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民主义理想来源有三:英美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苏联革命专政思想。20世纪20年代之前,在孙中山的政治实践中,英、美民主主义占据较大比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微弱。但随着1917年孙中山政治上的不断遭受挫折,他对英、美民主主义虽继续抱有强烈希望,但同时开始重视中国文化传统,1921年后,孙中山回归传统的痕迹越益明显。孙中山开始相信,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从而“规抚”外来思想才能成为其政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孙中山又把目光转向新生的苏俄,经过审慎的研究和思考,对苏俄革命经验作出了选择。在政治哲学领域,孙中山把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加以融合,声称“三民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在政治制度领域,孙中山把苏共治国模式移入中国,完善“以党治国”的思想。在政党建设方面,孙中山吸取苏共民主集中制的组织经验,使国民党有了新的现代政党的组织形式。

——摘编自高华《革命年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种思想来源在三民主义完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第三种思想来源的政治影响。
2021-08-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1年,孙中山称“本党应以美国为榜样”,而1924年又明确提出“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B.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C.孙中山接受了苏俄道路D.马克思主义是新思潮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中则提出要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用民族精神来救国。这一转变
A.突显了反帝反封的斗争目标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C.反映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D.体现了其民族平等的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