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     

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      。《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     ,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熟能详                  层出不穷                  蔚为大观                  写照
B.深入人心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见证
C.耳熟能详                  屡见不鲜                  蔚为大观                  写照
D.深入人心                  层出不穷                  蔚然成风                  见证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B.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C.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D.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3.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排比句进行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站在景明楼上,凭栏__________,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快步出楼下桥,细看柳树,粗粗胖胖的树身上树皮纹路__________,各不相同;有的沟黑棱灰,似知了乱爬,形同蝉虫出洞;有的棱突暴张,白皮外露,势若__________;有的形如游人,或走或站或坐。从眼前的一棵柳,到堤两边的临水柳,再到环昆明湖的无数柳,它们已与颐和园的山水楼台亭榭__________,与游人们对望一年又一年,坦然面对春夏秋冬,淡然于人们的遗忘

一阵劲风,呼啸万寿山林,卷起昆明湖水,叫湖水翻腾,也使我思绪空灵。我想起了杭州西湖苏堤柳,想起遍生天山南北的左公柳,想起古文中的五棵柳……在我心里,棵棵柳树,行行柳荫,都是公在百姓,利在天下,贵在品德。眼前,这西堤的柳,扎根泥土,抵浪护堤,出尽全力;这天下的柳,纵然乱风卷丝,仍身正干直。

远山的玉峰宝塔,近处的西堤之桥,脚下的漫漫长堤,响动的南水北调一渠清流,古树发新芽的满眼绿柳,让我生出万千感慨:造塔的人,造桥的人,造堤的人,造福百姓的人,历史无名还有名。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边关要塞的地方,而且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注视  犬牙交错  万马奔腾  如胶似漆
B.凝视  纵横交错  万马奔腾  融为一体
C.凝视  犬牙交错  千军万马  融为一体
D.注视  纵横交错  千军万马  如胶似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京城闹市,而且长在边关要塞,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B.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边关要塞,而且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C.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京城闹市,还是长在边关要塞,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D.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边关要塞,还是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指令长翟志刚是我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对于三次出舱活动,他都“感觉良好”。他说:“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饱含着亿万国人对我们航天事业的支持;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凝聚着工程全线辛勤的付出;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托举;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是我们乘组之间的密切配合和个人的努力。地上训练也好、天上飞行也好,能够保持这种‘感觉良好’的状态,是因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的‘感觉良好’一定会继续下去。”

天员王亚平完成了此次任务,这次之后,她成为我国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也是进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说:“出舱的那一刻,置身浩瀚太空,宇宙的美震撼了我,宇宙的深邃让人       。”

中国空间站即将建造完毕。航天员叶光富表示,中国空间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太空家园,为了能够建成太空家园,一代代航天人砥砺奋进,一步步实现这个梦想。而点亮太空中这颗闪耀的“星星”,是我      的愿望。

叶光富说,未来,神舟十四号乘组和神舟十五号乘组还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交接,“一人行速,众人行远,我们每个乘组的飞行都不是独立的,每一组都会_ 完成好自己的飞行务,争取为下一组传递好接力棒”。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干细胞被应用于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中。只是干细胞获取比较困难,①      。为了获取足够数量用于治疗的干细胞,必须进行体外扩增。然而,随着扩增代数的增加,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会逐渐减弱,这使得能够应用的干细胞可用代次有限,②      ,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急需一套解决干细胞数量严重短缺问题的方案。奇府团队负责人陈国强解释说,在多细胞生物中,没有一个细胞是孤立状态,③      。如果把干细胞培养环境比作房子,细胞间相互作用就是一根重要的支柱没有这根支柱房子就摇摇欲坠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2-07-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东新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2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季是北湖最美的季节,在的湖面上,数万亩荷花竞相开放,黄澄澄的花蕊点缀在绿油油的荷叶之中,赏心悦目。这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局部小景,也有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动态画面,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风光。此般景色固然吸引游人乐而忘返,但对靠湖吃饭的农民而言,大家所关心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水产的收成,因为这才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的。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水坡洼地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之,但也让他们充分提升濒湖的红利。茂盛的水草和遍地的野菜是饲养猪羊等家畜的美味青饲料,丰富的鱼虾是人们改善生活、补充优质蛋白的最佳食品。碰上阴雨成灾、粮食歉收的荒年,平原地区的居民或许会,生活在湖边的百姓则可以随处挖野菜、割蒲菜、捕鱼虾充饥。北湖公园落成后,湖区早已不再为水灾发愁,拆迁也让沿湖居民搬上了楼房,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雨降低了气温,早晨有点冷。下面的街心当中卧着一头藏獒,昂着狮子般的头颅,似乎黑夜被缩成了它身体那么大的一卷。醒目。司机嘎玛说,要小心啦,别被咬到。两条腿就僵直起来。对外地人来说,面目狰狞的藏獒就像是魔鬼派来的兽,令人恐惧。嘎玛笑起来,哈哈,说着玩的,它们都是知道好歹的,只咬坏蛋。那头藏獒走过来,低下魔鬼般的脸,嗅了嗅我们中间的一条腿,走开了。

