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消费、生产大国。近些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等特点,逐渐成为居民日常代步、短途出行的‘标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

然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动自行车,却屡屡牵动着人们的心弦,起火事故接二连三发生。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1年以来,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及建筑物内蓄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6.97万起,死伤884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7亿元。

这些数据,值得我们警醒。高度重视电动车消防安全,从根本上排除电动车安全风险刻不容缓。

电动车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024223日,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20231228日,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新店村一村民自建房发生火情,事故造成4名被困人员遇难;20231213日,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某高层小区发生火情,造成2名未成年人遇难……

电动自行车用户规模十分庞大,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火灾隐患整治,已然成为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马亮说。

当前,围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全国各地正在掀起新一轮集中排查,剖析症结所在,探寻治理方案。很多人质疑,电动自行车火灾为何频频发生?

从技术层面看,锂电池火灾与普通火灾相比有较大区别。国家消防救援局专家介绍,电动自行车火灾具有起火快、燃烧猛的特点。“30秒钟就能达到燃烧状态,3分钟火焰中心部位的温度能达到1200摄氏度。如果是在室内,温度能高达600摄氏度,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含能物质,现有的灭火器对于锂电池火灾的扑救束手无策,存在效果不明显、复燃概率大、扑救时间长等弊端。

在马亮看来,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有多个方面。一部分事故是因为用户侥幸心理作祟,违反规定‘进楼入户’‘人车同屋’充电造成的。与此同时,一些不合规的杂牌厂、小作坊生产的电池质量差、价格低,仅为正规锂电池的一半;在一些地方的销售门店,电动车改装也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先上牌、再改装,车速普遍能突破每小时三四十公里’,这种违规操作屡见不鲜。马亮表示。

完善标准既要信心也要决心

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保障公共安全、增强风险防控的重要性,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发力。

202447日至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公开征集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此次国家标准的提出,最大亮点在于从国家顶层设计上填补了之前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依据空白状态,将大大加快地方相关监管法规、政策性文件的制定进程,最大力度强化行业发展规范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也表明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山东大学地方治理与基层党建研究中心研究员亓子龙表示。

标准的完善与落地,考验着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的管理智慧。在马亮看来,短期可以通过出台政策来便利和激励居民监督,遏制和打击电动车安全风险行为。而为长远计,则需要推动建立社区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强化社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维权监督意识,这样方能进一步减少电动车安全风险,推动电动车安全工作持续向好。

共同守护消防安全

在实地探访的过程中,记者来到北京某小区,随机找到了小区居民,90后的上班族小万,向他了解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小万随即带记者来到了自己所住的楼道。

现在单元门口都会贴特别大的海报和警示牌,提醒大家不要将电动自行车推进楼内。小万为记者展示着海报,海报上画着内部故障—短路发热—热失控—爆炸燃烧的整个爆燃过程,辅以温度变化、时间变化图,向人们直观展示了电动自行车爆燃的猛烈与迅速,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进入电梯的话,如果摄像头监测到有电动自行车进入,也会一直发出‘不允许电动车进入电梯’的警告音,直到电动自行车退出电梯。小万补完道。

可以看到,随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意识的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众对电动自行车隐患的认知已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很多活跃的居民开始自发地规范电动车充电行为,并在业主委员会和小区群中加强宣传和互相提醒,形成了一定的社区规范与共识。推动全民参与监督电动自行车安全,构建顺畅的参与渠道和表达机制也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静表示。

不少居民反映小区内虽然设置了电动车充电桩,但是电费加服务费价格不菲。之前,我们小区的充电桩比较贵。经过业主投诉之后,就换了新运营商,还根据住户需要增设了很多充电桩。我的车续航100公里,充满电也就花一块钱左右,在楼下充电变得更便捷、更安心了。小万说。规律通勤的她,即使是在傍晚充电高峰时段也能找到空位。如果实在满员,门外也设有公共的扫码充电桩,可解燃眉之急

(摘编自王禹欣《多措并举,筑牢电动车安全线》)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日常代步、短途出行的主要工具。
B.作者认为,电动自行车事故接二连三,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是当前首要任务。
C.电动自行车火灾的起火速度和燃烧强度远超普通火灾,30秒可达到燃烧状态。
D.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扑救难度比较大,现有的灭火器不能迅速扑灭锂电池火灾。
2.下列相关论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列举具体的火灾案例,强化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B.文章引用专家的介绍,说明了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快速蔓延和高热特性。
C.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展示电动自行车火灾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D.文章通过提出问题“电动自行车火灾为何频频发生”强调多方的义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电动车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的观点的一项是(     
A.在全国4.2亿辆的存量市场下,电动自行车行业要逐渐从“野蛮生长”转为“精耕细作”。
B.《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修订计划的提出,表明国家对电动车安全问题的重视。
C.电动自行车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D.社区通过张贴海报和警示牌等预防措施,提醒居民注意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
4.依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约为1.5万起,增长百分比未知。
B.2022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相比2021年增长了23.40%。
C.2023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相比2022年增长了17.40%。
D.从2023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百分比看,数量下降的趋势。
5.假如你是一名社区安全管理员,负责制定一项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的社区计划。请结合材料写出该计划可能涉及的措施,并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真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偷梁换柱”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梁为水平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柱为梁的支撑构件。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

对于古建筑而言,立于地面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这导致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此时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偷梁换柱”实际就是“托梁换柱”。其基本做法为:首先将“假柱”(即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再抽去原柱,使梁传来的重量暂时由“假柱”承担;然后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最后将“假柱”移去。

