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杂交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3 道试题
1 . 原本紫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醉蝶经过“太空”诱变出现了白色、红色等多种颜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醉蝶细胞液呈碱性,而色素分子在此环境中表现为红色,生理机制如图,图中a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蛋白H应该是一种______蛋白。
(2)研究发现,与蛋白h比较,诱变后的蛋白H氨基酸序列有两个变化位点如图,据图推测,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导致①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导致②处突变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蛋白H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大于蛋白h,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含基因R的醉蝶,香味浓烈,其等位基因r,不能合成芳香油,无香味。基因H可抑制醉蝶香味,且这种抑制具累加效应(抑制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清香、芳香、浓香),2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批芳香型醉蝶,请用这批醉蝶,在最短时间内,利用技术操作较为简洁的育种方式获得一批清香型、能稳定遗传的醉蝶,请写出育种思路_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2 . 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花药萎缩、雌蕊正常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麦。为将此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突变体小麦(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其中A、B和D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
(2)用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稳定出现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且比例接近________,据此推测雄性不育与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为确定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小麦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且常呈落后状态,大约有50%被遗弃在细胞质中,最终被降解。图1中不育株与四倍体可育小麦(2n=4X=28,AABB)杂交,所得F1均与正常小麦进行杂交,连续进行此操作,统计发现每代不育个体占比______,可知不育M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为对M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实验人员培育了含有D染色体组的可育小麦(AABBDD)和Dn进行杂交实验(图2)。Dn为可育小麦D组染色体端体系列(端体是指只含有着丝粒和一个臂的染色体,“D1L”表示D组1号染色体均只有长臂,其余染色体正常;“D7S”表示D组7号染色体均只有短臂,其余染色体正常)。

雄性不育株与D1S杂交,观察F2植株育性和1号染色体形态是否正常,统计植株数量。据此判断M基因在D组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①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短臂。
②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长臂。
③若______,则M基因不位于D组1号染色体。
(4)研究发现控制小麦茎长度的基因R/r与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矮为显性性状。请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以实现用矮性状标记雄性不育基因_____
实验材料:纯合高雄性不育小麦、杂合高雄性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纯合的矮秆可育小麦。
3 . 下图表示以番茄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途径1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育种周期较长
B.途径2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途径3依据的原理是诱变育种,得到的理想性状可能较少
D.通过途径4获得的品种丙的茎秆可能比原植株的更粗壮、果实也更大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第一中学2023一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选科)
4 . 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3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__________,其培育出⑤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_____是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2)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由③育成⑤品种育种的方法称为_____,其优点是可以_____
(3)由③培育⑥的常用方法Ⅳ是用_____处理_____,该处理措施的作用机理是_____,其形成的⑥称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其他研究者又利用其他材料做了人工杂交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人工杂交实验过程中人工去雄,之后进行套袋隔离。套袋的目的是___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该实验中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的___
(3)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采用___研究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4)黑色长毛是该养殖场中没有的性状组合,若要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则可利用纯种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该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___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6 . 白粉病是导致普通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长穗偃麦草某条染色体上携带抗白粉病基因,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某科研小组利用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培育抗病新品种的育种方案如图所示,图中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A、B、C、D4个染色体组中的7条染色体是__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杂交后代①是__________倍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形成__________个四分体。
(2)杂交后代②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介于__________。抗虫普通小麦的花粉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若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将该花粉培养成完整植株,则该植株为__________倍体。
(3)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其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
7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半个世纪,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低镉水稻、海水稻等,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Ⅰ、杂交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即杂种子代在产量和品质方面优于纯合双亲。水稻是雌雄同花植物,花小且密集,导致杂交育种工作繁琐复杂。“三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研究应用最早的杂交水稻,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种水稻培育而成,如下图所示。由于杂交种的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种植后不再使用,需每年利用雄性不育系制备杂交种。已知水稻的花粉是否可育受细胞质基因(N、S)和细胞核基因(R、r)共同控制,其中N和R表示可育基因,S和r表示不育基因。只有当细胞质基因为S且细胞核基因型为rr[记为S(rr)]时,水稻才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N、S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系水稻,应使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进行杂交,其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rr)×S(rr)        B、S(rr)×N(RR)          C、S(rr)×N(Rr)          D、S(rr)×N(rr)
(4)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系,通过“三系法”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2017年9月,袁隆平院士在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宣布了两项重大研究成果:一是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二是吸镉基因被敲除的“低镉稻”最新研究进展。有关遗传分析见表。

