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实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
2019-06-08更新 | 571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0届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2018-06-09更新 | 6442次组卷 | 6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2019-01-30更新 | 3015次组卷 | 92卷引用: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一中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9年,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为背景,发表小说《愤怒的葡萄》。小说写道:“他们企图用渔网捞河里的土豆,但守卫不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到格格响的汽车上捡被扔弃的桔子,但是桔子上已经被喷上了煤油。”据此可知,作者
A.注重对细节的描写批判社会现实B.通过丰富想象对下层民众寄予同情
C.受环保思潮影响反对工业化浪潮D.擅长以荒诞手法抒发个人主观感受
2021-01-24更新 | 100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9年,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为背景,发表小说《愤怒的葡萄》,小说中写道:“他们企图用渔网捞河里的土豆,但是守卫不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到咯咯响的汽车上捡被扔弃的桔子,但是这些桔子已经被喷了煤油。”由此可知,该小说
A.想象丰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关注细节描写批判社会现实
C.手法夸张怪诞极力表现自我D.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
2022-01-17更新 | 36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的文学主流。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作为研究现实的手段,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美(     
A.充满对战争和危机的恐惧B.打破了罗马教会精神独裁
C.积极追寻自由的理想世界D.社会弊端和矛盾尖锐复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一文学类型在形成之初曾被视为并不“高雅”,但作为一种“纯文学”,坚持把政治、道德、商业、维护阶级权贵、愚民等所有谎言一律去除干净,以便在作品中客观地呈现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本性特征。这一类型作品(     
A.富于夸张和装饰韵味B.注重内心自我感受
C.强调客观存在的现实D.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8 .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期,在欧洲革命和改革的洪流中,浪漫主义文学出现高峰;在工业革命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的过程中,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获得重大发展。这表明文学
A.是欧美革命的产物B.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C.不受主观意志影响D.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022-04-17更新 | 31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江苏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电影《罗马11时》以战后意大利社会状况为创作背景,内容为某公司发布一则招聘一名打字员的广告,不料清早就有数百名妇女挤在楼梯和大街上排队应考,结果楼梯倒塌,酿成惨剧。据此可知该电影
A.具有现实主义的典型特点B.反映了经济大萧条的惨景
C.突出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D.借鉴了荒诞派文学的风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部小说描写了一桩弑父案,以及案件的法庭审判。这是一幕关于当时人们精神的戏剧,讲述了情感和欲望信仰、理性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该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这部作品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价值的追求B.启蒙运动时期,对张扬个性的思考
C.产业革命时期,对社会现实的鞭挞D.二次大战之后,对荒诞社会的迷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