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2年,陈云在阐述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时说:“这就像鸟一样,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是只能让它在合适的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子。”他旨在(     
A.肯定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效B.强调搞活经济与国家计划的关系
C.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D.赞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表(单位:亿元)

年度支出总计经济建设支出占比社会教支出占比国防支出占比行政管理支出占比其他支出占比
1978112273964. 1%146.913.1%167.815%52.85 4.7%35.463. 1%
19923742161243.1%969.9 25. 9%377.910.1%463.212. 4%318.08. 5%
2010898742071534. 2%2559628.5%53295.9%1914321.3%905910.1%

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0259亿、社保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600亿元,毫无悬念地成为“前三甲”。


材料能够反映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趋势,原因分析须史论结合)
2023-02-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开放型试题题型04自拟论题类-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3 . 下表为1978-1995年我国外贸情况表(单位:亿美元),由表可知(     

年份

进口金额

出口金额

1978

108.9

97.5

1980

200.2

181.2

1985

422.5

273.5

1990

533.5

620.9

1995

1320.8

1487.8


A.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反映了1992-2010年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情况。这反映了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B.对外贸易与改革开放程度密切相关
C.已平缓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D.逐渐主导了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
2023-01-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练摊”指本钱不多摆地摊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初,“练摊”是个贬义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练摊”行列,一些城市也开始建立自由市场,发展马路经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广
C.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6 . 据经济学家估算,在2010年之前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10%,中国现实中也的确实现了大约10%的实际增长速度,有人指出这是得益于人口红利,但随即有学者指出,人口红利印度也有,非洲- -些国家也有。由此可见,该学者(     
A.否定了人口红利的价值B.认识到人口增长带来的局限.
C.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过慢
2023-01-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1956年,新中国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90年代,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上述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是(     
A.实现国家统一B.促进社会转型
C.顺应时代潮流D.推动民族交融
2022-12-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就已设立掌管民间俗乐的“乐府令”。根据《汉书. 艺文志》:“自孝武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 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乐府机关汇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并加以分类编排予以演唱。从数量来看,仅仅是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巳著录28家314篇。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当也不在少数。从作者看,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贵族和文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的精华在民歌。

——摘编自罗宗强、陈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材料二   1937-1945年期间,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后,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领域,根据地的文学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1942 年之后,根据地的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大放异彩,佳作迭出。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其中的佳作.

——摘编自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改革文学;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书写。而徐则臣的《王城如海》,则设计了一个以世界、全球化为叙述空间背景的新故事.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外开放、学习各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时,发起了“寻根文学” 的文学思潮,来重建当代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血脉关系,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摘编 自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乐府诗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文学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9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得到跨越式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0- 2010 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

金额

《亿美元》

比重

(%)

出口商品总额

181.2100.0620.9100.02492.1100.015777.5100.0

初级产品

91.150.3158.925.6254.610.2817.25.2

工业制成品

90.149.7461.874.42237.589.814962.294.8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11.26.237.36.0121.04.9875.95.6

按原料分类制成品

40.022.1125.820.3425.517.12491.515.8

机械及运输设备

8.44.755.99.0826.033.17803.349.5

杂项制品

28.415.7126.920.4862.834.63776.823.9

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2.11.2116.318.72.20.114.70.1

机电产品*

13.97.7110.917.91053.142.39334.359.2

高新技术产品*

370.414.94924.131.2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包含部分相互重叠商品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个方面发表看法,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新加坡规定:凡投资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的企业可免缴40%的企业所得税2—5年。“四小龙”还注意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1962—1981年,韩国引进先进技术1973项,1986年又引进517项,1987年为637项。中国台湾规定华侨和外国人可用专门技术或专利同台湾进行技术合作,其报酬可结汇汇出。在50—60年代,“四小龙”大量发展了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60—70年代,中国台湾、韩国先后发展了重化工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越来越多出现,精密机械、汽车、钢材和造船等高技术工业迅速发展。70年代“四小龙”加速发展电子工业。

——摘编自《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始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六十年间,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轮产业转移浪潮,平均每20年间就完成一轮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轮产业转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轮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轮产业转移。第一轮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欧洲传统产业逐步向日本转移。第二轮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亚洲四小龙转移。第三轮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和部分低技术型产业逐步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摘自曲建《中国制造业步入“走出去”阶段为境外经济特区发展带来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历史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原因。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面临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2022-10-0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39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B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