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理解。

诸葛亮初次用兵(节选)

①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做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个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②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③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标、李典率后卫赶来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悖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悖冒烟突围而逃。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④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座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            埋伏(     )
2.“不计其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曹军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第1自然段,结合第3自然段,分析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
关羽在豫山埋伏:____________;张飞去安林背后埋伏:___________;关平预备引火之物,敌人到来便放火:____________;赵云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_____________
5.从关羽、张飞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
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的人,夏侯惇是___________的人。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理解。

出庭作证(节选)

法庭上的每一张脸上都呈现了一种迷惑的惊疑神色,甚至包括波特在内。汤姆站起来往证人席上走时,每一双眼睛都含着惊奇的兴趣盯着他。这孩子吓坏了,看上去不知如何是好。他首先宣了誓。

“汤姆·索亚,6月7日大约午夜时分你在哪呢?”(1)汤姆看了一眼印江·乔埃的脸,铁青可怕,他的舌头一下子就发硬了。听众凝神屏息地听着,可是他的话就是说不出来。但是过了一会儿,这孩子缓过一点儿劲儿来,勉强用力弄出一些声音,使得听众中的部分人听见了:“在墓地里!”“请把话说大声一点儿。别害怕。你当时在……”“在墓地里的。”(2)印江·乔埃脸上掠过一丝冷笑。“你是在霍斯·威廉姆斯的墓地里吗?”“是的,律师。”“请讲下去——提高一点儿声音。离墓地有多远?”“就像我离你这么远。”“你是藏起来了,还是没有?”“我藏起来了。”“藏在哪里?”“藏在墓地边上那些榆树后面。”(3)印江·乔埃几乎是不易察觉地震动了一下

“有人和你在一起吗?”“是的,律师,我是和……”“等等——稍等一会儿。先别提出你同伴的名字。到了适当的时候我会让他出庭的。你带着什么东西去的?”汤姆犹豫一下,看上去有些慌乱。“说下去,我的孩子——别顾虑。说实话总是受人尊敬的。你带着什么到那儿的?”“只带了一只……一只……死猫。”场上出现了此起彼伏的笑声,法庭制止下去了。“我们终会把猫的尸体出示给法庭。现在,我的孩子,把所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用你自己的方式讲出来——别漏掉什么,也别害怕。”

汤姆开始说起来——开头还有点儿吞吞吐吐,但是随着他对这个话题的投入,他的话讲得越来越流畅自如了;没过多一会儿,全场鸦雀无声,只有他的声音了;每双眼睛都紧紧地盯着他;听众张着嘴,屏住呼吸,一字不落地听着他的话,顾不上时间过了多久,完全被这个令人入迷的故事吸引住了。汤姆把积蓄在心头的郁闷情绪说到高潮时,他说:

“……”

咔嚓!像一道闪电一样,印江·乔埃从窗户跳了出去,冲开所有阻拦他的人,一下子跑得无踪无影了!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______国文学大师____________(作者)的代表作,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儿童文学作品。
2.一部优秀的小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细品短文三处划线部分,作者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生动刻画了印江·乔埃这一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凶狠,无视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多在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后,梳理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不过还有一部分未完成,请你帮帮他吧!
墓地惨案→离家出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脱险→找到宝藏
4.汤姆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____________才是杀人凶手,被冤枉的彼得最后被无罪释放,从上述情节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在这次活动中,五(1)班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品百味人生”读书活动,小彦、乔乔和小文成立了三人读书小组,请你帮助他们小组完成阅读任务。

《西游记》(节选)

大圣盗出金击子,到园中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径到厨房里对八戒道:“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招手叫到:“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呵!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旧时做卷帘大将,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轱辘地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你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足!这个东西,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

行者欠起身来,把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不期那两个道童复进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还嚷甚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清风听见,心疑道:“明月,你听那长嘴和尚讲‘人参果还要个吃吃’。莫敢是他偷了我们宝贝么?”明月回头道:“哥耶,不好了!不好了!金击子如何落在地下!我们去园里看看来!”

