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呈井喷式发展。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它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开启了全新的社交网络交互方式,由于其操作便利、门槛低、收益暴利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从业者。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为了博人眼球出位,一些网络主播的道德底线逐渐失守,有的主播为了逐利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大打法律擦边球,公然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甚至出现诋毁英雄人物、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违法行为。对此,有学者提出可借鉴他国事后监管模式。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认识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
(2)面对网络直播现状,部分家长认为它道德底线逐渐失守,毒害青少年,要封杀;但有的学生认为它可以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要鼓励。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就此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①观点明确;②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不少于150字。
2022-10-30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二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

观点开篇立论
正方:偏见可以克服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
反方:偏见不可克服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作为认识,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2022-09-26更新 | 474次组卷 | 14卷引用:专题四 新高考哲学篇
3 .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迪与下列诗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庄子·外篇·秋水》中有一句名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里的两个“不可”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水平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C.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
D.不经历错误与正确的多次反复,不可能获得真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躺平”本指平卧,引申指休息。“躺平”入选“2021年十大网络用语”。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躺平”召开主题班会。

有同学认为,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诸多的现实困惑和高度的“内卷”竞争,我可能会选择“一躺了之”。但更多的同学认为,“躺平”是放弃无止境、无目的的拼搏,今天的“躺平”是为明天更好地奋斗而养精蓄锐。同学们还搜集到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节选如下:

◇张顺东、李国秀:强敏天行

夫妻共用一手双脚相濡以沫29载,他的一只手,有力气也有“头脑”;她的一双脚,能切菜煮饭、能写字绣花。他们相互扶持,将一双儿女养大,又用辛勤劳作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他们说:“人再苦再难,不能没有希望!”

◇航天追梦人赤心贯苍穹

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北斗环宇,2021年,航天追梦人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他们将自己的浪漫与情怀洒向苍穹。

……

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慨:他们用奋斗点亮幸福,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让我们面对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热爱,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你对“躺平”的认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如何奋斗点亮人生。
6 . 下列选项与漫画《掉牙》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0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7 . 下图漫画《同一扇窗户》(作者:王家春)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②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
③人生观不同决定了人生道路境遇不同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26更新 | 496次组卷 | 2卷引用:一轮巩固卷8(新高考统编版)

8 . “双减”主要是指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对于“双减”,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

赞同方:能让孩子从题山考海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把家长解放出来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有的孩子可以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大福音。

反对方:以前还说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现在没有考试和测验都不知道起跑线在哪里了?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人们对“双减政策”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2009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9 . 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2019-01-30更新 | 198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