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此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②都人:长安的人们。杜甫此时困于长安。③北:此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篇以孟冬良家子战死的惨烈现场开篇,给读者以强烈震撼。
B.“野旷天清”描绘了天气放晴的景象,暗寓着诗人对战争结束的喜悦。
C.前两联以沉郁的笔调描绘了战争场面,蕴含着一种悲壮美,令人共鸣。
D.后两联将群胡在长安的表现和都人的表现进行对比,强化了沉痛之情。
2.本诗与《登高》在抒发情感时运用的方式各有所侧重。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高级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诗:

初月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风”“云”“水”等意象,营造出奇幻清冷的意境;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月下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中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直接抒发愁思。
2.甲、乙两诗一首为李白所作,一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诗风推断作者,并阐述理由。
2024-0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3 .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曲折,此处指费心。②伊吕,指辅佐成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吕尚,二人都是开国名臣。③萧曹,指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都是开国功臣。
1.以题材论,这首诗和《蜀相》都是_____诗。“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与《蜀相》中“____________”都表达了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2.这首诗虽以议论为主,但情感的表达极具感染力,请结合中间两联加以赏析。
2024-01-20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期末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B.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点明诗歌主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2)尾联中“艰难”一词指的是个人还是国家?“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1-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四首(其三)

杜甫

物色岁时晏,天隅人未归。

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

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注】①清代的浦起龙认为此组诗为杜甫寓居夔州时做作,且皆深秋微雨中所得。《杜脆》所谓“秋霖”也。②天隅:天边,指极远的地方。③授衣:谓制备寒衣。古代以农历九月为授衣之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夜喜雨》的首联与颔联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雨写得有情有义。
B.《春夜喜雨》用“无声”来凸显春雨之细微,用渔火来点缀黑夜,对比鲜明。
C.《雨四首》(其三)的首联写深秋客居之事,带出颔联之“风雨”,笔笔空灵。
D.《雨四首》(其三)颔联中的“淅淅”“霏霏”运用了叠词与动静结合的手法。
2.两首诗同为杜甫写雨之作,但分别寄寓着不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024-01-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相互衬托,自然天成,表明了诗人在经历颠沛流离后获得了一处安居之所,心情是轻松舒展的。
B.颔联用叠词、色彩对比、多感官描写等手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红翠相映,色彩鲜明。
C.颈联描述了诗人的现实处境: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厚禄”“恒饥”放在句首,更为强调处境的艰难。
D.尾联中“填沟壑”是死的委婉说法。诗人“自笑狂夫老更狂”,一个“老”字点出了诗人的年迈体衰、行将就木,故自称“欲填沟壑”。
2.杜甫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两部作品简要分析二人的“狂”有何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筿(xiǎo):细竹。②裛(yì):同“浥”,沾湿。③故人: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相互衬托,自然天成,诗人在经历颠沛流离后获得了一处安居之所,心情是轻松舒展的。
B.杜甫诗中善用叠字,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本诗颔联中“娟娟”“冉冉”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音韵之美。
C.颔联用比喻、色彩对比、多感官描写等手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红翠相映,色彩鲜明。
D.颈联中的“厚禄”“恒饥”放在句首,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尾联的“欲填沟壑”的说法不致有失实之感。
2.本诗运用哪些手法塑造了“狂夫”这一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12-3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河

杜甫

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

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

含星动双阙,伴月落边城

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


【注】①杜甫因上疏救房绾受牵连,被贬为华州司户参军,乾元二年他辞官去了秦州。诗中的“边城”即秦州。②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年年机杼劳役。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从此牛女因天河阻隔而增相思之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写天河,用它平时的时显时暗,衬托出秋天到来后的格外明亮,暗含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期待。
B.颔联用烘云托月的笔法,写微云遮不住明亮的天河,天河清朗的景象可理解为是诗人永葆光明气节的象征。
C.颈联“双阙”借指京城,诗人孤身流落边城,只能与明月相依相伴,因而即使重新见用也不愿意重回京城。
D.全诗托物抒怀,从不同角度写出秋季天河长夜分明、处处分明、岁岁分明的特点,直咏天河,却意在言外。
2.本诗尾联用牛郎织女典故,却翻出新意,请简要分析。
2023-12-2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诗中写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
B.杜诗的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C.欧阳诗中“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荒凉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
D.欧阳诗中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
2.《晚泊岳阳》的颈联、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3-12-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已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 江陵,今属湖北荆州。 ②晋朝王戎喜执如意起舞,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的远行之苦: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从苦寒侵骨的北方到来。
B.颔联写弟弟为了诗人专门从蓝田搬到江陵,这使诗人感到春天般的喜悦。
C.颈联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表现:手执如意起舞,行坐吟唱诗歌。
D.整首诗洋溢着喜悦的基调,抒写了兄弟间相煦相濡之情。
2.全诗用哪些手法表达诗人得知弟弟携家到江陵后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023-12-2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