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家在湘西侗寨,位于青山脚下,寨外是一坝农田。20世纪60年代,从邻村修过来的一条大水渠穿寨而过,渠头拦住皂溪小河引水,渠里四季水流不断。渠下坎的田旱涝保收,不存在取水难、守田水的问题;而渠上坎的田,就成了每年抗旱的重点对象。邻渠的,用人工库水。①距渠远的田,入库不了,就用抽水机抽水上去。而靠山脚的田,只有等田内坎井里发的源头水了。那时候林木多被砍伐,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头,一下大雨,山上泥沙常常被冲到田头来。遇上干旱,井水就会少得可怜,根本灌不了几丘田。每遇这种年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取田水、守田水,生怕自己家的稻田脱了水——②一旦脱了水,后面再用水灌,也难以坐稳水获得好收成。最难的还是离寨子两三华里远的石榴坡,那里有十五六亩田的取水一向很成问题,得从两三百米远的湾头取水。就坡挖出的水沟,沿途渗漏大,如源头水小的话,经过这一路的渗漏再加上蒸发,到田时的水流就“气若游丝”了。于是,我们避开白天的太阳,晚上去取守田水。几个小伙伴背套蓑衣或带张帆布睡在田埂上,眼望满天星斗,说着这样那样的话题渐渐进入梦乡……

1.文中三个加点词语“秃秃、常常、渐渐”,请说明它们和“秃、常、渐”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如”字,请说明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它如人一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2)如源头水小的话,经过这一路的渗漏再加上蒸发,到田时的水流就“气若游丝”了。
2023-11-04更新 | 40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一轮复习诊断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________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________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________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这是________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1.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孤独、迷茫                    情种                           天涯沦落人                    寻找美、享受美
B.情种                           寻找美、享受美             孤独、迷茫                    天涯沦落人
C.孤独、迷茫                    天涯沦落人                    寻找美、享受美             情种
D.情种                           孤独、迷茫                    寻找美、享受美             天涯沦落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B.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C.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D.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1-12-17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湘鄂冀三省益阳平高学校、长沙市平高中学等七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在富春江畔的一长排诗碑上,在某家餐馆的墙壁上,在某个古村村口的碑记上,这些        的诗句不期然而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无边美丽做着生动的脚注。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与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幽殊绝的韵致,被誉为秀丽天成。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延展成为一幅        的巨幅山水画卷。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亲切可人,如同江水带给人的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尤其桐庐境内,赢来题咏无数。(甲)苏轼这样赞美它: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而到了陆游,更是触目所及皆堪怜爱桐庐处处是新诗,乃至生出        的向往,(乙)安得移家常住此。

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不吝赞美,不难想象,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丙)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丁)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桐庐的几天,与富春江        ,每次相逢也都是不同的河段,但不论是在哪里,只要看到一泓碧绿的江水,这些几十年前已背诵如流的句子,就会又一次鲜明活泼地跳进脑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清隽        目不暇接        热烈        若即若离
B.清隽        美不胜收        热切        时即时离
C.清秀        目不暇接        热烈        若即若离
D.清秀        美不胜收        热切        时即时离
2.语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四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1-12-1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益阳平高学校、长沙市平高中学等七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人类举头望月,传颂动人神话,谱写优美诗篇,却极少有人意识到,亿万年来,(            )。今天,科学家们可以用激光精确测量地月距离和监测月面情况,普通天文爱好者也可以用望远镜了解月球正面的每一片月海和每一座环形山。但是在“嫦娥四号”探月之前,人类的探测器还从未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取得圆满完成,我国成为首个世界上成功实行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人类开启了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纪元!