水稻品种

表现型

导入或敲除的相关基因

该基因所在位置

普通水稻

不耐盐高镉

未导入和敲除

海水稻

耐盐高镉

B⁺

6号染色体

低镉稻

不耐盐低镉

C⁻

2号染色体

注:B⁺表示转入的耐盐基因,C⁻表示吸镉基因被敲除,普通水稻的基因型是B⁻B⁻C⁺C⁺。B对B⁻为显性,C⁺C⁻表现为中镉稻。
(5)已知C⁺C⁻为中镉水稻,说明C⁺对C⁻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水稻(2N=24)基因组测序时,应对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测序。
(6)若海水稻为纯合子,有可供选择的低镉水稻,为获得稳定遗传的耐盐低镉水稻。请设计杂交育种程序,用遗传图解(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三代即可)表示,并用简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
(7)与普通水稻相比,海水稻能将进入细胞内的某些盐离子集中储存于液泡,其“耐盐”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仿真考试(三模)生物试题
8 . 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1)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中常作为____,使子代获得____
(2)雄性不育系常存在着不育性状不稳定等问题。我国科研工作者为此开展了以下研究。
①研究发现,Z基因在花粉中特异性表达,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研究者首先利用____法将Z基因导入玉米细胞,最终获得转基因杂合玉米品系Z580E12,然后将其花粉分别授予母本Z58和Z580E12,对花粉管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花粉管发育情况统计结果

母本

花粉管长度正常

花粉管长度缩短

比例

Z58

46

54

1∶1.17

Z580E12

47

53

1∶1.13

②结果表明,上述花粉管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由于Z基因____从而可以导致玉米雄性不育。
(3)IPE1是玉米正常形成花粉所必需的基因,研究者获得了其纯合突变品系ipe1雄性不育系。为解决其无法通过自交留种的问题,研究者将一个“基因盒子”导入该品系(图1),得到了4个转基因杂合株系P1~P4,然后分别将其花粉授予野生品系wc,结果见表2。

表2   花粉管发育和结种情况统计结果

杂交组合

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

种子无荧光∶有荧光

♀wc×♂P1

1∶1.11

1∶0

♀wc×♂P2

1∶1.08

1∶0

♀wc×♂P3

1∶0

1.05∶1

♀wc×♂P4

1∶0

1.02∶1

①由于转入了____基因,四个株系均可以正常产生花粉。
②以上结果显示____是成功构建的株系。不成功株系中,____基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可能造成____问题。
③在答题卡上补全棋盘格以解释通过成功株系的自交使ipe1雄性不育系能够保持下去的原因。____

雌配子

雄配子
ipe1(可育)ipe1-基因盒子(可育)


ipe1/ipe1

无荧光种子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9 . 根据个体的基因型变化分析育种图解

(1)①____,②处理方法是____,④⑤用____方法处理,③____培养,⑥常用____处理,⑦常用____处理,⑧用到____技术。
(2)过程①②:AABB×aabb→AaBb→AAbb为____育种。
(3)过程①③⑥:AABB×aabb→AaBb→Ab→AAbb为____育种。
(4)过程①④⑤:AABB×aabb→AaBb→AaBB→aaBB为___育种。
(5)过程①⑦:AABB×aabb→AaBb→AAaaBBbb为___育种。
(6)过程①⑧:AABB×aabb→AaBb→AaBbE为____育种。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拓展微专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0 . 育种程序图的识别

(1)首先识别图解中各字母表示的处理方法,这是识别各种育种方法的主要依据
A:______B:______C:______培养
D:______处理E:____方法处理F:______处理
G:____技术H:脱分化          I:再分化            J:包裹人工种皮
(2)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育种方法
AB:______育种CD:______育种E:______育种
F:______育种GHIJ:______育种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拓展微专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