手机看多了,就会害怕藏獒,也害怕草原、太阳、雨水、闪电。手机为你的眼睛虚拟一个四英寸或者六英寸的长方形小世界,却悄悄地__________了你的身体其他部分和世界的联系。这年头,什么都是虚拟的了。藏獒也被虚拟,在那台小机器上,它们是一些价值连城的宠物。在别的地方,藏獒由于身价暴涨早成了通缉犯,在治多,却还在大摇大摆,并不知道已经__________。

雨停了,它带来的水还在,万物都在闪光,草原、云朵、街道、屋顶、水坑……藏獒不顾,在潮湿的路面躺着。治多县城不高,是两层楼,似乎保持着对周边事物的__________。高的东西应该是太阳、山冈、云朵、寺院,这是古老的常识。人为的最高建筑是贡萨寺,贡萨寺君临万物,远远地__________在山坡上。但它离城很远,在城里看不见,得走十几公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隔离       危机四伏       敬重       耸立
B.隔绝       岌岌可危       敬意       屹立
C.隔绝       危机四伏       敬意       耸立
D.隔离       岌岌可危       敬重       屹立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藏獒在潮湿的路面躺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2-07-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陵园,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       ),更加坚定地向未来进发。

在今天,我们通过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基因的方式,是给他们的最好缅怀。革命英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永远不朽。我们要在学习弘扬烈士精神中接受洗礼,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成为激励在新长征路上奋力拼搏的强心剂和助推器。未来之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这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弘扬革命英烈精神,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继承革命先烈遗志
B.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
C.铭记革命先烈事迹,弘扬革命英烈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
D.弘扬革命英烈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铭记革命先烈事迹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022-06-1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四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象征着力量、勇敢和无畏的虎年到来之际,在喜庆团圆和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各国运动员相聚中国,在赛场上展现和平与友谊,这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的生动______,向世界______出了“一起向未来”的积极信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赛场内外______收获点赞。生活在冬奥村,不少运动员“想让世界知道,北京冬奥村的床是世界上最好的”;拼搏在赛场上,很多冰雪健儿表示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比赛场地;开幕式上,美国运动员与中国志愿者友善互动,被“欢迎来到中国”的温暖话语感动到流泪……从愿者和工作人员到现场观众,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展现得______。更重要的定,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诠释   传达   屡屡   淋漓尽致
B.诠释   传递   频频   淋漓尽致
C.阐释   传递   频频   酣畅淋漓
D.阐释   传达   屡屡   酣畅淋漓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B.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C.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遍了全世界。
D.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由于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________地美丽。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____了。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莫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B.无与伦比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C.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2.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表达,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先作因果分析,然后推进一层。
B.开头的三个“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C.文段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相同。
D.将最后一句移至加点的“所以”之前,文意更连贯。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比喻的构成和相似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1.下列词语中的“第”与文中“阖第光临”的“第”,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书香门第B.次第花开C.状元及第D.品而第之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C.清朝初年,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