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性,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梁的角度而言,它是水平受力构件,并把外力向下传给立柱。梁只有保持水平稳定状态,才能保证整个大木结构的稳定。在加固古建筑的过程中,梁始终受到支托,因而能一直保持水平稳定状态。其二,从柱的角度而言,它是竖向支撑构件,并最终把上部构件的重量传给地基。只有立柱具有充足的承载力,且与梁有可靠连接时,才能有效承担梁传来的作用力。加固过程中,技术人员虽然将原柱抽去,但是预先将“假柱”设置于原柱附近,让“假柱”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因而换柱过程对结构整体的稳定基本无影响。换柱完成后,新柱与原柱有着同样的材料、尺寸,且与梁有着相同的可靠连接方式,它完全能够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其三,从梁、柱整体结构角度而言,“偷梁换柱”方法对整体结构干扰小,且能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原柱被新柱原位替换,新柱不仅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与梁仍有可靠连接;“假柱”仅用于加固过程的临时支撑,且在原柱撤去后新柱安装前,能够与梁临时组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因此,在“偷梁换柱”过程中,梁、柱结构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剖面示意图

(摘编自周乾《故宫建筑细探》)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偷梁换柱”这一成语在现今的使用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但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它是指一种修缮加固的科学方法,完全没有贬义。
B.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剖面示意图展示了几种不同位置、不同尺寸的柱,这些柱子中,立于地面的立柱比较容易发生糟朽残损的情况。
C.结合图文可以发现,屋顶的重量由上层柱承担,然后传给梁,再由梁传递给其下的短柱,依次向下传递,最终由底部的立柱传至地面。
D.“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包括托梁、抽柱、换柱等步骤,在每一个步骤中梁一直会得到很好的支撑,从而始终能够保持水平稳定状态。
2.请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

工程实例:故宫太和殿是我国最大的木构大殿,明清两代帝王即位或节日庆典都在此举行。2004年,技术人员在对太和殿进行勘查时,发现有一根立柱下部三分之一的位置出现了严重糟朽,于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对该立柱进行加固。具体过程如下:先使用“假柱”托住原柱上部的梁。“假柱”为完好的木料,被安装在_________附近,用于临时支撑梁。再把柱子底部糟朽部分抽去,以便用_________代替。原柱糟朽部分去掉后,剩余的部分做成巴掌形,与新柱搭接。新柱与被抽去的糟朽部分同材料、同形状、同尺寸,且顶部亦做成巴掌榫形状。最后再把_________拆除,即完成了原有立柱的加固。

3.清代的古籍中有另一种“偷梁换柱”的记载:当某根立柱损坏需要更换时,为节省工料,工匠只是在原柱旁边设一根新柱,再撤去原柱。为什么第5题“工程实例”中,太和殿修缮没有采用这种更简便的加固方式呢?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昨天刚握过世界女子壁球冠军的手,她把她的微生物组传给我,现在我又把它传给了你。”吉尔伯特一边说,一边和我握手。

“凭借这双手我就能变成壁球‘高手’了吗?”我问道。

“只是右手而已,”他说,“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我只好说声抱歉啦。”

我们与猎狗、大象和獾一样,会把细菌的气味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其实我们也释放了细菌本身。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播撒自己的微生物。坐在吉尔伯特的车上,我会把微生物留在车座上。现在我靠在他的厨房料理台上,在上面留下了微生物,其中写满了我的信息。为了分析这些信息,吉尔伯特最近擦拭了家里的开关、把手、厨房料理台、卧室地板。他的研究团队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这项名为“家庭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来自其家庭中的每个人。人们手上的微生物会附着在开关和把手上,脚上的微生物会覆满地板,皮肤里的微生物则蹭上了厨房台面。所有这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其中三名志愿者在研究过程中变更了住处,而他们的新住所也迅速有了老房子里的微生物特征,即使换到了酒店房间也是如此。在进入新地方的24小时内我们自己的微生物便覆盖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自身的映射。当别人试图让你觉得“宾至如归”时,人们真的都没有什么自主权,因为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

我们也会改变室友身上的微生物。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室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如果家里养狗的话,微生物之间的连接还会增强。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物种库,丰富了家庭微生物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与狗相关的尘埃中的微生物喂给小鼠,发现这些啮齿动物变得对各种过敏源都不那么敏感。这些灰尘大餐让小鼠的肠道增加了一百多种细菌,且其中至少有一种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过敏源侵害。

团队中的生态学家杰西卡·格林对漂浮在医院普通病房内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我原本以为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他说,“然而真相让我大吃一惊。二者之间很少甚至没有重叠的部分。室外空气中充满了来自植物和土地的无害微生物,室内空气中则含有大量不成比例的潜在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的口腔和皮肤。”可以说,患者把自己浸泡在了“自己的有害微生物汤”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很简单:开窗通风。新鲜空气会带来无害的环境微生物,占据病原体的生存空间。但是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卫生存在矛盾。

我们一直试图从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排除微生物,但也许是时候欢迎它们光临了。2014年,格林的团队参观了一栋闪亮而崭新的大学建筑,他们从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300个场所收集灰尘样本。分析表明,许多设计会影响灰尘中的微生物,比如房间的大小、房间之间的联通关系、被占用的频率、通风方式等。几乎每种建筑系统设计选择都会影响建筑物中的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居住者的微生物生态。或者正如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也塑造了我们。”格林认为,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同样,我们可以在其他领域看到类似的实践。农民可以在田垄边缘种一排野花,从而增加授粉昆虫的数量。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

吉尔伯特同意格林的想法,而他有着更宏伟的计划。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而不是直接喷洒或涂抹在墙壁上。他在建筑师赞助的几件作品中精心设计了新风系统,使流经它们的空气会穿过一面种满绿植的墙壁,绿植捆满了微生物小球,小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微小的裂缝和凹点。这些小球在充满有益细菌并能滋养细菌的营养液内浸泡过:这不仅是一道养眼的景观,同时也可以过滤空气。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还组织了地球微生物组计划。该团队正在接触研究海洋、草原、洪泛区的科学家,试图说服他们共享样本和数据。团队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给定温度、植被、风速和光照条件等基本变量来预测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

