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893年,美国发生了一桩有趣的诉讼案,控辩双方是进口商和税收官员,争辩的焦点就是番茄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根据当时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法案,蔬菜要收关税,水果则免税。水果商人认为:水果甜美多汁,番茄也甜美多汁,番茄怎么就不是水果呢?最后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一致裁定番茄属于蔬菜。由此可以看出(     
①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②商人的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④辩证思维用实践观点看问题,经得起实践检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同是长江,几度遭贬的苏轼铁板铜琶高歌“大江东去”,而李煜则多愁怨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是明月,张九龄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触发了思亲的无限情愫,而张若虚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根源于主体独特的内心感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就描述了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休闲发展纲要。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和家长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研学旅行变成了必修课,不少家长不再满足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或简单的一些团建活动,而是希望孩子在行走中获得更多知识和体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研学热”的原因。
4 . 下边漫画《是6还是9》告诉我们(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也可能不同
③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作者内心的声音一经写成“文”后,则荡然无存,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个人诠释所赋予的,而非来自作者。读者在阅读中带着本身独有的批判、诠释、解释,用自身经验或兴趣想法等重新写了文本。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文本是作者意识的投射,这样的认识对象是不可知的
B.每个人都是孤岛,没有什么能成为连接作家和读者的桥梁
C.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读者对文本会有不同的解读
D.读者在阅读中再创作,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 . 三孩政策公开之后,各种社交媒体瞬间爆炸。网友甲:上面四位老人,下面3个孩子,65岁退休,再带9个孙辈……哇!真的是“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网友乙:人出生率提高,一些行业变得紧俏,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网友的不同看法表明(  )
①网友的看法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性反映
②受主观因素影响,人们的认识往往会产生差异
③对同一确定对象可能产生多个不同真理性认识
④网友的精神世界是网友对客观存在反映方式不同的根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08更新 | 344次组卷 | 18卷引用:选择性必修4第二单元综合测试试题
7 . 随着人类科技进步,数字化进程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原本对存在的理解?还是说存在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只有对其进行深刻思考,才能明晰在如今社会自身的生存与自由到底面临着何种挑战,才能够清楚怎样的思维与行动有助于自身更好地发展。材料说明(     
①真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正确认识事物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认识主体素养提高会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④任何认识都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但“三孩”政策却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三孩家庭负担过重,教育成本过高:有人认为“三孩”政策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这一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感性认识并不可靠,必须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得到真理
③受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
④对三孩政策的反复争论往往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庄子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②认识受到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具体的实践水平等条件限制
③开拓创新,突破认识对象的制约,真理才能不断超越自身
④勇于探索和实践,不囿于已有认识,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11更新 | 362次组卷 | 45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版必修4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能力提升)
10 . 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引用了战国荀子《天论》中的一句话“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已成”。下列与该引文哲理相同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021-12-15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