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准确、鲜明、生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晨,一过宏村,人车____①____。塔川离宏村仅2公里,虽没有宏村名气大,可这个时节去的人真多。

到了塔川,日头渐渐升高,晨雾已散去,阳光通透温柔,山峦环抱下的村庄已从静谧中醒来,在树丛中____②____。沿石阶而入,村口竹林摇曳,古木参天,几棵数百年的枫香、香樟、榧树,斑驳而不失丰盈,沧桑而不失伟岸。一条清溪闪着晶莹的亮,水车吱呀转动,和着流水弹奏出悦耳清音。山野的空气异常清鲜,甜美的感觉漫上心头,让人仿佛一下子置身于悠然秘境。

举目四望,塔川恰如其名。古村背依黄山余脉黄堆山,二十户人家,白墙黑瓦,层层叠叠,____③____,如一座巨型之矗立在山谷间;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灵动秀美,此乃,似塔有川,合起来即为塔川。一川绕塔,塔映一川,简约古朴,加之色彩斑斓的树,构成了一幅绚烂至极的油画。

1.请在文中画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来”与文中加点的“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家伙还挺聪明,竟让知道摘一片荷叶来当雨伞。
B.前几天,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督促大家的工作。
C.他这次进城,一来是汇报工作,二来是采购图书。
D.我家距离学校也就三里来的距离,步行非常方便。
3.下列诗句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展现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B.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D.秋雨悬天风作寒,冷烟锁住屋头山。(宋·白玉蟾《题上清法堂壁》)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出现。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呦”“好哒”“好滴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但语言通货膨胀一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从何来?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却阻隔了情感的传达,人们的咫尺天涯之感更加强烈,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是文字讨好症患者的心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结合材料阐述你对“文字讨好症”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不少于80字。
2024-06-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根据下面语句逻辑关系,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____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A.可持续性B.轻重缓急C.孰轻孰重D.先后次序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先住过的地方,车库前有片空地,周边有邻居种些叶菜。一次,发现杂草丛中无缘无故地爬出几根粗壮的瓜藤,缠在了树枝上。藤上吊着一只小小的绿瓜,不知是什么瓜,藤叶硕大。又隔了些时日,心中好奇,拨开藤叶一看,原来是一只冬瓜。于是,那年秋天,我吃了几日水煮冬瓜。还是在那片杂草丛里,发现几根山药藤,那不起眼的藤萝,纤细、柔弱,触须攀着冬青树丛往旁边延展细细的藤上,竟结了好些山药豆。这回,我没有把它们摘下,而是由着它们去生长。藤老、叶老时,成熟了的山药豆随风落到了地上。小小的豆,竟然砸出些许声响,极悦耳。

天热时,常见农人进城卖瓜。除了西瓜,本埠有一种香瓜,瓜色青绿,香气浓郁,一只只堆在农人的瓜车上。让人欣喜的是,这些色泽柔和、温润如玉的圆圆的小瓜,瓜蒂上都拖着一根青藤,从掐断处看,瓜是极新鲜的,显然刚摘下不久,藤上还缀着一两片叶子,湿润、饱满。突然想去乡下的田垄里摘瓜。田地里,那纵横交错的瓜藤,会温存地绊住你的衣衫和手脚。

1.下列各项中的“什么”与文中画横线句中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刚才我闻到了一种什么花香。
B.什么送外卖,开网约车,他都干得了。
C.什么?你竟然不吃早餐!
D.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
2.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小小、细细、圆圆”,说说它们和“小、细、圆”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不起眼的纤细、柔弱的藤萝,触须攀着冬青树丛往旁边延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3-11-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①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②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③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燃起火判,火舌从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④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式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分析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加点的三个字词不可以互换。
B.②处的“也”字去掉,表达的意味有细微差别。
C.③处的“可不”比“绝不”更亲切;更口语化,更合乎语境。
D.④处的“轻易”移到“不”后面不影响意思表达。
2.语段中画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的不同。
①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②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带小铃的纱灯。大家还吃汤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写,正面敷墨,直接表现实况,以造成具体逼真的艺术效果;过分地实写,有时会缩小作品的容量。虚写,侧面烘托,间接渲染,以造成文章的含蓄性,言有尽而意无穷,拓展了读者想象与联想的空间;但过分虚写,则流于空泛。虚写必须以实写为根基。

