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 . 阅读红色经典,感受伟大品质。

《红岩》节选

①长途汽车停了下来,旅客从车上拥下。华为提起箱子,又去帮江姐拿行李。为了旅途的方便,他们便以姐弟相称“姐姐,这里没有力夫,我来提吧。”

②这时,听见车站上职员大声招呼:“排队出站,检查行李!”江姐愣了一下。司机踱到江姐身边,低语道:“我上一趟来没有检查。”边说边从华为手上接过那只装满药品的箱子,“等一会儿我给你们送来。”华为机灵地点了点头,叮咛了一句:“我们在城门口等着。”

③在车站出口处,他们遇到了严格的检查,虽然江姐拿出了证件,但是军警还是查看了他们的行李。江姐清楚地意识到这座县城完全被一种特别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

④快到城门口了,雨又下大了。江姐伸手遮住迎面的急雨,目光穿过雨丝,望见了城门边拥挤着的人群,她敏感地担心进城时又会遇到检查,虽然她有证件,却不愿轻易冒险。她的目光一闪,瞥见路旁正好有一家小饭店“我们先吃饭吧,”江姐说,“顺便躲躲雨。”

⑤小饭店里冷清清地没有顾客。江姐和华为简单点了两样饭菜,在一张桌边坐下来。

⑥门外的雨下过一阵,渐渐小了。江姐望望店外的蒙蒙细雨,心里思忖(cǔn)着——从种种迹象看来,这里情况可能发生了变化。按第一套联络办法送箱子进城,恐怕有些危险。就是在城门口等候司机同志送箱子来,也不安全。因此,她低声告诉华为:“我先到城门口看看。”

⑦城门口仍然挤着很多人。雨雾蒙蒙的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又是一批革命者,为党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江姐虽然还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凭着经验,她知道牺牲的定是自己的同志。她的目光梭巡着,忽然看见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幅布告。布告被雨水淋透了,字迹有些模糊,几行姓名,一一被红笔粗暴地勾画过,经过雨水浸渍,仿佛变成朵朵殷红的血花……

⑧江姐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名字上……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江姐再仔细看,映入眼帘的,仍然是那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yíng)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⑨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吗!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张熟悉的脸。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禁不住要恸(tòng)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

⑩“姐姐!”江姐一惊,定定神,慢慢回过头,茫然的视线骤然碰到华为手里的箱子……

我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时候?自己肩负着党委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执行第二套联络办法。”江姐接过行李,挥了挥手,叫华为快走。可是自己却站着不动,她再一次抬起头来,凝望着雨雾蒙蒙的城楼……

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时,她正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渐渐地,她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代替了未曾涌流的泪水……

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地点事情的发展
出站口江姐和华为机智应对敌人的严格检查
小饭店_____
__________

2.上面三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神态、言行、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品质。请用“﹏﹏﹏”在文中画出你感触最深的一处描写,并结合其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在批注栏中写写你体会到的人物品质。
批注:                
4.请读一读这篇文章的结尾,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姐用她的实际行动对这种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有的人认为在现在这样一个和平、繁荣、富强的时代,这种精神已经过时了,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_________________
对标清单:1.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主要内容。2.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3.能分清作品的详略主次及表达效果。4.能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024-04-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多校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赵子龙单骑救主

罗贯中

①赵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从骑,已没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了枪,行走不得,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

②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糜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乃将阿斗递与赵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

③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只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厉声曰:“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④赵云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掩讫(),解开勒甲绦(tāo),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⑤正走间,前面又一支军马拦路。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gē da)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凭空一跃,跳出坑外。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bǎn)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郃见了,大惊而退。

⑥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红(gāng)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⑦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⑧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shuò)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____________,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中的“墙缺”,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指“破损的土墙”。
B.“勒甲绦”“掩心镜”虽难理解,但不影响阅读,只需知道和穿戴的衣物有关即可。
C.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知糜夫人最终没有被赵子龙一起救出去是因为她被敌军杀害了。
D.根据曹洪下山询问姓名可以猜测出,上文中“左右”的意思是指“身边侍候的人”。
2.(内容理解)请你分析赵云和曹操是敌对方,但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杀赵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战题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下面四句诗中找出描写赵云的诗句填在第⑧段的横线上。
运筹决算有神功          血染征袍透甲红          长坂桥边怒气腾          势若困龙石上蟠
4.(人物形象)请根据以下电视剧中的画面描述,分析赵云这一人物形象。[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画面一:赵云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却为寻找糜夫人和阿斗再入重围。
画面二:赵云衣袍上染满鲜血,四周皆是乌压压的敌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语文要素强化练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三顾茅庐

佚名

①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②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隆中,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③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④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去放火。

⑤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⑥刘备听了诸葛亮关于当时形势的一番精辟见解后,更加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奠定了蜀国的基业。

(选文有删改)

