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草船借箭》片段,联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选段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文中交代环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____________;也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__
5.从文中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鲁肃此时的心情是_________,而诸葛亮表现得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理解。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1.本文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_。选文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2.根据上下文猜测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纳罕:________________
系: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刻画了____________的形象。开篇人物还未出场就先对她的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达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的__________,突出了她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画线处是对林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5.轩轩第一次阅读这篇选文,下列阅读方法适合他的一项是(       
A.逐字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
B.逐词逐句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名词就查资料。
C.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跳过,了解文章大意即可。
2024-05-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固献学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李楠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对下面这个片断特别感兴趣,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

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

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

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过了些时候,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看到陶器烧得红透后,我看见其中一只虽然没有破裂,但已开始熔化了,假如再烧下去,就要成为玻璃了。于是我慢慢减去火力,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当我发现我已制成了一只能耐火的锅子时,我的快乐真是无可比拟的,我等不及让锅子完全冷透。就急不可耐地把其中一只放到火上。

1.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把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要点梳理清楚。
_________→制作小器皿→_________
2.上面的三部分内容,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面市后,吸引了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评论,普雷兹教授是这样评价的:
《鲁滨逊漂流记》不仅是精彩的小说,也是深刻的哲理,充满了智慧与真理。它所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即使一个人受到挫折,因为勇敢、真诚和友爱对于拯救自己是必不可少的。
在你的眼里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请你也试着写一段书评吧。
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

张大力       

(冯骥才)

①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③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④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⑤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似举着一大把花儿!

⑥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⑦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⑧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⑨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第二次就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未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未。原未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 张大力当然明白。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用“——”画出石锁上的全部内容,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项是(       
A.聚合成的老板知道张大力会举起石锁,不想付给他赏银。
B.聚合成的老板料想张大力会举起石锁,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C.聚合成的老板料想张大力会举起石锁,用这句话夸他力气大。
D.聚合成的老板知道张大力会举起石锁,只是借此证明石料坚实耐用。
2.本文的语言既有天津方言特色,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下而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好赛它跟地壳连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别是老板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聚合成设石锁的目的是 (             
A.为了寻找力气大的人
B.为了证明石锁很重
C.为了夸赞张大力的力气大
D.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4.品读句子,完成表格。
句子描写方法人物特点
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 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脸上笑容满面, 好似举着一大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 谁举起它, 赏银百两, 您就快把钱拿来, 我还忙着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 第二次就举不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大力举起了石锁,却没有得到赏银,为什么还“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浮山后片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实践。

二郎圆睁风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糊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鹤,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他不着,他见水中一条蛇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

(太上老君)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勰钢专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足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话毕,自天门上往下一,消流流,径落花果山营盘里,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猴王只颀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1.短文最可能出自《西游记》的(        
A.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B.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C.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D.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2.联系上下文,猜猜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二郎神和大圣斗法的经过可真有趣,请你根据经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孙大圣:麻雀、__________
二郎神: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孙大圣最后是怎样被抓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游记》中,孙大圣的性格特点非常鲜明。请你根据下面的语言判断哪些是孙大圣所说的话,用“√”选出来。
(1)“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俺是他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2)“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   
(3)“此物乃仙家之至宝。俺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   
2024-05-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浮山后片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名著品读

《西游记》节选

①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

②唐僧见到老人,心生欢喜。八戒却道:“师父,那个是祸的根哩。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

③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①行者笑道:“我是个做吓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cǔn)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②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大圣棍起,打倒妖魔,断绝了灵光。

④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             没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请读下面的回目,根据要求做题。

(1)上面文段选自哪个回目?(填序号)(        )
(2)请你结合《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和上面的选文内容,简要概括选文所在回目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横线①②两处,作者分别运用了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描写。
4.读选文,揣摩人物性格特点,并以此推想原著中下面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填序号)A.唐僧     B.孙悟空     C.猪八戒     D.沙僧
(1)“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          )
(2)“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         )
2024-05-1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②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小说《___________》。
2.选文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          的。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整本书阅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梗概:

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四年。苏格兰贵族格里那凡爵士是邓肯号游船的船主,他从海上的漂流物里获得了一份文件,从中得知两年前在海上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尚在人间,于是毅然带着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等人,驾驶自己的游船去寻找和营救。

他们到达南美后横穿美洲大陆,最后发现船长的遇难地点是在澳大利亚海岸。他们乘船到达澳大利亚后,遇见了船长原来的水手艾尔通,上了这个海盗头子的当,又横穿澳洲大陆,被土人俘获后陷入绝境。

他们逃脱后决定把艾尔通丢弃在太平洋荒凉的玛丽亚泰勒萨岛上,不料在岛上巧遇格兰特船长,于是一起胜利地回到了苏格兰。

节选:

塔卡夫像野兽在笼子里一样,在院子里兜了一个圈子,然后突然跑到他的马跟前,马已急得不耐烦了。他仔仔细细地给马戴上鞍辔。咆哮声在继续增高,他仿佛毫不在乎。

格里那凡爵士看到他这样做,心里又悲痛又恐慌。“他要丢下我们了!”他看见塔卡夫马上就要上马,便脱口叫起来。“他嘛!永远不会丢下我们!”罗伯尔说。

当塔卡夫揪住马鬃的时候,格里那凡爵士用急躁的手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你走吗?”他说,指点着当时无狼的那片原野。“是的!”塔卡夫回答。

这里,格里那凡爵士感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向罗伯尔解释说:“罗伯尔!我的孩子!你晓得吗?!他要为我们牺牲自己!他要向别处奔去,引狼群追他!”

