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题目。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
2.本课主要写了___________两件事,其中_____这件事写得比较详细。
3.你最喜爱的食物是什么?想一想这种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模仿这段话,简要写一写。
_______
2024-05-1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1.《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请你根据上面语段,推测它出自下面列举的哪一回目中,在对应的“□”里用“√”勾选,并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我的思维过程:          
2.猜测难解词语:我不认识“狻猊”二字,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我猜想它的意思与_____________有关。
3.读懂难解句意:我大致读懂了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
4.多元评价体:这段文字写出了孙悟空(      )的性格,通过阅读整本书,你觉得他还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5.思辨小课堂:结合《西游记》整本书的内容思考:孙悟空为什么要和师父一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请大胆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智退司马懿

那天,诸葛亮调派任务妥当,便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打了过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五千兵,已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二千五百兵在城中,在场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            

诸葛亮登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他就下令:将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军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将士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身披鹤毛大氅(chǎng),端坐在城楼上,羽扇纶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下,只见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谈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就急忙调转马头,下令马上退兵。

(1)阅读古典名著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猜测。对于文中“鹤毛大髦”,下面猜测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斗篷一样的衣服
B.鹤毛做成的服饰
C.带鹤毛的大刀
D.汉族传统服饰

(2)联系上下文,揣摩诸葛亮“笑”背后的想法。诸葛亮“笑容可掬”,想: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中的计谋被称为 ________,(填空)诸葛亮采用这个计谋的原因是 _____
A.引诱司马懿大军进城,认为以自己的兵力绝对能一举歼灭司马懿大军。
B.他知道城中将士少,抵不过司马懿大军,只能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来智取。
C.他知道司马懿很胆小,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肯定就不敢靠近。
D.诸葛亮神机妙算,知道司马懿会被他的琴声陶醉,不忍攻城。
(4)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本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多选)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抚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5)“司马懿见此情况,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就急忙调转马头,下令马上退兵。”想象一下,司马懿当时可能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短文《哨卡》,完成练习。
ㅤㅤ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ㅤㅤ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ㅤㅤ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令人发怵。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ㅤㅤ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ㅤㅤ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ㅤㅤ

⑦将军脸色变了。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ㅤㅤ

⑧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弟弟——ㅤㅤ

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ㅤㅤ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选自《感动文摘》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发怵:_______________
欲言又止: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短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5、6自然段描写了将军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
B.第7自然段中“将军脸色变了”说明将军受不了这样的高寒环境,身体吃不消。
C.第8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描写上校的动作,表现了上校不想让将军知道真相的心理。
3.联系上下文,根据将军的神态、动作,发挥想象,把将军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军对上校的态度可以用疾言厉色来形容,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将军?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多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课内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柱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选文中鲁滨逊想要实现的目标是__________,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困难。
2.画“______”的句子中,“几乎花了一年工夫”说明对鲁滨逊来说,建房______,这体现出鲁滨逊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的内容大致对应下面“梗概”中的哪句话?(  )
A.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
B.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
C.(鲁滨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D.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2024-05-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材料二

①如果告诉你们,我是如何bèn zhuō 地把弄这些陶泥的,你们一定会笑话我。我做出许多奇形怪状的坯子,它们有的往里塌,有的往外倒,更有许多由于陶泥chéng shòu不住自身的重量而塌成了 yì tān烂泥。我千方百计地实验着做毛坯,在辛辛苦苦地干了两个月以后,我只做出来两个看起来很yòu zhì 的大土罐。

②后来,太阳把这两个土罐chè dǐ烘干了,我非常小心地搬起它们放置在两个大柳条筐里,又用稻草和麦秆把土罐和柳筐之间的空隙填了起来,这样土罐不容易碎,不容易受潮。我想我可以用它们来装晒干的谷物,还可以用它们来装面粉。

