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5 道试题
1 . 李保东秘书长在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闭幕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疫情、地区冲突、发展不平衡、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世界形势中充满着不稳定不确定性。一个碎片化的世界和推崇保护主义的世界是开历史倒车,会增加世界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这启示我们(     
①克服矛盾的斗争性,利用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
②整体部分既区别又联系,要坚持二者辩证统一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联系客观性为前提
④立足事物的关键部分,促进事物整体功能发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2024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历史证明,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抓住主要矛盾能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3年6月,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这强调(       
①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寓于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普遍性中
②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统一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本质
③文明进步的飞跃性与间断性离不开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
④现代并非与传统绝缘,应在扬弃中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对同学们提出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这一体会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成长路上,所有曾经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未来回忆的甜”。朴素的话语,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自找苦吃”的价值和意义。当代青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参与者,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主力军,是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时常“自找苦吃”。对青年人而言,选择“佛系”,就无法攀登事业的高峰;选择“躺平”,就难以领略极致的风光。苦是无价的财富,苦是进步的阶梯,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自找苦吃”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成就和业绩是在战胜困难中获得的。对青年来说,扛几次重活,肩膀就能硬起来;挑几次大梁,责任就能担起来。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是广大青年“自找苦吃”的最好答案。

材料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烟花是中国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声光图腾”。出于环保和保护人民人身财产安全考虑,1988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提出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此后,全国共有282个城市制定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2023年春节,考虑到人民群众对于过节氛围的追求,在充分论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地调整了烟花爆竹的燃放政策,可以限时限地进行燃放,但大部分地区,尤其污染严重或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区继续坚守着原有的全面禁止燃放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相关知识谈谈对“曾经吃过的苦,都会变成未来回忆的甜”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燃放政策的认识。
2024-01-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 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政治试卷
5 . 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把歌手换成自己;一键制作,就可以变成视频中的经典角色……一段时间以来,“AI(人工智能)换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的二次创作,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新鲜体验。但有网友认为“Al换脸”技术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应当加强监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坚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②抓主要矛盾,就能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隐患问题
③分清主流与支流,理性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利弊
④促进斗争性转为同一性,解决人工智能的弊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其核心是(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辩证否定观D.对立统一
7 .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见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的乐器,也泛指音乐。意思是说,各种乐器按不同声部演奏,在彼此交响中才能达到和谐与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此言来说明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着的事物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事物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汲取各方的有利因素后,斗争性可转为同一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立体农业是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下图是我国三大典型立体农业模式之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发展这一模式,要求(     

① 充分重视量变因素,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 促进部分、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③ 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客观属性,造福人类
④ 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于事物的方向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看法。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中美关系的故事、未来和希望都是人民书写和创造的。

①人民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

◇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壮大有内生逻辑,是外部力量阻挡不了的。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积极支持新事物成长

◇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吸引了全球目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肯尼亚有了第一条现代化铁路,白俄罗斯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从创立时的57个增长到目前的106个,丝路基金项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融资渠道平台不断拓展……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了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走的是人间正道。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走的是人间正道。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各国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2024-01-0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