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明晰立和破,保持定力、站稳脚跟,坚定信心、务实前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在新的一年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2024年实现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所蕴含的唯物史观知识。
(2)中央政治局定调2024年的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此定调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2 . 2022年9月21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对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条例的出台(     
①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说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发展
③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土地作为历史进程的一个客观因素,其制度经历了数次变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土地“一权”确立基础上重塑了农民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土地“两权”分离基础上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土地“三权”分置基础上延伸了农村发展空间。土地制度的数次变迁(     
①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农村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②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延续性、制度的一贯性和历史的相承性
③生动再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④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4-03-06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各具特色,不具统一性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③我国现代化必须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
④人类历史发展轨迹不同,没有共同规律可以遵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日,河南省漯河市西城区深入探索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辖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新需求,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结合为重点、“互联网+”为手段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这一做法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地方组织法修改适应了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组织法修改完善工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关于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的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多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所提出的有关议案、意见、提案和各方建议,不少被吸纳进草案。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于2022年3月12日起施行。修改地方组织法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说明全国人大修改地方组织法的理论依据。
7 . 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因为(       
①先进社会意识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④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0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理科)
8 . 2023年10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介绍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就时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场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契合了时代发展,顺应了林农的期盼,奠定了山区林区共同富裕的基础。由此可见(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国家政策的落脚点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顺应林农的期盼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变革经济基础以适应上层建筑状况,促进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完善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马克思指出,“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因此,它在奴隶制度下所起的作用达到了最大限度”。由此可知(       
①奴隶是奴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③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劳动       
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生产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A.生产力的水平B.是否存在剥削C.生产关系的性质D.人的发展状况
2023-11-07更新 | 54次组卷 | 4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