③虽说,我做大坛子的计划没有大获成功,可是我做出了几件不赖的小玩意儿。比如说圆形的小罐子、平底的盘子、带柄的小瓦锅等。经过烈日的暴晒,它们都变得格外坚硬。但是,做以上这些都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要的是能盛水并耐住火烧的罐子,它们中没有一个能满足这两点。

④几天后,我生了一大堆火烤肉,当烤完肉灭火时,在灰烬里发现了一片土罐的碎片,经大火一烧,它已经变得跟石头一样硬,跟瓦片一样红了。这样的发现,让我喜出望外,既然碎片能烧成这样,整个的土罐也一定可以了。我心中又 rán qǐ了希望。

⑤于是,我开始琢磨如何 kòng zhì火力,以便能烧出一些陶罐来。我把三口已晒硬的大泥锅和两三个泥罐一个个地摞了起来,然后在它们的周围放上木柴,生了一大堆炭火。等它们全部被烧得透红之后,我又将它们烧了五六个小时,直到我发现有个罐子虽然没有开裂,却已经开始熔化了,如果再烧下去,那沙子就会化成液体了。这时,我逐渐减少火力,让它们的红色慢慢地褪去。第二天早晨,我就有了三口不错的陶锅和两个陶罐,虽说算不上美观,可硬度却非常理想。

⑥这次实验成功之后,我再也不必说没有陶器可用了。看着它们,我高兴得快要发疯了。我几乎等不及让它们完全冷却下来,就把其中的一个倒上水,放上ròumò和佐料,放到火上去煮,水开jiǎo bàn几次后,我áo chū了一锅很好喝的汤。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鲁滨逊漂流记》,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2.根据短文内容,写出鲁滨逊心情的变化。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再从所给词语中选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这次实验成功之后,我再也不必说没有陶器可用了。看着它们,我高兴得快要发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文中语句,总结两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们可以学习鲁滨逊面对困境时,让自己心平气和的方法,那就是把事件的好处与坏处列出来,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安慰自己。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试着分析当下令你感到困扰的事。
坏处好处
例如:流落荒岛,物资匮乏,没有烧水做饭的陶器可用。例如:在不断实验过程中,学会烧制陶器。

2024-05-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课外阅读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做得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得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寨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1.本选段选自_____国作家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中,“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__________。从两个“记不清”中可以看出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多选)。
A.加强语气          B.韵律和谐            C.渲染气氛            D.强化情感
3.根据选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反复试验,制成坛子小器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面针对选文内容发表的观点,正确打“√”,错误打“×”。
(1)从第②段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工具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 )
(2)鲁滨逊做大坛子勉勉强强,小器却做得相当好,这让他心满意足。( )
5.这段选文让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照样子,写一写。
例: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细心的人,因为他在搬大坛子的时候非常小心,把大坛子放在大筐里之后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寒满稻草和麦秆,防止碰碎坛子。
(1)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因为 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因为 ______________
6.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
2024-05-1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将答案写在相应位置。

这是最荒谬的主意!可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着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到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在挖空树干时,我不用火烧,而是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凿空,最后确实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

1.这个语段节选自哪一部名著?(       
A.《骑鹅旅行记》B.《汤姆·索亚历险记》
C.《鲁滨逊漂流记》D.《爱丽丝漫游奇境》
2.如果给这个语段加个小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A.砍树B.做舟C.挖空树D.刮底
3.阅读这部名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请联系实际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
2024-05-0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解放路实验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他们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请你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鲁智深义助金氏父女(片段)

ㅤㅤ①三人上到潘家酒楼上。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酒保下去,随即荡酒上来,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ㅤㅤ②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的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子两人,不知官人们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鲁提辖道:“可是作怪,你与我唤的他来。”酒保去叫,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
ㅤㅤ③那妇人拭着泪眼,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那老儿也都相见了。鲁达问道:“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啼哭?”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这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他又有钱有势。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子父们盘缠。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羞耻。因此啼哭。不想误触犯了官人,望乞恕罪,高抬贵手。”
ㅤㅤ④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子两个告道:“若是能勾得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选文有删改)
(1)在阅读古典名著时,遇到不懂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请你补全下面卡片。
词语意思分析卡
词语分析过程
文章中“先打四角酒来”一句,“角”之前是数词“四”,“角”之后是名词“酒”,由此可以推断“角”意为 __________
盘缠“盘缠”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联系上下文可推知“盘缠”意为 ___________