是时候思考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了!参与研究的家庭已经同意让研究人员擦拭他们的房子;水族馆的经理能够像关心他们的宝贝海豚一样,关心水族箱中的隐形生命;医院也在认真考虑往墙壁上添加,而不是消灭微生物……人们迎来了新时代的开端,大家终于准备好去拥抱这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指的是在我们的心理适应新住所之前,我们携带的微生物已经先行占领了这个新的住所。
B.“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意味着一个家庭在养宠物之后,可能会因为宠物而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丰富微生物组。
C.“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指户外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包含了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
D.“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指的是让空气穿过微生物小球,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过滤空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拥有与其他成员相同的微生物组。
B.医院特意设法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C.接触更广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
D.养宠物的家庭比不养宠物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应用更大的图景”的一项是(       
A.应用于生活领域: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保障师生健康。
B.应用于司法领域:通过提取嫌疑人留下的微生物痕迹对他们进行追踪和抓捕。
C.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体内的微生物种类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D.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改变建筑物的设计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生态。
4.下面的图表梳理了吉尔伯特研究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目的,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图表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庭微生物组计划;②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③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④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5.为保证知识传播的准确科学,表达应做到严谨客观。而本文以对话开篇,以抒情笔调结尾,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种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鱼饲料蛋白,竟然是用钢铁厂炼钢时产生的工业尾气生产出来的。生产这种饲料蛋白的首钢朗泽是首钢集团的子公司,它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以钢铁工业尾气生产饲料蛋白和燃料乙醇的企业。

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被称为生物制造,指的是利用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的生理代谢机能或催化功能,通过工业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的制造过程。它的核心是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中国也把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说:“有别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制造模式,生物制造创新了物质生产方式,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将对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另外,生物制造对于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也非常关键。”发展生物制造是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当前,中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此后,我国甘肃兰州、重庆市等地又陆续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浙江省衢州市,绿色金融持续加快创新步伐,助力越来越多行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是衢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金融资源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还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助力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衢州监管分局局长蓝春锋说。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2月28日第8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生物制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制造中有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参与。
B.工业生物技术是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
C.生物制造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D.生物制造的发展直接决定制造业变革的成功与否。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物制造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制造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创新了物质生产方式。
B.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已经积极稳妥地推进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加快了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C.浙江、江西等5省(区)部分地方与兰州、重庆建设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2017年6月后将有不同侧重点与特色。
D.金融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支持,也能有效发挥引导作用,促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昨天刚握过世界女子壁球冠军的手,她把她的微生物组传给我,现在我又把它传给了你。吉尔伯特一边说,一边和我握手。

凭借这双手我就能变成壁球‘高手’了吗?我问道。

只是右手而已,他说,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我只好说声抱歉啦。

我们与猎狗、大象和獾一样,会把细菌的气味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其实我们也释放了细菌本身。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播撒自己的微生物。坐在吉尔伯特的车上,我会把微生物留在车座上。现在我靠在他的厨房料理台上,在上面留下了微生物,其中写满了我的信息。为了分析这些信息,吉尔伯特最近擦拭了家里的开关、把手、厨房料理台、卧室地板。他的研究团队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这项名为家庭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来自其家庭中的每个人。人们手上的微生物会附着在开关和把手上,脚上的微生物会覆满地板,皮肤里的微生物则蹭上了厨房台面。所有这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其中三名志愿者在研究过程中变更了住处,而他们的新住所也迅速有了老房子里的微生物特征,即使换到了酒店房间也是如此。在进入新地方的24小时内我们自己的微生物便覆盖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自身的映射。当别人试图让你觉得宾至如归时,人们真的都没有什么自主权,因为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

我们也会改变室友身上的微生物。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室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如果家里养狗的话,微生物之间的连接还会增强。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物种库,丰富了家庭微生物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与狗相关的尘埃中的微生物喂给小鼠,发现这些啮齿动物变得对各种过敏源都不那么敏感。这些灰尘大餐让小鼠的肠道增加了一百多种细菌,且其中至少有一种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过敏源侵害。

团队中的生态学家杰西卡·格林对漂浮在医院普通病房内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我原本以为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他说,然而真相让我大吃一惊。二者之间很少甚至没有重叠的部分。室外空气中充满了来自植物和土地的无害微生物,室内空气中则含有大量不成比例的潜在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的腔和皮肤。可以说,患者把自己浸泡在了自己的有害微生物汤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很简单:开窗通风。新鲜空气会带来无害的环境微生物,占据病原体的生存空间。但是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卫生存在矛盾。

我们一直试图从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排除微生物,但也许是时候欢迎它们光临了。2014年,格林的团队参观了一栋闪亮而崭新的大学建筑,他们从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300个场所收集灰尘样本。分析表明,许多设计会影响灰尘中的微生物,比如房间的大小、房间之间的联通关系、被占用的频率、通风方式等。几乎每种建筑系统设计选择都会影响建筑物中的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居住者的微生物生态。或者正如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也塑造了我们。格林认为,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同样,我们可以在其他领域看到类似的实践。农民可以在田垄边缘种一排野花,从而增加授粉昆虫的数量。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