中国飞控中心将要出版的《月背征途》是一本记录挑战过程的科普佳作。翻开书稿,犹如打开一扇“时室之窗”,忠实记录月背探测之旅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我们能够循着“玉兔二号”的足迹,跟随驾驶员团队,直面月背的孤寂与神秘,体味探索的艰辛与乐趣。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亮的“图案”没有变化,月球正面是人们只能看到的一面
B.人们总是只能看到它的一面——月球正面,但月亮的“图案”从未变化
C.月亮的“图案”从未变化,人们总是只能看到它的一面——月球正面
D.月球正面是人们只能看到的一面,虽然月亮的“图案”没有变化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一幅创意设计图,完成各题。


(1)简要揭示这幅设计图的创意所在。
(2)根据这幅创意设计图的设计寓意,写一副对联加以揭示。要求:语言得体、准确,有一定文采,并基本符合对联的要求,上、下联各不超过20个字。
2021-03-02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9 期中检测卷-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最特别的是,①           ,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的,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沉香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一种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②           ,成就,永不散失。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   排比   对比B.比喻   通感   对偶
C.排比   通感   夸张D.拟人   排比   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块历史悠久的沉水香散发着与在远古森林时相同的芬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羞怯地来到世间,像个小孩子。。尽管是在他的家,他还是要羞怯,会脸红,尽管没有让他脸红的事情发生。小孩子在羞怯和脸红中欢迎客人,他的眼睛热切地望着你,用牙咬着衣衫或咬着自己的手指肚。你越看他,他越羞怯,直至跑掉。但过一会儿他还要转回来。

初夏肌肤新鲜,像小孩胳膊腿儿上的肉一样新鲜,没一寸老皮。初夏带着新鲜的带白霜的高粱的秸秆,新鲜的开化才几个月的河流,新鲜的带锯齿的树叶走向盛夏。它喜欢虫鸣,蛐蛐儿试声胆怯,小鸟儿试声胆怯,青蛙还没开始鼓腹大叫。初夏喜欢看到和它一样年轻幼稚的生命体,它们一同扭捏地、热烈地、好奇地走向盛大的夏天。

人早已经历过夏天,。它不知道什么是夏天,就像姑娘不知道什么叫妇人。这是无知吗?这是财富啊。就像白纸在白里藏的财富、清水在清里藏的财富,这是空与无的财富。

1.下列对文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项是( )
A.初夏肌肤新鲜,像小孩胳膊腿儿上的肉一样新鲜,没一寸老皮。(夸张)
B.初夏羞怯地来到世间,像个小孩子。(比喻)
C.它们一同扭捏地热烈地、好奇地走向盛大的夏天。(拟人)
D.这是无知吗?这是财富啊。(设问)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带白霜的高粱的秸秆、开化才几个月的河流、带锯齿的树叶都是新鲜的。初夏带着它们走向盛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07-26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期中测试卷(基础过关+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     )着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片,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     )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声,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     )着他的,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     )。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随风飘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② 。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诉     编写     注视     韵律
B.诉说     编写     凝视     韵致
C.倾诉     编织     凝视     韵致
D.诉说     编织     注视     韵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0-04-23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高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备考金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刀 、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而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前倨后躬,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1.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     夸张     排比B.比拟     比喻     排比
C.夸张     比喻     引用D.对偶     比拟     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有时候不小心跌倒了,打一个旋儿,抹一把血,随即立刻急骤快跑跟上队伍,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奔腾着向前,向前! ,“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然后顾不上回头看一眼,就又边打边冲,向前,向前!不由人不联想起草原上掠过的马队,踢踢腾腾,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黄河完全是野马脱缰,而且是一群、又一群,那疯狂劲道,真让人目瞪口呆。我曾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但近多年来,一直有声音在嚷嚷:“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给我的印象,            ,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特别是行将入海的黄河,应该更是温厚,从容,恬淡,怡然,心态平和,步履缓慢……然而,然而,真是万万没想到,依然是大河东去,壮怀激烈的奔马群!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   比拟   排比B.比喻   比拟   借代
C.对偶   排比   回环D.对偶   借代   回环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曾看过刘家峡湜湜静水的黄河,看过兰州城宽阔雄壮的的黄河,看过壶口慷慨激昂的黄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