1.选文最可能改自《西游记》的哪一回?(       
A.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B.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C.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D.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2.联系上下文猜猜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背了(      )             旧时(      )             莫敢是(      )
3.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偷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中描写八戒的语句,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八戒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5.小文准备分享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阅读体会,你觉得哪一项不太合适?(       
A.在阅读《西游记》等古典名著时,遇到生僻字,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字的意思,也可以在不影响理解文本含义时暂时放过。
B.阅读《三国演义》时,可以先看看回目,猜猜这一回讲了什么故事。
C.读《水浒传》时,既可以按照章回顺序读,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找到相关章回跳着读。
D.《红楼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内容多是儿女情长的故事,所以不太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6.他们小组目前想用人物卡片、片段摘录卡等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经历或收获呢?请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右边图片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彩色金银纪念币(第3组)一套中的一枚,以“李逵背母打虎”为素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满怀孝心、毫无戾气的李逵。试着用简洁的话描述一下这个故事(100字内简洁描述其中意思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无一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③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④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思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⑤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⑥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的——弟弟。”

⑦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⑧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关注对将军神态的描写,联系将军的动作、语言填空。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朗读第⑧段时,应该用(       )的语调来读。
A.高昂深情B.亲切自然C.舒缓轻快D.低沉严肃
4.品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人物的内心。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
这个句子写出了将军当时复杂的情结:有______,因为____________;有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

我的祖父(《呼兰河传》节选)

①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②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④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⑤这样的不知做过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⑥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⑦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榇(chèn)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⑧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

1.这个片段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将祖父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B.每当祖父擦锡器时,“我”就不高兴,只是因为祖父没时间陪“我”玩了。
C.文章用第二人称叙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由衷感到“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D.祖父拿孩子的帽子,和孩子开玩笑时大家一齐笑得不得了,是因为大家觉得很新鲜。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描写孩子们的举动中我们体会到孩子们的______和他们内心的______,更能表现出祖父____________
4.“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在作者心里“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ㅤㅤ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他们是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
(2)这个片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抄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可以用“_________”四字词语来概括本段。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仿写一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多次运用了“愿意”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多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

诸葛亮借东风

周瑜听说曹操已经中了连环计,就带领众将登上了江边的山头,远望江北。他正在为自己的计谋将要成功而高兴的时候,忽然西北风刮起了一面旗,旗角正好飘在周瑜的脸上。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只见他仰面跌倒,口吐鲜血,昏迷了过去。

周瑜病倒,他手下的将领都心头沉重。鲁肃来找诸葛亮想办法。诸葛亮了解了周瑜得病的情况后,就问鲁肃:“您看怎么办呢?”鲁肃说:“这是曹操的福气,我们东吴的灾祸啊!”诸葛亮笑着说:“我可以治好周瑜的病。”鲁肃说:“要真能治好,那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说着立刻就一同来到周瑜的军帐中。周瑜躺在病床上,嘴里还哼哼唧唧,鲁肃看了越发难过。诸葛亮微笑着说:“我有一个药方可以治好都督的病。”周瑜一震,忙说:“请先生指教。”诸葛亮让手下的人都退出帐房,提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四句话:

想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写好了就送到周瑜面前,说:“都督,这是你的病根子。”周瑜接来一看,万分惊奇:“呀!你竟然看出了我的病根,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好呢?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们吧!”诸葛亮根据天文气象知识预测要刮东南风,想告诉周瑜刮东南风的具体日子,但是他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就故意说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亲自登坛作法借东风。周瑜有了上次草船借箭的事,这次自然信了,“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擞地下令让部下赶紧到南屏山筑造七星坛,同时调兵遣将,做好准备,只要东南风一刮,就向西北进发。诸葛亮早就嘱咐了刘备,让他与周瑜的大军同时进发,共破曹操,同时也通知了大将赵云,隐蔽到南屏山,到时接自己回去。

那天半夜,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势越来越猛,诸葛亮的预见果然十分准确。

1.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展开想象,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1)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他想: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说:“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们吧!”诸葛亮心想: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你知道诸葛亮在纸上写的四句话的意思吗?试着写在下面的“ ”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从短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周瑜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诸葛亮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读文章,完成练习。

刘备深得人心

①那年,曹操占领了荆州,又派兵追赶刘备。考虑到自己兵马少,抵挡不住曹军,刘备决定先撤退。

②在刘军撤退过程中,当地很多百姓追随而来。大家扶老携幼,推车挑担,(       )地赶路。见此情景,不少将领劝说刘备:“干脆把百姓留下吧!曹军追上来,可就完啦!”“想想后面的曹军,可都是轻骑,一天一夜能跑三百多里呀!"“不!”刘备回过头望着连哭带喊的百姓们,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怎么忍心丢下这老老小小不管呢?走,一起走!”刘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就这样,刘备的军队中夹杂着许多百姓,一天才走十几里地,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了。

③一场恶战开始了。曹军兵力强盛,把刘备的人马打得(       )。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④忽然,有人来向刘备报告说:“赵云将军不见了!”