1.读完文章后,请你用自己的话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叙述出来。(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在塑造人物上有何作用。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_______
3.阅读文章,说说文中的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
2023-12-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阅读强化练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4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        ),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        )不住,一口饭都        )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        )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注释】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本文有的用字与现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改动。

1.在文段的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这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C.林黛玉进大观园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人不同的________
4.这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让大家开心。
5.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练习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5 . 阅读

西游记(节选)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niǎn)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xián)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鸟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丹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cu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也(miē)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huǎng),又变作一只金眼suān),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1.短文选自《西游记》哪回目?正确的选项是______。
A.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B.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D.外道内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2.根据上下文和“狻猊”二字的部首,我大致猜到狻猊是一种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      )(      )(      )
4.根据短文内容,猜猜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谁会赢,写写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写出了孙悟空(       )的性格。
A.机智B.狡诈C.无赖D.急躁
6.文中,孙悟空和牛魔王会根据对方变而变。孙悟空和牛魔王还会变成什么,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真题
6 . 阅读并完成问题。

周瑜巧设计中计

①周瑜听说曹操正在训练水军,就去偷看曹寨情况。见曹军水寨井井有条,得知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曹营水军都督,心里暗想:由这二人操练水军,定难攻破曹营。

②曹操输了一场水战,又得知周瑜偷看了水寨,心中焦急,便召集众将商量对策。蒋干说自己与周瑜是同窗,交情深厚,可劝周瑜前来投降。曹操大喜,就派蒋干前去劝降周瑜。

③闻听蒋干来访,周瑜出帐迎接,问:“你老远过江来,是想替曹操做说客吧?”蒋干说:“我是来叙旧的。”周瑜不信,蒋干便欲离开。周瑜挽住蒋干的臂膀说:“既然不是,何必要走。”便传令摆设酒席,召众将与蒋干相见。周瑜对众将说:“蒋干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的说客。今天只叙友情,不谈军事。”说罢便将佩剑交给太史慈,吩咐说:“今日宴会,只谈友情,若提起军事者,定斩不饶。”蒋干一听,便不敢再多言。

④喝到半醉,周瑜拉着蒋干的手到帐外散步,让蒋干观军营、看粮草。又借酒意说:“大丈夫活在世上,遇到知心的主公,言听计从,祸福共享,即使说客口齿再利,又怎能说动我的心呢?”说罢大笑,直说得蒋干面如土色,开口不得。

⑤周瑜说笑了一阵,又请蒋干重新入席饮酒。他指着众将对蒋干说:“这些都是我们江东的英雄人物,今天的聚会,够称得上‘群英会’了。”说罢假装酒醉,舞剑作歌,直到深夜,将蒋干拉到帐内,与他抵足而眠。

⑥等到周瑜鼾声大作,蒋干起身偷看桌上的文书,里面有一封信,竟是曹军将领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蒋干连忙将信藏在袖子里,灭灯再眠,但已心事重重,难以入睡。近四更天时,忽听有人进帐低声唤:“都督!”周瑜急起,与来人走到帐外低声说话。蒋干留心偷听,但他只听到了两声:“蔡瑁、张允两人说,一时还不能下手……”以后的声音很低,便听不清楚了。

⑦蒋干暗想:此时不跑,等到天亮就跑不掉了。便连夜逃回江北,把信交给了曹操。曹操看完大怒,当即令人将蔡瑁、张允斩了。刚斩完,曹操忽然明白自己中了周瑜的计谋。


(1)画“      ”句主要是对周瑜的 _______描写,其中提到的“主公”指的是 _______,周瑜说这些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实施的这个计谋叫    
A.苦肉计B.反间计C.诈降计D.激将计
(3)为了顺利实施计谋,周瑜做了很多铺垫工作,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周瑜摆酒设宴,假装醉酒,目的是让蒋干放松警惕,露出真实企图。
B.周瑜把文书放在桌上,是故意诱导蒋干偷看的,想要借此除掉蔡瑁、张允。
C.夜里有人向周瑜报告军情。周瑜担心蒋干听到,所以跑到帐外低声交谈。
(4)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给下面情节排序,把序号写在方框里。
①周瑜设宴款待蒋干。
②周瑜偷探曹军水寨。
③曹操怒杀蔡瑁、张允。
④蒋干假托叙旧访周瑜。
⑤蒋干回曹首献书信。
⑥蒋干偷看文书、偷听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出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关计谋的故事还有很多,简单写出两个故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府兴小学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7 . 阅读。

①(冬去春来       秋去冬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关羽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       无理),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②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巨龙       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的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这几段话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内容改写的。短文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做题目。
2.“三分天下”指后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3.从短文中写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非常尊重。
4.联系上下文用“√”选择合适的词语或人名。
5.质疑:读一读文中标“      ”的句子,试着提出2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注:不要提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真题