吉尔伯特同意格林的想法,而他有着更宏伟的计划。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而不是直接喷洒或涂抹在墙壁上。他在建筑师赞助的几件作品中精心设计了新风系统,使流经它们的空气会穿过一面种满绿植的墙壁,绿植捆满了微生物小球,小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微小的裂缝和凹点。这些小球在充满有益细菌并能滋养细菌的营养液内浸泡过:这不仅是一道养眼的景观,同时也可以过滤空气。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还组织了地球微生物组计划。该团队正在接触研究海洋、草原、洪泛区的科学家,试图说服他们共享样本和数据。团队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给定温度、植被、风速和光照条件等基本变量来预测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

是时候思考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了!参与研究的家庭已经同意让研究人员擦拭他们的房子;水族馆的经理能够像关心他们的宝贝海豚一样,关心水族箱中的隐形生命;医院也在认真考虑往墙壁上添加,而不是消灭微生物……人们迎来了新时代的开端,大家终于准备好去拥抱这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指的是在我们的心理适应新住所之前,我们携带的微生物已经先行占领了这个新的住所。
B.“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意味着一个家庭在养宠物之后,可能会因为宠物而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丰富微生物组。
C.“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指户外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包含了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
D.“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指的是让空气穿过微生物小球,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过滤空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宠物的家庭比不养宠物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
B.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拥有与其他成员相似的微生物组。
C.接触更广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
D.医院特意设法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其实是有道理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应用更大的图景”的一项是(     
A.应用于生活领域: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保障师生健康。
B.应用于司法领域:通过提取嫌疑人留下的微生物痕迹对他们进行追踪和抓捕。
C.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体内的微生物种类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D.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改变建筑物的设计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生态。
4.下面的图表梳理了吉尔伯特研究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目的,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图表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庭微生物组计划;②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③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④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5.为保证知识传播的准确科学,表达应做到严谨客观。而本文以对话开篇,以抒情笔调结尾,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简要分析。
2024-06-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偷梁换柱”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

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梁为水平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柱为梁的支撑构件。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

对于古建筑而言,立于地面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这导致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此时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偷梁换柱”实际就是“托梁换柱”。其基本做法为:首先将“假柱”(即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再抽去原柱,使梁传来的重量暂时由“假柱”承担;然后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最后将“假柱”移去。

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性,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梁的角度而言,它是水平受力构件,并把外力向下传给立柱。梁只有保持水平稳定状态,才能保证整个大木结构的稳定。在加固古建筑的过程中,梁始终受到支托,因而能一直保持水平稳定状态。其二,从柱的角度而言,它是竖向支撑构件,并最终把上部构件的重量传给地基。只有立柱具有充足的承载力,且与梁有可靠连接时,才能有效承担梁传来的作用力。加固过程中,技术人员虽然将原柱抽去,但是预先将“假柱”设置于原柱附近,让“假柱”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因而换柱过程对结构整体的稳定基本无影响。换柱完成后,新柱与原柱有着同样的材料、尺寸,且与梁有着相同的可靠连接方式,它完全能够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其三,从梁、柱整体结构角度而言,“偷梁换柱”方法对整体结构干扰小,且能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原柱被新柱原位替换,新柱不仅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与梁仍有可靠连接;“假柱”仅用于加固过程的临时支撑,且在原柱撤去后新柱安装前,能够与梁临时组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因此,在“偷梁换柱”过程中,梁、柱结构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到面示意图

(摘编自周乾《故宫建筑细探》)

1.请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

工程实例:故宫太和殿是我国最大的木构大殿,明清两代帝王即位或节日庆典都在此举行。2004年,技术人员在对太和殿进行勘查时,发现有一根立柱下部三分之一的位置出现了严重糟朽,于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对该立柱进行加固。具体过程如下:先使用“假柱”托住原柱上部的梁。“假柱”为完好的木料,被安装在_______附近,用于临时支撑梁。再把柱子底部糟朽部分抽去,以便用_______代替。原柱糟朽部分去掉后,剩余的部分做成巴掌形,与新柱搭接。新柱与被抽去的糟朽部分同材料、同形状、同尺寸,且顶部亦做成巴掌榫形状。最后再把_______拆除,即完成了原有立柱的加固。

2.清代的古籍中有另一种“偷梁换柱”的记载:当某根立柱损坏需要更换时,为节省工料,工匠只是在原柱旁边设一根新柱,再撤去原柱。为什么第一题“工程实例”中,太和殿修缮没有采用这种更简便的加固方式呢?请简要分析。
2024-06-1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解读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曼哈顿的安泰

[美]刘易斯·托马斯

又是昆虫

群居性昆虫被收集成群后,会变成一些在质的方面不同于它们独居或成对时那种样子的动物。沃森、内尔和休伊特三人曾经从野外收集到大量白蚁,把它们放在一起,有的成群,有的成对,进行观察。放在一群的白蚁变得越来越友好而好动,但没有表示产卵或交配的意向;相反,它们缩减摄水量,注意减肥,其飞行肌肉的线粒体代谢活动增快。被聚集成群的白蚁不断地用触角互相接触,而这似乎是中心的控制机制。

分开的、成对的白蚁又成了另一种东西。一旦从蚁群中分出来,与其他所有白蚁的接触一停止,它们马上变得富于攻击性,冷漠刻板。它们开始强制性地饮水,而不再互相接触。有时它们甚至互相咬掉触角的末端部分,以减少触动的诱惑。暴躁易怒的白蚁终于安下心来,要在这种不利环境中尽可能过得好一点。它们开始准备产卵,并照顾新孵出的幼蚁,同时,飞行肌中的线粒体停止活动。

蚂蚁其实不是独立的实体,倒更像一个动物身上的一些部件。它们是活动的细胞,通过一个密致的、由其他蚂蚁组成的结缔组织,在一个由枝状网络形成的母体上循环活动。条条线路交织得这样致密紧凑,使得蚁丘具有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

