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明代于谦曾在《观书〉一诗中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网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这表明(     
①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特有的功能
②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积极参加阅读有利手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
④读书可以让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09-04更新 | 176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卷
2 . 在2020年央视春晚上,90岁高龄的歌唱家郭兰英和其他4位青年歌手共同演绎了《我的祖国》这首经典歌曲。熟悉的旋律一出来,便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有网友说:“这首歌之所以动人心弦,是因为呼应了人们心底那份对祖国母亲最纯真的依恋。”这表明(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②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
④不同时代的人们总带有相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造福人类也越来越困扰着人类时,我们更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前行,这需要一股阅读的力量来支撑。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点亮一盏心灯。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集体守望;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是对人类崇高“价值”和应有“秩序”的坚持;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是开阔眼界、豁达胸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是构建丰福的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


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阅读是改变和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手段。”请从认识论角度评析这观点并就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两条建议。
2021-09-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1月9日起,2019广州新年诗会连续两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诗人世宾和朗诵者王非、牧言、马莉等,分别演绎诗歌大师博尔赫斯、沃尔科特、茨维塔耶娃、西米克等世界诗人的作品,以深沉的情感、饱满的状态、激昂的语调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主要是因为(       
①新年诗会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实现了有机统一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③经典诗歌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10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18日,国务院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充分肯定他们在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正确选择。从小岗村农民达成的“大包干”协议到以步鑫生为代表推行企业承包制,都用自己的大胆实践,为改革开拓出了一条新路。四川长虹的倪润峰等优秀企业家将股份制和国企改革大胆结合,为国企改革探索出了成功经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以马云、马化腾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建立不同于传统工商业模式的新业态、新模式……各行业不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在改革开放的舞台上坚持创新、创业、创造;他们用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勇于追梦的坚定执着铸就了伟大的改革精神,给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国人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
6 .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笔下形形色色的侠客基本恪守仁义、忠孝、志勇等品质,那种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曾触动几亿人心。人民日报评论:“金庸的武侠作品,以故事、人物滋养着读者的心灵,抒写世道人心,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这告诉我们(     
①武侠作品创作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其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④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8-25更新 | 937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第一中学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卷
8 .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他身后给我们留下了1500万字的文学作品。也许,追寻和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优秀作品,因为唯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巴金的优秀作品能够(   )
①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②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7-12更新 | 49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青春为祖国歌唱”,各地大学生接力唱响《歌唱祖国》,让爱国之情激荡着青春力量;在山东、内蒙古、广东等地,人们用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表达爱国之情;在香港金紫荆广场,市民们开展了一场“快闪”活动,同唱国歌,声动香江……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人们用歌唱等多种形式,表达着爱国情感。这样的活动(     
①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是当今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③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2021-06-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联合检测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朱有勇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扶贫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能不能找到不用化学农药也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朱有勇从读研究生时便开始求索这个当时的世界难题。1986年,朱有勇在田间考察,偶然发现“当地农民用杂交稻和糯稻间种,稻田很少发生稻瘟病”。难道稻瘟病发病率跟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有关?循着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研究。此后10多年,他边研究控病机理,边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他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60%以上。

2015年,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牵头挑起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重担。他创办院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推动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如发展冬季土豆,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把“冬闲田”变“致富田”;发展林下三七产业,采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防病害,种三七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亩产值可达10万元。扶贫的成果坚定了村民的信心,激励着村民将昔日污水横流的贫瘠山村,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富裕村寨。他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农民院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朱有勇团队是如何帮助当地脱贫发展的。
(2)时代楷模引领社会风尚。我们应该学习朱有勇身上哪些优秀的品格?请写三点。
2020-11-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