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不同艺术特征的文化并行发展,形成了南北文化各自的艺术风格。正如北方民歌产生了《诗》的现实主义,南方的神话产生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一样。可见,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②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绝不相同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4更新 | 327次组卷 | 39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联合检测政治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荔枝纹小碗、白玉雕双荔枝、竹雕荔枝香薰、荔枝壁挂、荔枝标本……在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文化展”上,一大波“荔枝”元素展品从广东来到重庆,既为民众带来一场荔枝文化宴,也为众人上了一堂荔枝科普课。这说明(     
①区域文化是满足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②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力度和广度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实现了日趋融合
④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各自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05更新 | 311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七校(江津中学、大足中学、长寿中学、铜梁中学、合川中学、綦江中学、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政治试题
3 . 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何以中国”特展上,130余件精美文物精彩亮相。古滇国青铜器牛虎铜案受中原青铜技术影响,又融入当地艺术风格,其生动性与中原大多数青铜器的规范性形成鲜明反差;辽代鹿衔草纹濫金银马饰在表现游牧民族艺术风格的同时,继承并发扬了中原地区传统图案特色。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既相互借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中华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6更新 | 1508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网上)测试政治试题
4 .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藏族大鼓舞、傣族花环舞……他们各具特色,但是也都体现着中华民族一贯的勤劳、热情的性格特征。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中华各民族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022-04-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两江中学教育集团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最能代表京味中秋特色的民俗就是“兔儿爷”了。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在劳动实践中逐渐丰富。“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称呼,一方面体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玉兔”的尊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北京“兔儿爷”文化,说明(     

①“兔儿爷”文化带有明显的京味儿特征
②“兔儿爷”泥塑是老北京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兔儿爷”文化
④“兔儿爷”是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从“月宫玉兔”到“兔儿爷”民俗,这一形象的形成,在哲学上体现了(     
①从古老的月亮崇拜到劳动实践中完善“兔儿爷”形象,体现了实践创造美
②民俗“兔儿爷”形象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形式上是客观的
③从“月崇拜”到形成“兔儿爷”形象,反映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④“月宫玉兔”是在观念中建立自在联系,“兔儿爷”是在现实中建立人为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2-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适应性月考政治试题(七)
6 . 鱼皮文化是住在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渔猎民族)人的特色文化。有着“无纸剪纸”之称的鱼皮画,在原有的镂刻和剪贴两种工艺的基础上,还发展出浮雕、手绣工艺技艺。鱼皮画和鱼皮手工艺品成为当地旅游特色产品,鱼皮也成为记载着赫哲族与自然关系最好的见证。可见(     
①鱼皮文化体现了赫哲族人的精神追求                    
②文旅融合改变了鱼皮文化的基本特征
③鱼皮文化受赫哲族人生活环境的影响                    
④鱼皮文化是赫哲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2-15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漠河北极村、毕飞宇的苏北水乡、刘震云的中原延津、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系列纪录片《文学故乡》,跟随六位中国当代作家回到故乡寻找他们生命的“原风景”,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里的著名风景。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文化源自于生活实践
②文化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③文化的生命植根于传统
④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1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在深圳举行。晚会节目既有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也有经典的香港电影流行音乐,还有“飞花令”粤语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颇具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勾起了大湾区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激发了全球华人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这表明(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中秋节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C.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民族节日能激发文化认同感,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021-11-08更新 | 647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政治试题(二)
9 . “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高腔民歌,它被十几个民族共同传唱了几百年。“花儿”的演唱以汉语为主,夹杂着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音乐旋律上也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色,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这反映(     
①中国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②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近期,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引起了热议。从网上调查的图表显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   
①方言能有效展示区域文化独特色彩            
②方言传承久远,亘古不变
③方言内涵丰富,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④方言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的语言交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