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向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距今5300年前后的河洛古国巨型聚落遗址考古,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因子,如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背壶,有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双腹陶器,还有双墩文化靴形器、大溪文化杯等文化元素。对此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勇于接受新事物
B.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中华各地区文化自古就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2 . 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不同艺术特征的文化并行发展,形成了南北文化各自的艺术风格。正如北方民歌产生了《诗》的现实主义,南方的神话产生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一样。可见,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②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绝不相同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4更新 | 327次组卷 | 39卷引用:辽宁省北镇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何以中国”特展上,130余件精美文物精彩亮相。古滇国青铜器牛虎铜案受中原青铜技术影响,又融入当地艺术风格,其生动性与中原大多数青铜器的规范性形成鲜明反差;辽代鹿衔草纹濫金银马饰在表现游牧民族艺术风格的同时,继承并发扬了中原地区传统图案特色。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既相互借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中华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6更新 | 1508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中国面塑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期作为供奉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了工艺精湛、千姿百态的面塑工艺品。山东面塑色彩单纯艳丽,造型简练生动;山西面塑造型整洁,内蕴饱满丰富,又有饱含秦汉遗风的适合纹样;河北面塑将人物的肌肉、骨骼、毛发、神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我国风格各异的面塑文化(     

①表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共同熔铸了中华文明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③折射着我国的地域差异和社会历史变迁
④验证了文化统一性对区域文化多样性的支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瑰宝。

“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于2021年5月28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成功举办,融合了多种沉浸式体验的“三星堆奇妙夜”,带领海内外嘉宾实现了一场穿越3000多年的时光旅行,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神奇的三星堆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魅力。通过现代艺术语言,深入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所属历史阶段的故事,在活态展示中准确阐释三星堆的中国古蜀先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观念,以及对浪漫、美好的极致追求,以多种形式向全球传播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千里聚于此,只缘三星堆。”2021年6月8日,“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大展在上海奉贤博物馆举行。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的典型代表,其所在的成都平原与上海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了文化上的联系,为长江流域开放、创新、包容的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此次展览让巴山蜀水与江南水乡实现了一次跨越千里的友好握手,积极推动地区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博物馆之间的友好互动和共同发展,为宣传和展示中华文明、提升博物馆行业整体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三星堆文化相关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作用。
2022-03-04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6 . 2021年9月9日,三星堆考古最新发现,古蜀遗址出土的金面具竟与古埃及、古希腊文明中的金面具“撞脸”。在考古学家眼中,金面具的“天缘凑巧”不仅昭示了先人不谋而合的发展智慧,也寄托着各洲人民世代相传的交流愿景。金面具“天缘凑巧”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世界各民族的实践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2021-12-13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考政治核心猜题卷 新高考辽宁地区专用试卷
7 . 斗拱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美如莲花,而汉字也是由点、横、竖、撇、捺五种基本笔画编织的图画,它的节奏与旋律之美、变化与和谐之美,都与斗拱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中国元素(     
①生动地展示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决定了中国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安徽省戏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20个本土剧种。其中,流行于安庆一带的黄梅戏,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形成于青阳、贵池一带的微剧,唱腔高亢激越,擅长舞(武)剧,在中国地方戏中独具一格;盛行于怀远、凤阳地区的花鼓戏,融舞蹈,灯歌、锣鼓小戏于一炉,被誉为世界歌舞艺术宝库中的“东方芭蕾”。它们对研究我国古代戏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一定的价值。这体现了安徽戏曲文化(     
①具有“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②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
④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从代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文字、城址、青铜器制造三要素来看,从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国家出现来看,从考古发现来看,从民族融合和治理能力来看,沿黄地区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     
①整合黄河文化资源,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②巩固黄河文化的主导地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增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④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据2021年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考古新成果的发布,让神秘的古蜀遗址备受瞩目。下列新闻宣传与三星堆遗址相符的有(       )
①守民族瑰宝,保护中华文明重要标志②品古蜀传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观地域特色,懂得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溯三星根源,赋予古老文明以新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02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学业选择性考试考前模拟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