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鲁肃看到这场大雾的心情是____________。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的心情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段中加点的“笑”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自己的神机妙算。
B.这是一种轻蔑的,笑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C.这是一种嘲,笑鲁肃太忠厚老实,被自己利用。
4.下列有关选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让船只“一字摆开”,是为了摆出盛大的阵势,让曹操不敢进攻。
B.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C.诸葛亮想趁着大雾天气偷袭曹操。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课内阅读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用“﹏﹏”画出一处表示严监生动作的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写出三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严监生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9)+第五单元(1)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chā chà)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sǒu   shǔ),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dìng   zhàn)。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bān   bǎn)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画上“______”,然后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一些文中表示摔跤时动作的词语,试着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一段描写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课内阅读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       )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命了。(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②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③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选文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神态变化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用“﹏﹏﹏”画出一句能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语句。
表现处境危险的词我还知道:危如累卵、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语音的延长
B.大家觉得时间长是因为都在紧张地关注着孩子的情况,为他的安危担忧。
C.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人们救人心切,真是度秒如年啊!
4.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海,使孩子获得一线生机。他的做法看似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不能不使人对他的机智和果断产生敬佩之情。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注意使用关联词语让表达更清楚、更有条理。
看到____________,船长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但他立刻冷静下来。____________
5.孩子获救之后,小说原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船长一看到这儿,突然间,好像嗓子被什么东西捅了一下似的,呜咽起来。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这副模样,他赶忙一头钻到船长室里去了。”列夫·托尔斯泰没有写船长笑,却写船长呜咽起来了。这和你推测的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12)+第六单元(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这么办。

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了江心,船头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弃甲       调兵(      )       不计其(      )
自不(      )       无心应(      )       波浪(      )
2.这篇短文节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
3.短文多次提到“东南风”,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进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的起因是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请把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写下来。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

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

1.读画线的句子,用一个恰当的词形容青铜的心情,这个词是__________
2.“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青铜为什么不进屋去烤火呢?你觉得他是不是不怕冷?
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青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12)+第六单元(2)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__________。”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在文中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照样子,写句子。
例: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选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11)+第六单元(1)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1.用“____”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的特点。用“——”画出文段中的夸张句,这句话写出了大虫的___________。
2.大虫主要用_____________三个动作拿人,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3.武松面对大虫,连续三次用了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那个星期天》选段,完成练习。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从选文中找出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耽误——______             阴郁——______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这句话中的“我”不哭不闹,默默地看着,表现了“我”______
3.选文的最后,“我”这时到底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我”盼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原著片段,按要求作答。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赛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1)我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了“比及”的意思是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了“少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____,语段出自著名历史故事“_________”。名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如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等,请从上面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概述相应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
(3)从语段中你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诸葛亮和_____的曹操。
(4)从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可知,第四十六回除了写上面这个故事,还会写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