8 .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①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   表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②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③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④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⑤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⑥“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⑦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⑧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⑨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⑩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眷顾   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店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让女店主感到“走运”的事。
①遇到了懂得自己心思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⑥自然段是对女店主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女店主__________的心情。
5.㉔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我”歉疚的是“____________”;“我失落的又是_______________
6.短文写女店主,却多次写到了那棵香樟树,结合文章内容想想两者之间的联系,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你觉得什么是“走运”,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9-11更新 | 161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9 . 课外阅读。

海底两万里

梗概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有一只身长数十米的怪物,偶尔浮出水面,不少船只受其攻击而沉没。美国政府派出“林肯号”驱逐舰跟踪追捕,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参加。一天晚上,教授发现这个庞然大物冒出了水面。“林肯号”随即向怪物驶去,船上的人和“海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然而“海怪”未被除,“林肯号”反受重创,教授和他的仆人康赛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都成了“海怪”的俘虏。“海怪”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

“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强行让三人随“鹦鹉螺号”一起周游四海。他们在印度洋和鲨鱼展开过搏斗;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这些场面都异常惊心动魄。他们在海洋的黑流中前进,经过瓦尼科罗岛,穿过托雷斯海峡,从印度洋到红海,再从阿拉伯隧道出来到希腊群岛,然后再花费了四十八小时穿越了地中海到达维哥湾,看一看那消失在历史尘土中的大陆。最后,他们在南极经历了一场与缺氧进行生死搏斗的战争后才得以脱身。


十个月过去了,阿龙纳斯三人经历了两万里的海底航行之后,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回到家乡,并将这件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注】《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著作。


精彩片段
       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个不幸的人被触须缠住,粘在吸盘上,让这条庞大卷筒随意在空中摇来摆去。他气喘,他窒息,他叫喊:“来!救我!来!救我!”他这话是用法语说的,引起我十分深刻的惊怪!那么我是有一个同胞在船上!或者有好几个!这个使人心碎的呼救声,我一生再未听到。
这个不幸的人眼看是完了。这时尼摩船长跳在章鱼身上,又是一斧子,他把章鱼的另一只胳膊砍下来了。他的副手奋勇狂怒地跟那些爬在“鹦鹉螺号”两边的其他章鱼进行战斗。船员们各人挥动斧头,乱砍乱杀。加拿大人、康赛尔和我,我们也把我们的武器穿进这大团肉块中去,一种强烈的麝香臭味散在空中,真是令人害怕。

在一瞬间,我以为那个不幸的人可以获救了,因为章鱼的八只胳膊有七只都被砍下了。但是,它剩下的一只胳膊把那个人像一支笔般挥动,在空中转来转去。当尼摩船长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我们的视线被遮住了。当这团浓黑雾气消散的时候,枪乌贼不见了,跟它一起,我的不幸的同胞也不见了!   

那时我们是何等愤怒地来跟这些章鱼拼命呀!我们一点不能自主了。有十条或十二条章鱼侵到平台上和“鹦鹉螺号”两边来。我们在平台上,在血泊和墨水中跳动着的一条一条的肉段中间滚来滚去,这些粘性的触须就像多头蛇的头一样,一会儿又生出来了。

尼德·兰的叉每一下都刺入枪乌贼的黑色眼睛中,把眼珠挖出来。可是,我的勇敢同伴不可能躲开,突然被一条怪物的触须卷住掀倒在地。枪乌贼厉害可怕的嘴对着尼德·兰张开来。这个不幸的人要被咬为两段了。我急急跑去救他,但尼摩船长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动了手。他的斧子砍入两排巨大齿牙里面了,尼德·兰出人意料地得救了,他站起来,把整条叉刺人章鱼的三个心脏中。   

“我应该有这次机会报答您啊!”尼摩船长对尼德·兰说。尼德·兰点点头,没有回答他的话。   

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1.读梗概捕捉信息。
(1)在海底航行了两万里的怪物是一艘___________,名叫“___________”。
(2)乘着这个庞然大物经历了两万里航行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梗概感受内容。
追击“怪物”——被俘困艇——___________——逃脱回还
3.从梗概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怎样的海底航行之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节选的精彩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节选的精彩片段的搏斗中,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人物进行了详写,对其他人进行了略写,详略得当的写法突出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群体。
6.把精彩片段中对倒数第二自然段理解错误(          
A.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尼德兰曾经救过尼摩船长。
B.尼德兰对尼摩船长置之不理,他是一个冷血、冷漠的人。
C.可以看出尼摩船长温和、有礼的一面。
D.可以看出尼摩船长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2021-08-10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梓州学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0 . 课外类文阅读。   

祖父(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儿。”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藏起来,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

他说:“家雀儿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_______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_______着他的袖管,_______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里,你来找吧!”这样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1.结合语境,在选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2.选文中“笑”字出现的频率很高,从祖父的“笑”中能体会到祖父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这句话中的“这一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阅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