弄明白蚁丘通信系统是怎样运行的,那才是绝妙的事。不知怎的,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通过像货币流通一样交换上颚上带来带去的一点点白色的物质,它们能告知整个蚁丘关于外部世界的情况:食物的地点,敌人的接近,维修蚁丘的需要,甚至告知太阳的方位。蚁丘的回报方式是管理整个机构的事务,使其各个蠕动的部件协调一致,使蚁穴保持通风、清洁,以使之持续四十年之久,通过长长的触角取来食物,养育幼仔,捕捉奴隶,种植庄稼,并不时像生儿育女一样在近处生出亚群落。

而现在,它们终于成了一种艺术造型。纽约的一家美术馆展出了收集到的约二百万只活的兵蚁,那是从中美洲借来的,以单个群落的形式展出,题为图案与结构。它们被陈列在沙子上,放在一个大方匣子里,四周是塑料挡板,高得足以防止它们爬出来,爬到曼哈顿的街上。作品的创造者根据他自己的灵感和蚂蚁们的趣味,改变着各个食物来源的位置,而那些蚂蚁就自动地形成一些长长的、黑乎乎的、绳子一样的图案,伸展开来,像一条条扭动的肢体、手、手指,爬过沙地,排成月牙、十字和长椭圆形,从一个站点伸到另一个站点。经过这样摆弄的蚂蚁,被一群外着冬季服装的人们充满热情地观看着。这些人排成整齐的队形,连同那些蚂蚁成了一种抽象,一种活的活动雕塑,一种行动绘画,一种实物艺术,一个事件,一件模仿滑稽作品,只是随视点不同而异。

我可以想象,那些人围绕塑料挡板移动着脚步,肩挨着肩,有时手碰碰手,交换着一点点的信息,点点头,有时笑笑,像纽约人惯常那样随时准备一有风次草动就逃之天天。他们围绕大匣子以整齐的队列移动,有分寸地、彼此无伤地互相拥挤着,往下看着,点着头,然后退开,让新来的人进来。从远处看,围着装有长蛇状兵蚁群的白色塑料匣子的人密集一起。彼此交头接耳,一遍又一遍地咕哝着,这些人看起来绝对是令人惊异的东西。他们莫不是从另一个星球上掉下来的

很可惜这些我都没有亲眼看到。待我从电视和早报上得到了这消息,按捺不住想要前往曼哈顿。而且也准备好要往那儿迁徙时,我得知,那些兵蚁全都死了。

这是个悲凄的寓言。对其寓意我没有把握:但我想,这一定跟那塑料有关系,还有那离开土地的距离。从中美洲丛林的土地到画廊的楼板,距离十分遥远。但我想主要还是那塑料。在我看来,那是人迄今造出的一切东西中最非自然的东西。我不信你能把兵蚁从地上悬起来,悬在塑料上,悬任何一段时间。它们会失去接触,耗尽能源而死去。

人踩在蚂蚁身上,踩死一只或一小群,天天如此,而不假思索。但想到大到约二百万只蚂蚁组成的这样大的一头动物之死,就不可能不感觉到一阵深切的同情和一点说不出的什么。神经紧张地这样想着、特别想到曼哈顿和那个塑料台,我放下了手中的报纸,伸手从架上取过那本书——我知道其中有一段,恰好是此时此刻所需要的宽心丸:

人们把群居性昆虫和人类社会作了很多类比,这是不奇怪的。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些类比是错误的,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昆虫的行为是由先天的指令性机制严格定型和决定的;它们很少甚至全然没有学习的领悟力和能力、它们缺乏一种根据许多世代累积的经验发展社会传统的能力。

当然,这类东西只是自己一个人读还只是一种不完全的安慰。要获得充分的效果,需要好些人一齐朗读,需要许多口唇同步活动。

(摘自《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蚁群内外的白蚁在性格特点与生活方式上都有明显的不同,这与它们线粒体代谢活动直接相关。
B.脱离蚁群的白蚁,为了避免互相接触,有时会互相咬掉触角的末端部分,以减少触动的诱惑。
C.蚂蚁的触角在获取食物、养育幼仔、捕捉奴隶,甚至创造亚群落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D.作者认为用来展览的约二百万只兵蚁全部死掉,是因为陈列兵蚁的塑料台让它们耗尽了能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在美术馆举办兵蚁展览的艺术家们对沃森、内尔和休伊特的实验有着充分的认知与研究。
B.蚂蚁和蚁丘互相依存,蚂蚁为蚁丘提供外部世界的信息,蚁丘起到管理作用,使蚁群的活动协调一致。
C.当人们在观察蚂蚁展览时,也许会有另类的视角同时观察着人们的活动,这一想法极具讽刺意味。
D.作者对那些失去接触、耗尽能源而死的蚂蚁表达了同情,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又是昆虫”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注意。作者借助生物界的研究来传达见解。
B.“枝状网络”“条条线路”“货币流通”等短语的使用,使文本对蚂蚁群体组织及其运行方式等内容的介绍形象生动。
C.“像一条条扭动的肢体、手、手指”一句借用比喻,写出了被人为控制的蚂蚁无法按照自身习性生存的状态。
D.“他们莫不是从另一个星球上掉下来的”一句借助大胆的想象,以幽默又沉重的笔触写出围观蚂蚁者的可笑。
4.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郭爱克曾结合刘易斯·托马斯的文章绘制了下面的表格,请你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填写①-④处。

链接材料:神经系统能够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为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而生物膜离子通道具有神经兴奋与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功能。

蚁群结构与神经系统的比附表

序号蚂蚁结构层次大脑皮层结构层次
1神经分布系统
2高层蚁队多重皮层代表区:叶、半球
3中层蚁队皮层区
4底层蚁队基本的皮层回路(皮层模块)
5神经元
6突触
7生物膜离子通道
8气味分子分子和离子

