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实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世纪,某作家在其半个世纪的人生中,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它们描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涉及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甚至一些角落的真实生活场景。据此可知,这些短篇小说
A.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B.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深刻批判了拜金主义D.旨在揭露社会阴暗面
2021-12-20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为了两个女儿嫁入豪门,他把全部财产分给她们作陪嫁。大女儿嫁给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当了金融资本家阔太太。高老头满以为女儿嫁了人,自己等于有了两个家,可以受到女儿、女婿的敬重、供养。但是两个女儿眼中根本就没有父亲,一心只盯着父亲的钱袋。不到两年,女婿把高老头从家里赶了出去。1813年,69岁的高老头不得不独自搬到了伏盖公寓。之后的时间里,两个女儿只是要钱要东西时才去找爸爸。

——巴尔扎克《高老头》梗概

材料二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于1919年创作的一篇小说,描述了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鲁迅的《药》,是暴露黑暗,表现光明的,作者用两个对比的方法,一面写原始的愚昧,吃人血的故事,一面却写出光明的牺牲的故事。”篇中人物夏瑜隐喻清末女革命党人秋瑾。秋瑾于1907年遭清政府杀害,就义地点在鲁迅家乡绍兴的轩亭口。

——许杰《鲁迅小说讲话》

材料三   鲁迅的小说有一点确实是真实的,那就是直到辛亥革命之前的那些年,革命党人几乎没有尝试去动员大众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只是在军队中还有一些军官同情他们的革命事业。一英国汉学家秦乃瑞《鲁迅的生命和创作》翦伯赞认为:“文学类史料有主观意识之渗入,使史实受到程度不同的歪曲、乃至涂改,以致减少了史料的真实性。至于史部以外的群书(包括文学作品)无意中保留了或反映出若干的史料,这样无意中保留着或反映出的史实当然要比较真切。”

——郭士礼《论翦伯赞的文学史料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高老头》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老头》和《药》文学特点的共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摘编自[法]维克多·雨果《巴尔扎克葬词》

材料二   泰戈尔身上有两种文化特质,印度文化中的泛爱和西方文化中的博爱,在他的骨子里都有很深的印记,在冲突中凸显出美的价值,西方文化所匮乏的品质在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中却存在着,而且是那么自然而然,毫不造作。

——摘编自朱秀成《以〈吉檀迦利〉为文本解读泰戈尔诗歌的人文价值》

材料三   我们看到,每一代人的感情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一时代的风格是震撼的、羞怯的或眩晕的,另一时代的风格或许就成了粗犷的,再过一个时代它或许就变成了像俯视人类的上帝一样无动于衷。所有这些风格都不是故意做出来的,而是由许多社会原因决定的。

——摘编自[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作品的文学特色。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艺发展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被誉为“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兴衰的艺术升华,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包办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在这些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历史背景之下,作者用特有的笔法向读者展现出来了当时腐败、没落的时代特征。

——摘编自杨蓓蓓《论<红楼梦>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首雄伟的史诗,其中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一个完整时期;同时,这也是一部起诉书,向世界控告腐蚀人们良心的金钱的罪恶,这部起诉书在我们今天也依然保留着它的巨大现实意义。他所创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具有哲学的深度和历史真实感。正是这种哲学的深度、历史真实感和作家塑造形象的非凡才能,造就了《人间喜剧》的不朽。

——摘编自李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部文学作品相似的艺术特色。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
2022-01-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将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从而以对社会冷静的观察和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如实地、客观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这对于人们认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上述文学流派发源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2020-11-16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1)以上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
(3)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作品的思想价值?

展览三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展览三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2019-10-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补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都以各种形式表达这一时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西洋文化的主要基础在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视宇宙的基本结构,是在数量的比例中表示着音乐式的和谐。希腊的建筑的确象征了这种形式严整的宇宙观。柏拉图所称为宇宙本体的“理念”,也是一种合于数学形体的理想图形。……当时以“和谐、秩序、比例、平衡”为美的最高标准与理想,几乎是一班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共同的论调,而这些也是希腊艺术美的特殊征象。

——摘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1)阅读图文材料,指出古代希腊艺术的特点。

徐渭(1521—1593),正如哲学上的李贽、戏曲中的汤显祖(爱情题材戏剧《牡丹亭》作者)小说中的吴承恩(《西游记》作者)一样。他们基本同时而连成一气。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2)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中“他们基本同时而连成一气”的含义。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规律与自由竞争支配着整个世界,金钱日益成为衡量人的主要标准。到19世纪的中叶,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复的热流终于慢慢地冷却下来。面对大革命所带来的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人们不得不冷静地审视社会现实,客观地剖析社会弊端,认真地探讨社会出路。在冷静地考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悄悄地登上了文学舞台,这就是直到现在依然有着强劲生命力的①文学。

——摘编自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


(3)指出材料中①应填写的文学流派名称;结合材料说明该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在巴尔扎克那里,人道主义的旋律是悲怆的,他把人在社会中被异化的现象,生动地告诉给了人们。…… 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最伟大的说教家,他的忘我的布道行为,他的拥抱人类理想的献身精神,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新的高峰。这既是现实主义的胜利,也是人道主义在艺术上的胜利。尽管人道主义不能根本解决社会的矛盾,尽管人道主义的宣教者们难以摆脱人生的困境,但向往爱、和平、自由的思想,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是永存于世的。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精神洞穴的烛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特征和产生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价值。
2019-08-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定时训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11.20)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次革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它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在保卫和巩固这次革命成果的过程中,曾出现极其复杂的形势,经历了一场革命和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期望的。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阶级压迫更加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须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

——《19世纪文学·中编导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内在区别。
(3)概括指出这两种文学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启蒙主义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必项以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并思考自己的命运,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下列文学作品反映这一思潮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