⑤刘备大吃一惊,心想:赵云是自己的得力战将,万一有个(       ),怎么好哇!这时候,有人说看见赵云往北跑了,还断定:“赵云一定投降曹操去了!”

“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随我多年,一直忠心耿耿,他不会背我投降曹操的!”

⑦正说着,又有人高声喊:“赵将军回来了!”只见赵云抱着刘备的儿子,(       )地跑来了。刘备高兴地迎上前去,握住赵云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刚才断定赵云投降曹操的那个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⑧刘备虽然兵力弱,但还是有很多能人愿意投奔他,并助他成就了大事业。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气喘吁吁             慢慢腾腾             三长两短            七零八落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刘备____________的特点。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刘备带领百姓撤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成就大业
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曹军与刘军在长坂坡展开一场大战,最终刘军大胜。(      )
(2)赵云是刘备的得力战将,没想到他在与曹军对战时逃跑了。(      )
(3)刘备虽然兵力弱,但是他深得民心,人们仍愿意投奔他,为他效力。(      )
7日内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3)+第二单元(1)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          裁),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吭     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          券)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动作描写了老虎__________的特点。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将第一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在文中用“○”圈出来。从中可以体会到武松是一个            的人。
4.大虫的吼声真的能震动山吗?这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      。文中还有比喻句,用“     ”画出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3)+第二单元(1)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短文,然后答题。

三顾茅庐

刘备有了落脚之地就开始图谋更大的发展,四处寻访能辅佐自我建功立业的贤才。司马徽、徐庶都向刘备推荐卧龙先生——诸葛亮。

刘备见司马徽和徐庶都如此推崇诸葛亮,真是思贤若渴,就带上关羽、张飞,亲自去请诸葛亮。

却说诸葛亮从小就没了父母,跟着叔父来到了荆州。叔父死后,他就定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卧龙岗,盖了座茅屋,边读书边种地,常常把自我比作春秋战国时的著名人物——管仲和乐毅。这引起不少人的嘲讽讥笑,认为他是痴人说梦,可是司马徽和徐庶对他的才能和志向确信不疑,所以主动向刘备推荐。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卧龙岗,不料诸葛亮听说后故意躲开了,他们扑了个空。

刘备并不灰心,过了些时候再次前去造访。这时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异常寒冷,半路上忽然风雪交加。张飞打起了退堂鼓,刘备却十分坚定,顶着风雪艰难地跋涉着,没想到千辛万苦地赶到后,却被告知诸葛亮和朋友一齐出门去了。

一连碰了两次壁,关羽和张飞不乐意了。关羽说:“主公您两次亲自前去拜访,这样讲礼节也太过分了吧!只怕那诸葛亮徒有虚名没有真才实学,才故意避开,不敢见您呢!”

刘备摇摇头,耐心地劝导关羽和张飞,最终说服了他俩。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第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这回诸葛亮倒是在家,但不巧的是正在睡觉。刘备见此情形,没有叫醒诸葛亮,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口,耐心等着诸葛亮醒来。

谁知,刘备这一站足足站了两个时辰,张飞气得暴跳如雷,大叫道:“这个诸葛亮也太傲慢了,竟敢让主公等这么长时间,我去放把火烧了屋子,看他起不起来!”幸好关羽再三劝阻,才把张飞拦住。

刘备直站得双膝发软,浑身无力,诸葛亮方才醒来。听书童说刘备已等候多时,诸葛亮连忙穿戴整齐,将刘备迎进屋中。一见面,刘备就开诚布公地说:“如今汉室衰败,奸臣当道,我决心复兴汉室,无奈才学短浅,所以特地来请先生指教。”

刘备显示出的诚意,令诸葛亮十分感动,于是诚恳地帮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

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并对关羽、张飞说:“我有了孔明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从此,诸葛亮一心一意辅佐刘备,使刘备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最终成为三国时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

(来源:互联网)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图谋——( )       推崇——( )       劝导——(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3.从下面的句子中分别体会三个人物的特点,写下你的体会。
刘备这一站足足站了两个时辰,张飞气得暴跳如雷,大叫道:“这个诸葛亮也太傲慢了,竟敢让主公等这么长时间,我去放把火烧了屋子,看他起不起来!”幸好关羽再三劝阻,才把张飞拦住。
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三国人物及故事?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知道的三国人物:____________
我读过的三国故事: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