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     ①     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悲剧《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流传多年,复仇这一情节俗套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舞台上     ②     。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莎士比亚写戏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也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     ③     ;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而是错杂的混合体。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举个例子,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三条线索的情节交错发展,而且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表现都包含很多彼此抵牾的复杂成分,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困惑和局限。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喜欢用富丽堂皇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不仅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多重特色,而且能以     ④     的词句传达不同人物复杂的感情和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机器人难免给人以四肢僵硬、机械感十足的印象,但最近机器人“出圈”了。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等“黑科技”,都让人对如此有魅力的机器人       ①         

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一米多高、“萌萌的”智能问询机器人正四处“走动”,为人们提供指路等服务;在广东一家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上百台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臂,       ②        地进行汽车生产作业,高效且不知疲倦;在上海一家大型仓库内,智能配送机器人按照各自的运行路线准确定位并搬运指定商品,虽然身板儿瘦小,但强壮得能抵得上好几个劳力。这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②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可谓       ③         

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目前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人的不高的市场占有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对此,要深入挖掘和释放潜在应用需求,占领更多市场。行业、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应用来拉动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供需对接,鼓励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更多采用国产机器人,加快把潜在市场变成真正的市场需求的进程。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内容方面的表达效果。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象征着力量、勇敢和无畏的虎年到来之际,在喜庆团圆和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各国运动员相聚中国,在赛场上展现和平与友谊,这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的生动______,向世界______出了“一起向未来”的积极信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赛场内外______收获点赞。生活在冬奥村,不少运动员“想让世界知道,北京冬奥村的床是世界上最好的”;拼搏在赛场上,很多冰雪健儿表示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比赛场地;开幕式上,美国运动员与中国志愿者友善互动,被“欢迎来到中国”的温暖话语感动到流泪……从愿者和工作人员到现场观众,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展现得______。更重要的定,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诠释   传达   屡屡   淋漓尽致
B.诠释   传递   频频   淋漓尽致
C.阐释   传递   频频   酣畅淋漓
D.阐释   传达   屡屡   酣畅淋漓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B.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C.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遍了全世界。
D.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由于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1高三下·山东·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去最偏远的村寨,住最穷的人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在这场长达8年的战斗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      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脱贫攻坚英模把汗水洒在挚爱的热土,      把生命镌刻在脱贫攻坚史诗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沿着他们的足迹,接过使命的重担。玉汝于成, 。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      求发展、谋进步的种子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播撒。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只要群众有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诠释       乃至于       细大不捐       蔚为壮观
B.注释       以至于       细大不捐       蔚然成风
C.诠释       乃至于       功不唐捐       蔚然成风
D.注释       以至于       功不唐捐       蔚为壮观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成:“脱贫攻坚取得了硕果。”意思与表达基本一样,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1-05-17更新 | 354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01 正确使用词语-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有时候不小心跌倒了,打一个旋儿,抹一把血,随即立刻急骤快跑跟上队伍,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奔腾着向前,向前! ,“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然后顾不上回头看一眼,就又边打边冲,向前,向前!不由人不联想起草原上掠过的马队,踢踢腾腾,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黄河完全是野马脱缰,而且是一群、又一群,那疯狂劲道,真让人目瞪口呆。我曾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但近多年来,一直有声音在嚷嚷:“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给我的印象,            ,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特别是行将入海的黄河,应该更是温厚,从容,恬淡,怡然,心态平和,步履缓慢……然而,然而,真是万万没想到,依然是大河东去,壮怀激烈的奔马群!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   比拟   排比B.比喻   比拟   借代
C.对偶   排比   回环D.对偶   借代   回环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曾看过刘家峡湜湜静水的黄河,看过兰州城宽阔雄壮的的黄河,看过壶口慷慨激昂的黄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诗句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18-08-18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一周一练同步练习: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7 . 《包身工》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举出两种说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