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江

杜甫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虽为“渡江”,但首联先点明“不可渡”,再以“二月已风涛”点明其原因。
B.颈联描写江岸之景,写岸上的花很像素锦,水边的青草和身上的青袍混在一起。
C.诗人正茫然之际,忽然看到有人钓鱼,于是戏问他能否在大风浪中帮助自己渡江。
D.“悠悠”叠词既体现了垂钓者的从容自适,又流露出诗人对垂钓生活的向往。
2.请赏析本诗的颔联。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

初月

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尾联想到边关将士,诗人由乐转悲,停止游赏,写诗寄托愁绪;乙诗则在景物描写中暗寓愁思。
2.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3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解闷(其九)

杜甫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①炎方:指广东南海。朱樱献:唐代规定,每年四月一日由皇家内园进樱桃荐祀陵庙。(樱桃夏熟,荔枝秋熟,献荔枝在献樱桃之后,故曰“续”。)②玉座:御座,这里指唐玄宗。③白露团:这里去壳后晶莹圆润的荔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开门见山,直揭主题,指出安史之乱平定后,杨贵妃和唐玄宗已经阴阳两隔,各自承受着孤独,但进献荔枝旧例仍没有停止。
B.“还复”二字,有“反复、接连”之意,揭露出统治者无休止的骄奢淫逸导致百姓生活穷困,饱含诗人尖锐批评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C.第二首诗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去写,犹如摄影师一般,在观众面前展现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图。
D.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怀古咏史诗,都通过唐朝统治者不惜劳民伤财让南方岁贡荔枝满足欲望的历史事实,抨击了统治者的奢侈淫靡。
2.吴乔《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这两首诗都具有表达含蓄精深的特征,请结合诗歌分别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杜甫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邙山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注】①此诗于大历二年春作于夔州。熟食日:即寒食日。宗文、宗武:诗人的儿子。②邙山:杜甫家祖坟在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写诗人因战乱远离家乡,到江汉这个地方谋生。
B.颔联“几年”“万里”从时间、空间的角度表现诗人客居之久、远。
C.颈联虚实结合、由眼前的“邙山路”之景联想到家乡的“白帝城”。
D.颈联写景,用“松柏”与“风花”对举,烘托了诗人年老的形象特征。
2.尾联中诗人“泪纵横”的原因有哪此?请简要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

杜甫

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

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

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


注:①夔子国:夔州古地名,今重庆奉节。因夔国国君为子爵,故又称“夔国”为“夔子国”,春秋时曾为楚属国,后被楚所灭。②摇落:出自《楚辞》,代指秋天。小摇落,未尽凋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感慨客居异地,数着日子而过,没有尽头,难熬之感恰如李清照所言“独自怎生得黑”。
B.颔联用典,写“夔子国”“楚王宫”,历史尘埃中失色的旧迹里蕴含着个人遭际与家国情怀。
C.颈联借助色彩来渲染秋景,“岚翠”“叶红”,色彩鲜亮明媚,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色彩之美。
D.尾联“年年”二字指一年又一年,由此突显诗人漂泊时间的长久,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苦。
2.如果你是杜甫的同乡,通过这首诗,你会得到关于夔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警急

杜甫

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

玉垒虽传檄,松州会解围。

和亲知拙计,公主漫无归。

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


[注]①广德元年,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师。时高适领西川节度,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寻失松、维等州。此诗乃松州未陷时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警急”即警报紧急之意,暗示了战事紧张、时局危急的形势。
B.一、二两句,介绍了高适为“楚将”的身份,并赞扬其雄才大略。
C.三、四两句写“玉垒”“松州”形势虽然吃紧,但诗人仍寄予了希望。
D.整首诗表现了杜诗一贯的思想,关心时政、忧心忡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