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8 题号:201150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①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②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③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燃起火判,火舌从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④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式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分析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加点的三个字词不可以互换。
B.②处的“也”字去掉,表达的意味有细微差别。
C.③处的“可不”比“绝不”更亲切;更口语化,更合乎语境。
D.④处的“轻易”移到“不”后面不影响意思表达。
2.语段中画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的不同。
①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②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带小铃的纱灯。大家还吃汤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槽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1.请分析文中两处加点词语的表达特点及效果。
(1)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
(2)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其喻体选择的妙处。
2024-02-07更新 | 4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可以这样界定,中国乡土社会的兴盛应为唐宋时期。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黄金时代,以乡村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特征的经济生活稳定富足;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乡绅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以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深入人心。这就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而中国乡土社会的衰落则是在元明清时期。元朝统治者用游牧军事统治方式来治理被征服的农耕社会极不协调,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前所未有地遭到摧残;明朝的专制集权,窒息了中国乡土社会复苏的生命活力;清朝的黑暗统治,彻底使中国乡土社会走向衰落。

要振兴乡村,我们就必须立下①             的志向,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充分合理利用乡村的自然山水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祛除乡村生活中的②             ,治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真正使乡村成为③             、天高云淡、风景如画的充满希望的田野和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

1.请在文中标注序号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结合语境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02-26更新 | 18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评渐成即时弹幕,读书心得随处分享……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与阅读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我们从量化的阅读时长排行榜中了解朋友们的嗜书指数,在虚拟的共读小组里与书友隔屏交流感受思考,读书已不再是埋首故纸堆的孤独,每翻一页都如同进了(      )的论坛,推着我们从灯火纸窗修竹里阅独空间,踏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共读场域。

读书人以书会友,可哪怕是一座藏书楼,辐射的空间终究有限。虚拟空间无远弗届,(      )的阅读者更容易找寻到彼此。根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约79.6%左右。与此同时,某知名阅读网站累计评论数已近亿条,逾100部作品的评论数超过100万条,最高一部达1200万条;另一款知名阅读软件的年笔记个数突破5.7亿。

从读到刷,书评弹幕既保留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又实现了数字阅读社交空间的建构与重塑。书友们时而讨论,时而共情,以阅读为载体,分享观点,以代笔,做书摘、写批注,最大程度还原了纸书的阅读体验。阅读的体验与感受,知识点的补充与拓展,延伸出的思考与启示,甚至是吐槽段子……读者在众声喧哗又(      )的海量书评弹幕中,品读到不同的人对同一段文字的别样体会。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书友们有讨论有共情,以阅读为载体分享观点,做书摘写批注,还原了‘纸书’的阅读体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3-07-30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