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____①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____②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___③__,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实际上,不仅长江庇佑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哺育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然而,如今的长江,在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之下,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白鳍豚、白鲟相继______,江豚、中华鲟等也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从地球上“消失”。有关专家表示,用目前世界通用的IBI(生物完整性指数)来______,长江已经到了“无鱼”的程度,“无豚之江、无鱼之江”早已不是______。

一直以来,对长江鱼类的“酷捕滥捞”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更不用说还有电捕、炸鱼、滚钩、迷魂阵等非法捕捞的层层鬼门关。为此,长江十年禁渔的计划于2020年1月1日启动。长江鱼类还面临筑坝、航运、沿岸开发、环境污染、填土挖沙等威胁,因此保护长江鱼类,除禁渔外,更需综合治理,实行______保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绝迹   估量   危言高论   系统性
B.绝迹   估量   危言耸听   针对性
C.灭绝   衡量   危言高论   针对性
D.灭绝   衡量   危言耸听   系统性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鱼类种群的苟延残喘便是因高强度的捕捞
B.许多鱼类种群因为高强度的捕捞而苟延残喘
C.捕捞的高强度使得许多鱼类种群苟延残喘
D.高强度的捕捞使得许多鱼类种群苟延残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江不仅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B.长江不仅庇佑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哺育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C.长江不仅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更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D.不仅长江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021-01-0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如同一位笼着轻纱、眉尖轻蹙的中国古典美女,(     )。作者用纯美的文字,给这位美人营造了一个绝美的意境。碧叶、粉花层层叠叠,微风过处幽香阵阵,露出荷叶之下泠泠流水,此为作者眼前美景;视线上移,明月当空朗照,偶有云朵经过,为月亮平添了几分哀愁与含蓄。天上地下相互辉映,别具_____________的荷叶上,露珠在月光照耀之下更显分明。一幅荷塘月色图已呼之欲出。再加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偶尔相应和,静中有动,动处却又显出幽静之美,更给眼前的这片美景增添了真实可感的意境之妙。此外____________的小径,__________的树影,以及____________的采莲少女的自赏,也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散文,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
B.《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显出无上的美感与淡淡的哀愁。
C.《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无上的美感与淡淡的哀愁显出在字里行间。
D.《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笔下描绘最美的景色,字里行间显出淡淡的美感与无上的哀愁。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B.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C.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书中向我们款款走来
D.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款款地从书中向我们走来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韵        幽僻        斑驳        迁延顾望
B.风致        幽僻        斑驳        顾盼生辉
C.风韵        偏僻        斑斓        迁延顾望
D.风致        偏僻        斑斓        顾盼生辉
2020-12-31更新 | 461次组卷 | 5卷引用:巩固练02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记叙散文 2020-2021学年【补习教材·寒假作业】高一语文(人教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        ,时而明朗时而隐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是        ,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        ,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        

1.与文中画线处相对应的语句是(     
a.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
b.一座青铜的大钟
c.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
d.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A.abcdB.acbdC.adbcD.cdba
2.作者在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020-12-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民所系,吾土所宗。文化就是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五色土。正如月饼的馅料不局限于五仁、百果、火腿、双黄一样,我国地域辽阔,风俗多样,各地的中秋文化①      ,在同一轮明月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应该深入发掘不同地域的中秋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树立起爱国爱乡的意识。

正如月饼花样不断翻新一样,文化也在不断演进,②      ,就像大家互发的中秋主题微信表情包,每一款都在烘托团圆这一主线。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和趣味的形式与内容,滋养文化的根系,这样的节日文化自然会持久而有生命力。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进步,单纯地把经典美食与传统节日挂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胃口”。而用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节日大餐,让文化这一最大公约数来涵育国人的家国情怀,必会培育更为深厚、坚定的文化自信。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夸张B.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D.借代、夸张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予以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让文化丰富群众的节日生活,以培养家国情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依次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
(3)山峦爽朗,湖水清静,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
(4)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
A.(1)比喻   (2)设问   (3)对偶   (4)拟人
B.(1)拟人   (2)设问   (3)排比   (4)比喻
C.(1)拟人   (2)反问   (3)排比   (4)夸张
D.(1)比喻   (2)反问   (3)对偶   (4)通感
2020-11-0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综合职业技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请从以下中国名人中任选一位为其点赞,并写出点赞的理由。语言要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毛泽东     郭沫若     闻一多       袁隆平  曹操
我为中国名人          点赞:
2020-11-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戴车匠”在我们不但是一个人,一间小店,还是一个地名。
C.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仿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进去,在驾驶室里躺下来,感到暖和一点了,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到底是去,还是不去?B.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C.你就去吗,小栓的爹?D.一点小事,何必自寻烦恼?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伸出手去抚摸了浑身冰凉的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