为了体味虚实结合的手法,我们要求学生仿照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去造句。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以下三个语例:

①田间老牛,忠厚老实学问深;树上小猴,油头滑脑知识浅。

②河边垂柳,枝长叶细倒影美:石间孤松,根盘节错四季青。

③房顶炊烟,随风起舞忘根本;锅内热水,稍作奉承便沸腾。

①句的忠厚老实”“油头滑脑,让人无法看出本身的形体特征,只有虚笔,而无实写,内容就显得空泛浮华。②句所描绘的对象的形体特征虽较明朗,但无虚笔,因而对子的情味不足,留给读者去想象的空间几乎没有。

1.请借鉴文中对语例①②的评价方法,对语例③进行评价,不超过60个字。
2.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取恰当的两个,依照文中学生作业的要求完成造句任务。
算盘   小草   浮云   秤砣   月亮   花朵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娘子军纪念馆徜徉,我心疼于陶凤娇们二十多年肩挑手提超乎常人的辛苦。每年七月到九月,是她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她们必须在早上四五点钟开始起床,戴上斗笠,蒙着面纱,挑着四十棵每棵三斤多重营养袋的树苗共一百三十斤左右的担子,再带上十多斤的淡水和白天的口粮走向沙地。

她们的仇敌是沙子。她们要制服这个敌人。可是敌人哪有那么容易束手就擒的?趁着她们不停地在沙地上行走,沙子就会与她们的汗水混在一起,进入衣服内,攻击皮肤。要不了多久,她们的身体就会因沙子的摩擦破皮,继而引起红肿、发炎……为了对付沙子,她们经常在无人的地方集体赤身裸体,直到快回到近人烟处才再把衣服穿上。

我无端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辞: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样的言辞,带有明显的启蒙气质革命意味,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可是,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

1.文中“四十棵”“三斤多”、“一百三十斤”、“十多斤”、“蒙、挑、带、走”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对文学作品来说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在文中找出,分析其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章最后说鲁迅先生的言辞“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又说“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经常被告诫食物要多样化。毋庸置疑,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食物_____①______。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种类和量的营养素,它们包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热能、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水等八大营养素,都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供给。那么,食物多样化能解决营养问题吗?

事实上,食物多样化并不代表膳食平衡。食物具有两面性,吃少了营养素缺乏,_____②______。生活中胖人比比皆是,______③_____,可见不能以胖瘦来判断其营养是过剩还是缺乏。长寿之乡的百岁老年人,不少是生活在条件有限的地区,常常饮食单调,饭菜品种相对较少。虽然摄入食物品种不多,但每种食物都富含众多营养素,且营养素互补,因而避免了看似食物多样化,而实际上营养素缺乏及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面对画波浪线部分的逻辑关系及内容表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整体上是因果关系,意思是他们摄入的食物品种不多,导致其出现营养素相对缺乏且不平衡的情况。
B.句子整体上是转折关系,意思是他们摄入的食物品种不多,然而其食物的营养素种类众多而且互补。
C.句子整体上是转折关系,意思是他们饮食的品种单调,由此却避免了食物多样化带来的营养不良问题。
D.句子整体上是因果关系,意思是他们摄入的食物的营养素众多且互补,因而避免了营养素缺乏及不平衡问题。
2023-06-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下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不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第二段里,作者以时间为序,列举了六位作者的“不想大团圆”,试选任意两位,分别分析他们的“不想大团圆”的内涵。
2023-04-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两地普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测评(五)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筋骨”通常指人的体格强健。古人有言:“筋骨竦,气脉舒。”“筋骨如铁,万夫莫当。”对于文艺作品而言,“筋骨”乃气血文脉所在。有“筋骨”,文艺作品则___________,历来是多数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文章风格;无“筋骨”,文艺作品则精神萎靡,内不能彰显真善美,外不能鞭挞假恶丑,其生命力往往也就_______。作品的“筋骨”来自人民与社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是人民的生活场域。文艺工作者只有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才能使自己的创作筋骨强健、品格高标。

魏晋时期,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人,胸怀天下,为民代言,在创作中真实反映人民的苦难,其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至今仍被人们推为文章典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新形势下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主足点。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________地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才能“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否则,就很有可能陷于鲁迅所批评的那种“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欢,并视之为大世界”中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结合曹操的《短歌行》及文字材料内容,简述鲁迅批评“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欢,并视之为大世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