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3-14高一·湖南长沙·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麻雀蹲在树上叫着,抖掉身上的黑夜,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在脑海里浮动成一首首错散成韵的诗。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张昶兄弟的墨池。每天清晨,他们在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草书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烫透、蒸熟那些生硬的果实。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一样在墙上轻轻蹦跳。阳光向四面舒展开去,华彩斑斓,无边无际。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齐声朗诵那首《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C.她磕磕巴巴地说:“……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2.比拟能准确再现情态,请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赏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阳光华彩斑斓,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实际上,不仅长江庇佑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哺育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然而,如今的长江,在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之下,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白鳍豚、白鲟相继______,江豚、中华鲟等也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从地球上“消失”。有关专家表示,用目前世界通用的IBI(生物完整性指数)来______,长江已经到了“无鱼”的程度,“无豚之江、无鱼之江”早已不是______。

一直以来,对长江鱼类的“酷捕滥捞”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更不用说还有电捕、炸鱼、滚钩、迷魂阵等非法捕捞的层层鬼门关。为此,长江十年禁渔的计划于2020年1月1日启动。长江鱼类还面临筑坝、航运、沿岸开发、环境污染、填土挖沙等威胁,因此保护长江鱼类,除禁渔外,更需综合治理,实行______保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绝迹   估量   危言高论   系统性
B.绝迹   估量   危言耸听   针对性
C.灭绝   衡量   危言高论   针对性
D.灭绝   衡量   危言耸听   系统性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鱼类种群的苟延残喘便是因高强度的捕捞
B.许多鱼类种群因为高强度的捕捞而苟延残喘
C.捕捞的高强度使得许多鱼类种群苟延残喘
D.高强度的捕捞使得许多鱼类种群苟延残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江不仅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B.长江不仅庇佑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哺育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C.长江不仅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更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D.不仅长江哺育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庇佑了无数生灵,是一个叹为观止的生态宝藏。
11-12高一·湖南长沙·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2021-10-26更新 | 103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天水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5 . 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溪流如弓背 ,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B.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C.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D.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2021-09-08更新 | 816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很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我到现在还叫不出这是什么蜂。这种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须,这一穗花就叫它压得沉了下来。它起翅飞去,花穗才挣回原处,还得哆嗦两下。

1.通感是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种齐白石爱画的,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蜜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9-07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了青海,天空忽然变得低矮,哈达一样的白云,像是直接从大地上蒸腾而成。它们懒懒地浮在矮矮的雪山上,让人觉得惊异——我长年居住的小城,于平地上测到的海拔常常是零米,稍高一点的地方,也不过几十米,想要看云,得仰起头,看久了,脖子会酸。而在这里,我看那些云时,①               ,仿佛只要走到雪山那里,人便可以直接穿云而去。草地或苍黄或青葱,连绵不绝,无比开阔,那些默默低头吃草的白色的羊、棕色的马、黑色的牦牛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地散落在各处,半天才稍微动一动,像草丛中缓慢滚动着的一块块白色的石头、棕色的石头、黑色的石头。更远一些的,是白色的点、棕色的点、黑色的点。那些草一律低矮,连没脚都不能,不知道它们是刚刚抽芽,②               。客车慢悠悠地在公路上绕来绕去,一直往西,往更接近天空的世界里去。忽远忽近蓝色飘带一样的青海湖,时而出没在视线里,随随便便用“傻瓜”相机拍一张照片,它都似明信片一般……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人人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心里只想着他人的好人。
B.“妈妈——,你在哪里?”小男孩哭喊着。
C.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D.每年春节——特别是家里有孩子正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大家都宅在家。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在上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村头那眼宋朝的老井,她收养了流浪的月亮。一千多年了。夜夜都抱着这天上的孤儿。即使有残缺和憔悴,故乡的好奶水,总能把这娇儿养得又白又胖;而你,最初的童年倒影是从你衣兜里掉下去、被这古井收藏的几枚硬币,它知道你心疼,就替你保管着,说好了要在一个有趣的吉祥的日子,淘井的日子,去打捞和认领,同时打捞出那清贫而纯真的记忆;你也曾丢下去一粒石子,试探井水的深浅,顺便问一下历史的来龙去脉,等了好久,才听见水井在低处谦逊地回答:卟—— 咚,是的,水不懂,在水的外面肤浅飘动着的我们,又懂什么呢?

1.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同时回想起那清贫而纯真的往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诗句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最特别的是,①           ,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的,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沉香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一种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②           ,成就,永不散失。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   排比   对比B.比喻   通感   对偶
C.排比   通感   夸张D.拟人   排比   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块历史悠久的沉水香散发着与在远古森林时相同的芬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