(2)请你以鲁提辖的举动与情感变化为线索,梳理故事内容,完善表格。
举动_________鲁提辖听到哭声丢碟盏。_________
情感变化悠闲_______同情

(3)读完这个片段,同学们对鲁提辖赞不绝口,请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你眼中的鲁提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读过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更好地读懂名著内容,同学们展开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猜测,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名著情节和内容。
B.读古典名著时,对于难理解的词语,我一定要反复琢磨,非弄懂不可。
C.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可以增加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D.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小说,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小故事。
2024-05-0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
ㅤㅤ汤姆手里提着一桶白灰水,还拿着一把长把儿刷子。他只把墙打量了一下,浑身的喜兴劲儿就一扫而光,心头泛起了一阵深深的愁闷:三十码(1码等于0.9144米)长的木板围墙,九码高啊。 生命在他看来似乎空洞了,活着成了一种负担。 他一屁股坐在了木箱上,像只泄气的皮球。

吉姆提着一只小铁桶从街门口走来。到镇上打水站提水在汤姆眼里向来是讨厌的活儿,可眼下他不觉得讨厌了。他想到打水站能遇上许多小伙伴,聚在那里等着打水,要么休息,交换玩物,要么就吵嘴打架,胡闹一通。他还想到打水站尽管只有二百五十码远,但吉姆却从来没有在一个小时以内打回过一桶水来——即使这么慢,还往往得有人去催他。汤姆说:“吉姆,你要是来刷会儿墙,我给你去打水。”吉姆摇了摇头:“不成,汤姆少爷。老太太让我赶快把水打回去,半路上不能跟人家瞎斗嘴。她说他估摸汤姆少爷一定会哄我去刷墙,所以叮嘱我说只管去干自己的事——她说她还要来看看墙刷得怎么样呢。”

ㅤㅤ“你才别管她说什么呢,吉姆,她说话就那样。把水桶给我吧——我一转眼的工夫就打回来了。她压根儿就不会知道。”
ㅤㅤ“我不敢,老太太会把我的脑袋拧下来的。”

“她从来揍不了什么人——那不过是在人家脑袋上用她的顶针儿敲几下——谁怕这个。她长了一张刀子嘴,可从来不伤人的。吉姆,我送你一个好东西,一个白弹子!”

吉姆有些动摇了。“白弹子,吉姆!它可是顶呱呱的一个弹子呢。”“我的天,那真是一个顶呱呱的好东西!可是汤姆少爷,我就是对老太太提心吊胆,害怕她……”“还有,我会把我的那根受伤的脚趾头让你看看。”汤姆又说。

ㅤㅤ吉姆到底是个孩子——这点儿诱惑他终于抵挡不住了。

——选自【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有修改)

(1)仔细阅读,请你给选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
(2)关于第①自然段“生命在他看来似乎空洞了,活着成了一种负担”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汤姆觉得刷墙太无聊,以至于他觉得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的负担。
B.没有人来帮汤姆刷墙,自己干这么大的工程实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C.汤姆认为刷墙是无意义的事,干这种事让他的生命很空虚,活着没意义。
D.汤姆向往自由,但眼前刷不完的培让他看不到希望,顿时,他觉得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了。

(3)为了说服吉姆为自己刷墙,汤姆煞费苦心。他是怎样一步步让吉姆动摇的?
请你仔细阅读选文③﹣⑦自然段,结合下面的提示,补全流程图。
自己打水速度快,老太太不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吉姆动摇了。
(4)你喜欢文中的汤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2024-05-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8 现代文阅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