5.本文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曾说过:“群居性昆虫、特别是蚂蚁,已被作为各种寓言的源泉。”请结合本文谈谈蚂蚁给人们的启示。
2024-06-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创新模拟卷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导航卫星的原理就是不断地向地面播发导航电文,电文的核心内容就是:位置坐标和相应位置的时间等信息。

为了实现信息足够高的精度,卫星本身要有非常精确的计时功能,这种计时功能是由原子钟来实现的。原子钟是一种精密测量设备,它是利用某种元素原子的能级跃迁来实现精确计时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它旋转的电子组成的。有些原子拥有相当多数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当原子从某一个能量大的层次跃迁到低一点的能量层次时,它就会释放出电磁波。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它的能级跃迁变化频率是固定的。1956年,美国科学家生产出了实用化的原子钟,它所用的元素是金属绝。绝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用它来制作原子钟非常方便。绝的共振频率是9192631770赫兹,规定它的原子核振动这么多次所用的时间就是一秒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还开发出了用铷、氢元素作为原料的原子钟,体积越来越小。目前最先进的成果是用金属铝来制造原子钟,精度比前三种原子钟都高。

北斗导航卫星携带了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原子钟。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份。原子钟之间相互校准,免得工作的那一台发生了超过设计指标的误差。

卫星在太空中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飞行轨迹就是卫星轨道。

我们知道北斗星座是几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中轨道设置最复杂的,包括了三种轨道类型,即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主力是运行在中圆轨道上的卫星,它们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地向地面发射信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宇宙射线、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中圆轨道卫星所提供的信号,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就需要提供改正信息。无论在GPS、格洛纳斯、还是伽利略系统的建设中,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都没有设置这样的轨道,改正信息是由第三方通过其他类型或者地面手段来实现的,而北斗卫星为了从一开始就尽最大努力来提高用户的信号精度,在系统设计当中就考虑了三种类型的轨道。

在卫星导航技术中有一种叫作位置精度衰减因子的指标,如果这个数字越大,精度就越差;数字越小,精度就越高。一般来说,这个数字的大小和天空中可以见到的卫星数量,以及这些卫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是有直接联系的。卫星数量越多,卫星分布得越均匀,位置精度衰减因子就越小。如果仅仅采用中圆轨道卫星,在有些时候、有些地区所能够见到的卫星数量就不够多。特别是在所谓的城市峡谷地区和真正的山谷里,所能够见到的卫星数量都很少,很多时候甚至于不能够保持导航服务。增加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就能够在服务区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作为静止轨道卫星,它和地面之间是相对固定的,在任何时候,我们只要不是处在遮挡的情况下,就一定能见到这颗卫星,实际上,根据卫星导航的原理,我们只需要三颗卫星就能够知道自己的位置,只要四颗卫星就能够测算出自己的速度。那么如果有一颗静止卫星在头上,对于中圆轨道卫星的需求就大大减少了。

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作用更加显著。我们在上文中提到了静止轨道卫星被遮挡的情况,比如它会被建筑物或者大树、山脉遮挡。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就不一样了,它会在地球的上空画出“8”字形的轨迹。对于覆盖区的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在一天当中总会有某个时刻运行到自己的正上方,只要不待在室内就不会被遮挡。如果部署足够数量的倾斜同步轨道卫星,那么在任何时刻,对于覆盖区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保证至少有一颗卫星在自己头顶上。

如果仅仅依靠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在很多场景下根本就不够用,如公路车道判别和铁路编组都需要分米级乃至厘米级的导航精度。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采用新的技术。

我们在前文中谈到过卫星原子钟的精度问题,不同原子钟所报出来的时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大家普遍采取的方式就是用很多台原子钟一起,用彼此的计时结果来相互验证。相互修正,最后计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基本时间标准,再用这个时间标准来修正各台原子钟。这个问题对于卫星导航来说也是一样的。

要做到这一点,卫星之间必须能够彼此通信,这就是星间链路的用处了。北斗系统采用了Ka频段的星间链路。所谓Ka频段,就是26.540GHz之间的那一段无线电频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地面提供卫星电视和宽带上网服务也会使用这个频段。Ka频段的带宽大、通信速度高,但是在为地面服务的时候,存在一种叫作雨衰的问题。就是在夏天暴雨的时候,因为雨点的尺寸和Ka频段的波长基本一样,所以会严重干扰通信服务。不过作为导航卫星的星间链路,Ka频段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宇宙里不会下雨。星间链路的关键技术就是卫星之间的通信波束信号要能够彼此对准,北斗卫星团队能够在整个星座之间实现星间链路的组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宇航学会《北斗导航天地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的体积小,用其制造原子钟非常方便,但用金属铝制造的原子钟精度是最高的。
B.一般而言,位置精度衰减因子的大小,取决于卫星数量多少和卫星分布是否均匀。
C.只要不遮挡,我们一般都能接受和地面之间位置相对固定的静止轨道卫星的服务。
D.太空和地面环境的差异,使Ka频段带宽大等优势在星间链路中得到了理想发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绝、铷、氢、铝等元素原子能级跃迁中释放的电磁波,形成电磁能量,使得它们成为制造原子钟原料的极好元素。
B.单一的中圆轨道卫星设计,存在数量不足的劣势,这导致在城市峡谷等地区,易于出现不能保持导航服务的情况。
C.原子钟与星间链路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依靠多台个体之间进行信息的验证与修正,来保持信息的精度。
D.人们接收到的每一条卫星提供的信息,都是整个卫星系统工作的成果,需要所有卫星通过星间链路的修正做保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情境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体密集的地区,火车经过较长的山体隧道时,卫星信号的精度与隧道外一致。
B.记录某地上空同时段的北斗卫星变化,发现每天监测到的卫星与前一天完全不同。
C.今年是太阳活动的峰年,Ka频段的星间链路可以保障北斗卫星服务免受任何影响。
D.深圳修建伶洋大桥,借助于北斗卫星系统,将沉管沉放到海床上,做到精准对接。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北斗卫星系统三种轨道单颗卫星观测轨迹”简化示意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GPS系统因为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所以没有配备轨道类型a。
B.轨道类型b上的卫星,能够极大避免地面遮挡带来的影响。
C.布设轨道类型c的卫星能够减少对轨道a类型卫星的需求。
D.三种轨道卫星范围重叠区域,能享受到更精确的信息服务。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背后有哪些科技支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4-06-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在平面上是离散的独立的单座建筑物,严格的,我们便不应以单座建筑为单位,与欧美全座石造繁重的建筑物作任何比较。但是若以今日西洋建筑学和美学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建筑本身之所以如是,和其结构历来所本的原则及其所取的途径,则这系统建筑的内容,的确是最经得起严酷的分析而无所惭愧的。

