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孙中山组织兴中会起就以“创立合众政府”为目标。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以保障民权的落实。直到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这反映出中山先生(  )
A.践行自由平等的理念B.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
C.关心劳工大众的疾苦D.顺应时代潮流的探索
2023-01-05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七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2 . 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孙中山将其斥之为“匪”,并希望邀约西方列强共同消灭义和团及推翻满清政府;1924年,孙中山则全面肯定义和团,称赞义和团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彰显了“中国的民气”。这一转变(     
A.缘于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B.意在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C.有利于新三民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2022-12-18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不同的学者各有其看法。有学者提出,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潮演进的主流;有学者把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比作一幅思潮蜂起、波澜壮阅的历史图卷;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发展,始终是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贯到底的系人心弦的巨大思潮,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原动力。

——据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


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选择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     
A.“民主共和”B.“革命统一战线”
C.“新三民主义”D.“工农武装割据”
2022-11-03更新 | 66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重庆·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孙中山认为:“……穷其本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了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恢复起来。……”“固有的道德……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和平。”孙中山意在(     
A.强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实现民族解放B.反对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礼仪的批判
C.主张民族团结以恢复中国固有之地位D.深刻反思辛亥革命成败的经验与教训
2022-10-27更新 | 699次组卷 | 7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统编版)B卷
6 . 1920年,苏俄派遣外交官赴北京谈判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等事宜,但北京政府在英、日等国建议下,婉拒了苏俄的请求。不久后,苏俄试图与他们眼中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吴佩孚取得联系,但吴佩孚在英国的压力下没有做出响应。依据此时局可推知民国外交(     
A.受到五四学生运动的影响B.使孙中山感到联俄的必然性
C.使南北军阀立场存在分歧D.使中国完全加入凡尔赛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24年7月,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是用来对大富人打不平的。国家太平了,开辟财源,所得的利益不许少数人独享,要归多数人共享,国家的利益大家可以均沾。少年的人有教育,壮年的人有职业,老年的人有养活,全国男女,无论老少,都可以享乐。孙中山的主张(     
A.体现出其对社会平等的追求B.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C.激发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D.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
2022-10-0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综合训练专题五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B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8 . 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A.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
C.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22-08-28更新 | 83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9 . 国共合作
(1)条件【知识点166】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战线;②国民党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____
____的指导
(2)标志: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知识点167】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知识点168】
(4)新三民主义【知识点169】
①背景:孙中山从____的胜利中看到希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②内容
A.____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____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____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③评价
A.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的革命目标基本相同,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时期的旗帜
B.局限性:仍然没有超出____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022-08-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基础知识过级检测题中国近代史填空题(2)
21-22高一下·湖北恩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梁启超和孙中山的国家观念]

材料一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因身处异域而对国家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显得极为急迫。他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清算了传统的“国家”观念,区别了“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的“国家”与“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的“国民”这两个概念。梁启超综论世界各国政体类型,认定君主立宪为“最良”:“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日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君主专制政体当然不可取,民主立宪政体因为“竞争太烈”,梁启超也不认同,于是他选择了改良型的君主立宪政体。在阐述国家观念的同时,梁启超还注意到与“国家”相关联的另一个词——民族。1901年,他在《清议报》上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在追溯中国民族历史演变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这一概念。

材料二

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从走上反清革命道路起,他的国家认同就是建立新的美国式的共和制国家。通过革命打造中央政府,揽天下英雄于联邦共和国之政府,这是孙中山选择共和的理由。孙中山在解释“恢复中华”和“建立民国”两项时,表达了新的国家观念——民族的国家以及国民的国家。很多革命党人抱着一民主义(民族主义)的目的投身革命,对“民权”不求甚解。孙中山着重对“民权”作出了解释: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如果不进行政治革命,即使将来民族革命成功,中国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也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能忍受的。民国初建,孙中山对革命时期具有“排满”性质的民族主义做了调整,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国家观的基石是民族国家、主权在民、五权分立。他的国家观对中国的国家制度从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型,对民国的国家建构起了主导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欧阳哲生《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与孙中山国家观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国家观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宣扬的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影响。
2022-07-10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明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