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题。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晚年,诗人辗转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孤苦。路十九,是杜甫的朋友,常邀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的是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烘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郁闷。
B.颔联借助于“黄鹂”“愁湿”表达对雷雨夜的厌恶,借“白鹭群飞”的欢快景象抒发遇到路十九的愉悦心情。
C.颈联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诗作的自信,也透露出诗人的清苦;后一句写自己常到朋友家去饮酒的欢喜之情。
D.尾联是说,对于路十九欣赏自己,诗人是很感激的。“惟君”既表达感激,也有自哀之意。
2.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往往大有深意,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4-02-0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难得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远宏大。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恺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2.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023-11-23更新 | 125次组卷 | 3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请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②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维、保三州,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靠。③“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④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望”字展开,首联写所“望”之景,中间两联抒写“望”之感慨,尾联点出由“望”引发的忧虑。
B.首联视野开阔,从终年积雪的西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写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由近及远地写所“望”。
C.颔联“海内风尘”指战乱,呼应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有关的“南浦”“万里桥”等内容。
D.诗歌内容深广,感情深沉,体现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
2.诗中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3-08-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其二)

杜甫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注】①九日:重阳节。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一二句回忆过去重阳日举杯宴饮的热闹场面,与诗人如今的处境形成对比。
B.“蓬鬓改”“首独回”勾勒形象,与《登高》的“繁霜鬓”“独登台”异曲同工。
C.本诗中“茱萸”与“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均含有对兄弟的忆念之情。
D.全诗语言平实淡雅,古朴凝练,少用修辞,不事雕琢,却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多重愁情,请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

初月

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尾联想到边关将士,诗人由乐转悲,停止游赏,写诗寄托愁绪;乙诗则在景物描写中暗寓愁思。
2.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叹(节选)

杜甫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②青紫,贵官之服。③北城,在今陕西渭南市境内。

有叹

杜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夜叹(节选)》用“念”领起,想象将士们忍受着酷热及听到的悲笳之声,虚实结合。
B.《有叹》诗中诗人将自己与“穷猿”“老马”相比,表现了他的作客之苦,思归之切。
C.两首诗应写于“安史之乱”时,写《有叹》时尚未入蜀,写《夏夜叹》时入蜀避乱。
D.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反复咀嚼生命的痛苦,在这两首诗中都有体现。
2.两首诗题目中都有一个“叹”字,所叹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却表露出同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叙写景物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巫山巫峡”,即诗人所在。用“凋伤”“萧森”给全诗笼罩着败落气象,阴沉气氛,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C.颈联紧承上联,由秋天景物触动诗人情思,自然而然由景物描写转入抒情,运用拟人等手法直接抒发作者的羁旅之思,忧国之情。
D.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沉郁顿挫,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本诗与《登高》都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与结构安排上较为相似,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解闷(其九)

杜甫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①炎方:指广东南海。朱樱献:唐代规定,每年四月一日由皇家内园进樱桃荐祀陵庙。(樱桃夏熟,荔枝秋熟,献荔枝在献樱桃之后,故曰“续”。)②玉座:御座,这里指唐玄宗。③白露团:这里去壳后晶莹圆润的荔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开门见山,直揭主题,指出安史之乱平定后,杨贵妃和唐玄宗已经阴阳两隔,各自承受着孤独,但进献荔枝旧例仍没有停止。
B.“还复”二字,有“反复、接连”之意,揭露出统治者无休止的骄奢淫逸导致百姓生活穷困,饱含诗人尖锐批评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C.第二首诗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去写,犹如摄影师一般,在观众面前展现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图。
D.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怀古咏史诗,都通过唐朝统治者不惜劳民伤财让南方岁贡荔枝满足欲望的历史事实,抨击了统治者的奢侈淫靡。
2.吴乔《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这两首诗都具有表达含蓄精深的特征,请结合诗歌分别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作于唐大历二年(767)。②: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重九登高后所写,抒发了一种思念家乡、心忧国家兼伤感身世的悲郁情思,罗大经评其有“八重悲”。
B.第二首诗虽不比《登高》的“古今七律第一”,但“巴峡”“巫峡”和“襄阳”“洛阳”对仗工整,且以“即从”“穿”等贯串,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C.第二首诗“白日放歌”“纵酒”狂喜与第一首诗的“艰难苦恨”“潦倒停杯”形成鲜明对比,表明“青春”时的杜甫身体康健,不以醉酒为意。
D.第二首诗一个“愁”字,表明诗人一家在留寓蜀地时生活依然艰难,但杜甫却因王师的大胜而“喜欲狂”,所谓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2)有人说第二首诗中杜甫的快乐在于听到官军“收蓟北”,也有人说杜甫的快乐在于终于可以“好还乡”,这两种观点矛盾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认识。
2023-02-25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四)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亲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解】①觐亲:看望父母,探亲。此诗是安史之乱时,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所写。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有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在长江西陵峡中段,距宜昌市区45公里处,又名黄牛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诗人感叹这样的美谈,今天很难找到。“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
B.颔联所写内容,正是“万事非”的具体写照之一,正是因为生逢乱世,所以诗人用“何处”二字,表达了对韩十四此行探亲也许还有一番周折的关切,情感十分真挚。
C.颈联写景,虚实相生,暮霭渐浓,寒风吹来,砭人肌骨,诗人仿佛听到黄牛峡滩声阵阵,而眼前的白马江头树影摇晃,意境雄浑壮阔,从而烘托出与友人分手时的遐想与怅惘。
D.尾联“此别”二字,总括了前面的离别情景。“犹恐”二字,流露了诗人对未来的隐忧,与“万事非”首尾呼应,意味深长。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