我们知道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但是这三个条件都不是有绝对的标准的。因为任何建筑皆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时代和环境来讲。所谓适用者,只是适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气候环境而讲。所谓坚固,更不能脱离材料本质而论;建筑艺术是产生在极酷刻的物理限制之下的,天然材料种类很多,不一定都凑巧被人采用,被选择采用的材料,更不一定就是最坚固、最容易驾驭的。既被选用的材料,人们又常常习惯继续将就它,虽然在另一方面,或者又引用其他材料、方法,在可能范围内来补救前者的不足。所谓建筑的坚固,只是不违背其所用材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运用通常智识技巧,使其在普通环境之下能有相当永久的寿命。例如石料本身比木料坚固,然在中国用木的方法竟达极高度的圆满,而用石的方法甚不妥当,且建筑上各种问题常不能独用石料解决,即有用石料处亦常发生弊病,反比木质的部分容易损毁。

至于论建筑上的美,当然是其轮廓、色彩、材质等,但美的大部分精神所在,却蕴于其权衡中;长与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分配,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玄妙。但建筑是主要解决生活上的各种实际问题而用材料所结构出来的物体,所以无论美的精神多缥缈难以捉摸,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的。

中国建筑曾经具备过以上所说的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在木料限制下经营结构权衡俊美的”“坚固的各种建筑物,来适应当时当地的种种生活习惯的需求。我们只说其曾经具备过这三要素,因为中国现代生活种种与旧日积渐不同。所以旧制建筑的各种分配,随着便渐不适用。尤其是因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忽然改革,与先前迥然不同。一方面许多建筑物完全失掉原来功用,如宫殿、庙宇、官衙、城楼等;另一方面又需要因新组织而产生的许多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工厂、图书馆、商场等。在适用一条下,现在既完全换了新问题,旧的答案之不能适应,自是理之当然。

中国建筑坚固问题,在木料本质的限制之下,实是成功的。直至近代科学猛进,坚固标准骤然提高之后,木造建筑之不永久性,才令人感到不满意。但是近代新发明的科学材料,如钢架及钢骨水泥,作木石的更经济更永久的替代,其所应用的结构原则,却正与我们历来木造结构所本的原则符合。所以即使木料本身有遗憾,因木料所产生的中国结构制度的价值则仍然存在,且这制度的设施,将继续应用在新材料上,效劳于我国将来的新建筑。

以往建筑即使因人类生活状态之更换,至失去原来功用,其历史价值不论,其权衡俊秀或魁伟,结构灵活或诚朴,其纯美术的价值仍显然绝不能讳认。古埃及的陵殿,希腊的神庙,中世纪的堡垒,文艺复兴中的宫苑,皆是建筑中的至宝,虽然其原始作用已全失去。

(摘编自林徽因《林徽因讲建筑》)

1.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单座建筑与欧美全座建筑有很大区别,但若以西方建筑学和美学标准审视中国建筑,中国建筑是经得起推敲的。
B.坚固是建筑的一大要素,但人们选择的材料不一定是最坚固的,建筑材料的选取有偶然性,而且人们习惯沿用所选的材料。
C.建筑美的大部分精神在于对建筑的权衡中,这种美的精神依附于合理适用的结构上,是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关联的。
D.建筑三要素中,适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失掉功用的建筑,会因失去价值而退出历史舞台,具有新功用的建筑也在不断产生。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的三个要素都不是有绝对标准的,西方石材建筑也是时代与环境的反映,时空发生变化,建筑标准也会相应改变。
B.在中国,建筑上既可使用木料,也可使用石料,使用石料能弥补木料建筑易损毁的不足,使建筑具有更加长久的寿命。
C.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的改革,导致木料被科学材料所代替,可以想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材料还将会不断变化。
D.坚固标准骤然提高后,人们开始不满意木造建筑的不永久性,因此旧有的中国木料建筑结构制度在新建筑中将会被抛弃。
3.将我国古代木料建筑及其建筑艺术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在当代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导航卫星的原理就是不断地向地面播发导航电文,电文的核心内容就是:位置坐标和相应位置的时间等信息。

②为了实现信息足够高的精度,卫星本身要有非常精确的计时功能,这种计时功能是由原子钟来实现的。原子钟是一种精密测量设备,它是利用某种元素原子的能级跃迁来实现精确计时的。

