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套前无古人的设计,源于贵州本土设计师整整两年的时间所绘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重新诠释了30多个地区不同的美。如图所示,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一作品进行评价,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A.打破传统,独树一帜B.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2 . 下图为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主体图形由反映江南人文意蕴的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杭州亚运会会徽的设计(     

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了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结果
③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江南文化特色
④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根据对考古遗址的掘分析,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流域,二里头文化不仅内向吸收了周边区域的文明成果,而且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和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并被加以改造和提升。此考古分析反映出(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B.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出现
C.不同地区文化的起源相同D.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
2023-09-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是与汉民族同生共长的民族,在历史上都曾创制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并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华艺术种类繁多,仅演唱艺术就有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侗族的大歌、回族的花儿、壮族的山歌等几十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
②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向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距今5300年前后的河洛古国巨型聚落遗址考古,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因子,如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背壶,有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双腹陶器,还有双墩文化靴形器、大溪文化杯等文化元素。对此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勇于接受新事物
B.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中华各地区文化自古就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6 . 2022年9月,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瑶族铃鼓、苗族嘎百福、白族大本曲、藏族扎念弹唱、土族道拉等节目轮番上演。特色曲艺节目精彩纷呈,得到现场观众以及网友的点赞。举办这一活动(     
①是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能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旨在展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独特性
④有利于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8-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7 . 议学情境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在清朝初年,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了清朝末年,浙江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汉民族饮食的“八大菜系”。


(1)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商议,哪些原因造就了饮食的地域差别?
(2)小组评议,你是否赞同:不同地域的饮食独具特色、独自发展?
2023-08-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
8 . 情境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情境二:

楚辞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其中楚辞中屈原所著的《离骚》最为出名,千古流传。楚辞具有非常浓厚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汉赋是西汉文学的代表,汉赋分为 骚体赋、大赋、小赋。但赋早在战国后期便已出现。在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赞颂汉代的强大或大夸统治者的治理有方。


情境三:

唐朝是古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宋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体,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在梁代形成,但在宋朝达到了巅峰,宋词大多是以寄情山水和抒发志向为主,体裁主要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又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


(1)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商议,为什么古诗词能流传至今?
(2)小组商议从先秦到现代,从古诗词的发展历程你能归纳出什么特点?
2023-08-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
9 . 虎振雄风留浩气,兔迎盛世启新程。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圆满播出,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总台新媒体平台,以及第三方新媒体合作平台观看春晚,参与互动,形成春晚刷屏传播力。2023年央视春晚创新亮点纷呈,展示出新时代春晚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命力。这表明春晚(     )
①是暖心的,展现了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②是包容的,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台
③是创新的,新技术赋能超越了时空的局限        
④是民族的,能够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2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10 . 四川蜀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作为古蜀之地,成都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这体现了(     
①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
②受地理环境等影响,蜀绣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蜀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之瑰宝
④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思维是蜀绣文化发展的源泉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3-06-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