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早年与沈葆桢、中年与李鸿章、晚年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用西方的“天赋人权",成功地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权力观和国家观,并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但严复的本意,只是以此说明自由和人性解放之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而不在于以此来颠覆现政权的统治。他解读了西方人权学说后立即转了个弯,说:“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主张先开议院,实行君民共治,大力开发民智、更新民德、培植民力,以此为过渡,最终"悉听其自由",臻至完全的民主体制。

——据《严复集》等整理

材料二   孙中山也从西方"天赋人权"理论寻求依据,来建立自己的"民权主义"学说。孙中山所解读的人权,重点不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在于作为平民对国家政权的"共有"。他认为,天赋人权,就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依靠“不良之政府”的改革,逐渐获取人权的想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谬想"。国人是具备享有民权的能力的,在实现民权的前提下,以“异常的速度”建设,“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许维勤《严复与孙中山思想之于中国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严复与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与孙中山思想同源却异流的原因。
2 . 法之“意”

材料一   灋(法的繁体),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一种传说中的野兽,“性识有罪”),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   初游欧时,尝入法庭,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

——严复译《法意》(1909年)

材料三   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夫中国刑狱之平,至于虞廷之皋陶极矣。然皆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豺狼……虽有尧舜为之君,其治亦苟且而已。何则?一治之余,犹可以乱也。             

——严复译《法意》(1909年)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法律具有怎么样的功能和特点?
(2)19世纪70年代,严复曾前往英国留学。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英国法庭审判中的哪些现象可能导致严复归邸后“如有所失”?
(3)根据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严复的“如有所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复(1854-1921)是翻译家,同时他在政治、哲学、教育、经济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想主张。12岁那年,严复考入了由洋务派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接受了自然科学教育。23岁那年,被公派到英国留学,“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各怀奋发有为,期于穷求洋人奥秘,冀备国家将来驱策”。19世纪末,严复呼吁变法救亡,提出改良主义思想主张。译介了《天演论》《法意》等西方经典著作,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他深感中国“民智之愚”,尤其是“士人之愚”,“愚”为腐败的教育制度所致。所以改革教育是“用事图强”的首要任务。他认为,现代国家需要的是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公德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而非只关心自己一己私利的人。严复继承我国古代元气本体论的思想,认为“气”及一切“有质之物”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他主张废除妇女缠足,让妇女有受教育的权利,实行婚姻自主。他从国家与种族的角度,主张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严复一直重视家庭教育,“民不读书,罪其父母”。严复的许多思想主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刘扬《译者严复的历史文化角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思想产生的背景,概括严复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严复的历史贡献。
2021-05-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材料三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作出抉择,实行变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并分析说明其原因。
2019-01-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提升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翻译进化论,没有直接翻译达尔文的著作,也没有翻译将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斯宾塞的《生物学原理》,而翻译了达尔文的学生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译名为《天演论》)。严复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部阐述自然界生物进化规律的纯学术著作,而斯宾塞又把达尔文的观点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有赫胥黎的思想见解,与他深切的危机意识和中国所处时代的特殊需要相契合,也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基本信仰相切近。

—马克锋《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却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作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

—胡适《四十自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严复翻译进化论,没有直接翻译达尔文的著作”的原因。

(2)材料二中,“庚子、辛丑大耻辱”指的是什么?《天演论》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哪些?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直截了当地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

材料二 梁启超自美洲考察归来后……并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说:“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

——上述材料均摘自《从〈新大陆游记〉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


(1)依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持上述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原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