③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它旋转的电子组成的。有些原子拥有相当多数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当原子从某一个能量大的层次跃迁到低一点的能量层次时,它就会释放出电磁波。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它的能级跃迁变化频率是固定的。1956年,美国科学家生产出了实用化的原子钟,它所用的元素是金属铯。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用它来制作原子钟非常方便。铯的共振频率是9192631770 赫兹,规定它的原子核振动这么多次所用的时间就是一秒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还开发出了用铷、氢元素作为原料的原子钟,体积越来越小。目前最先进的成果是用金属铝来制造原子钟,精度比前三种原子钟都高。

④北斗导航卫星携带了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原子钟。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份。原子钟之间相互校准,免得工作的那一台发生了超过设计指标的误差。

⑤卫星在太空中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飞行轨迹就是卫星轨道。

⑥我们知道北斗星座是几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中轨道设置最复杂的,包括了三种轨道类型,即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⑦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主力是运行在中圆轨道上的卫星,它们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地向地面发射信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宇宙射线、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中圆轨道卫星所提供的信号,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就需要提供改正信息。无论在GPS、格洛纳斯还是伽利略系统的建设中,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都没有设置这样的轨道,改正信息是由第三方通过其他类型或者地面手段来实现的,而北斗卫星为了从一开始就尽最大努力来提高用户的信号精度,在系统设计当中就考虑了三种类型的轨道。

⑧在卫星导航技术中有一种叫作位置精度衰减因子的指标,如果这个数字越大,精度就越差;数字越小,精度就越高。一般来说,这个数字的大小和天空中可以见到的卫星数量,以及这些卫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是有直接联系的。卫星数量越多,卫星分布得越均匀,位置精度衰减因子就越小。如果仅仅采用中圆轨道卫星,在有些时候、有些地区所能够见到的卫星数量就不够多。特别是在所谓的城市峡谷地区和真正的山谷里,所能够见到的卫星数量都很少,很多时候甚至于不能够保持导航服务。增加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就能够在服务区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作为静止轨道卫星,它和地面之间是相对固定的,在任何时候,我们只要不是处在遮挡的情况下,就一定能见到这颗卫星,实际上,根据卫星导航的原理,我们只需要三颗卫星就能够知道自己的位置,只要四颗卫星就能够测算出自己的速度。那么如果有一颗静止卫星在头上,对于中圆轨道卫星的需求就大大减少了。

⑨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作用更加显著。我们在上文中提到了静止轨道卫星被遮挡的情况,比如它会被建筑物或者大树、山脉遮挡。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就不一样了,它会在地球的上空画出字形的轨迹。对于覆盖区的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在一天当中总会有某个时刻运行到自己的正上方,只要不待在室内就不会被遮挡。如果部署足够数量的倾斜同步轨道卫星,那么在任何时刻,对于覆盖区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保证至少有一颗卫星在自己头顶上。

⑩如果仅仅依靠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在很多场景下根本就不够用,如公路车道判别和铁路编组都需要分米级乃至厘米级的导航精度。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采用新的技术。

⑪我们在前文中谈到过卫星原子钟的精度问题,不同原子钟所报出来的时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大家普遍采取的方式就是用很多台原子钟一起,用彼此的计时结果来相互验证,相互修正,最后计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基本时间标准,再用这个时间标准来修正各台原子钟。这个问题对于卫星导航来说也是一样的。

⑫要做到这一点,卫星之间必须能够彼此通信,这就是星间链路的用处了。北斗系统采用了Ka频段的星间链路。所谓Ka频段,就是26.5~40GHz之间的那一段无线电频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地面提供卫星电视和宽带上网服务也会使用这个频段。Ka频段的带宽大、通信速度高,但是在为地面服务的时候,存在一种叫作雨衰的问题。就是在夏天暴雨的时候,因为雨点的尺寸和Ka频段的波长基本一样,所以会严重干扰通信服务。不过作为导航卫星的星间链路,Ka频段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宇宙里不会下雨。星间链路的关键技术就是卫星之间的通信波束信号要能够彼此对准,北斗卫星团队能够在整个星座之间实现星间链路的组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宇航学会《北斗导航天地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铯元素共振耗时越少,以其为原料的原子钟精度越高,但精度不及金属铝。
B.追求位置精度衰减因子小,如有三种卫星轨道同在,则无需一定数量的在轨卫星。
C.GPS等系统改正信息是由第三方来实现的,建设过程中并未考虑设置轨道。
D.太空和地面环境存在差异,Ka频段带宽大等优势在星间链路中得到理想发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铯、铷、氢、铝等元素原子能级跃迁中释放的电磁波,形成电磁能量,使得它们成为制造原子钟原料的元素。
B.单一的中圆轨道卫星设计,存在可见卫星数量不足的劣势,在有些地区甚至易出现不能保持导航服务的情况。
C.原子钟与星间链路在校准层面的设计思路基本一致,都是依靠多台个体之间进行信息的验证与修正,来保持信息的精度。
D.为了实现信息足够高的精度,卫星本身要有非常精确的计时功能,这种计时功能依靠原子钟来实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情境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体密集的地区,火车经过较长的山体隧道时,卫星信号精度与隧道外一致。
B.深圳修建伶仃洋大桥,借助北斗系统,将沉管沉放到海床上,并做到精准对接。
C.记录某地上空同时段的北斗卫星变化,发现每天监测到的卫星与前一天完全不同。
D.今年是太阳活动的峰年,Ka频段的星间链路可以保障北斗卫星服务免受任何影响。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北斗卫星系统三种轨道单颗卫星观测轨迹”简化示意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轨道类型aGPS系统因建设成本问题而没有配备。
B.轨道类型b上的卫星,能够极大避免地面遮挡带来的影响。
C.轨道类型c的卫星能够减少对轨道a类型卫星的需求。
D.三种轨道卫星覆盖范围重叠,能够减小位置精度衰减因子指标。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背后有哪些科技支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4-05-3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