格里那凡爵士转过头来又对塔卡夫说:“我们一同跑吧。”他一面说,一面指着那两匹惊得紧靠在柱边的马。“不能,”塔卡夫会意,回答说,“不能。劣马,惊了。桃迦,好马。”

格里那凡一把抓住桃迦的缰绳说:“让我来!”“不能!”塔卡夫镇定地回答。“我一定要去!”格里那凡夺过缰绳叫着,“让我去!你救这孩子!我把他托付给你,塔卡夫!”

格里那凡要去,塔卡夫不肯。两人的争执延长下去,危险一秒一秒地逼近。院后的树桩被狼又抓又咬,快要断了。

塔卡夫把格里那凡拉到院口,指着无狼的那一片原野,用激动的语言说他了解到事不宜迟,骑马诱狼的计策万一不成功,留下的人危险更大;又说只有他懂桃迦的性情,可以利用它矫健迅速的特长来谋求大家的安全。格里那凡糊涂了,非要自己去不可。突然,他被猛烈地推到旁边去了。桃迦蹦起来,前蹄悬空,急不可待地一跳,跃过火线和一排狼尸。

“原谅我,爵士!”说时迟,那时快,他们二人几乎望不到罗伯尔,他已经扒在马背上,抓住马鬃,消失在黑暗中。

“糊涂的孩子啊!罗伯尔!”格里那凡爵士叫着。

一片骇人的咆哮同时爆发了。原来红狼一窝蜂似的涌去追那匹马,一致向西跑去,快得如同鬼影一般。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事不宜迟:____________
急不可待:____________
2.默读梗概,想想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遇到的人和事,完成历险路线图。
发现求救信→(        )(          )(          )(         )→返回欧洲
3.读下面的例句,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特点。再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原来红狼一窝蜂似的涌去追那匹马,一致向西跑去,快得如同鬼影一般
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节选内容,你觉得罗伯尔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从……,可以看出罗伯尔是一个……的人”句式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5.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六年级班级内开展了“名著阅读读书会”,请你即兴发言,结合读过的名著小说,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后面的练习。

《红岩》(节选)

①一阵狂风卷过,寒气阵阵袭来,矗立在签子门边的余新江浑身发冷,禁不住颤抖了一下,屋瓦上响起了“哗哗哗”的声音,击打在人的心上。

A:“是暴雨?”这声音比暴雨更响,更加嘈杂,更加猛烈。“冰雹!”余新江听见有人悄声喊着,他也侧耳听那屋瓦上的响声。在沉静的寒气里,在劈打屋顶的冰雹急响中,忽然听出一种隆隆的轰鸣。这声音夹杂在冰雹之中,时大时小。

③余新江渐渐想起,刚才在冰雹之前的狂风呼啸中,似乎也曾听到这种响声,只是不如现在这样清晰,这样接近;因为他专注地观察敌人,所以未曾引起注意。这隆隆的轰鸣,是风雪中的雷声么?余新江暗自猜想着:在这隆冬季节,不该出现雷鸣啊!难道是敌人爆破工厂,毁灭山城么?

忽然,余新江冰冷的脸上,露出狂喜,他的手里激动得冒出了汗水。B他忽然一转身,面对着全牢房的人,眼里不可抑制地涌出滚烫的泪水。 

⑤“听!炮声!解放军的炮声!”

(有删改)

【阅读链接】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本片段节选自《红岩》第二十九章,社会背景是解放前的重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解放的炮声已隐约可闻。国民党反动统治大势已去,疯狂屠杀革命志士。山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此时雾都隆冬已至,雾霭阴沉、寒气袭人。革命者余新江和同一牢房的难友,还有别的牢房的同志,他们患难与共、团结战斗,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

1.结合文章,借助导图梳理余新江听到声响后内心情绪变化。

2.结合第1自然段判断,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分析人物是不合理的。
B.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压抑绝望的氛围,为后文情节发生做了铺垫。
C.“矗立”这一词用词精当,表现了余新江坚毅顽强、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语言非常有表现力,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和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理解,请选择句子A或B进行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第4自然段发挥想象,“露出狂喜”的余新江此时面对着恶劣的牢狱环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文章和阅读链接,结合“理想和信念”主题,你应该有很多阅读感受,写下来和同伴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课外阅读。

丰碑

①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似乎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军长思索着……

③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④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⑥军长愣了愣,话也没说,快步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⑦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安详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经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⑧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他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⑨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⑩“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军长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⑪终于,有什么人对军长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⑫军长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⑬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⑭军长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文有删改)

1.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干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______;他的神态“镇定、安详”,说明他_________;“单薄、破旧”的衣服“薄薄地贴在身上”,表现出他_______
3.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表现了军长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军长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军长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
2024-05-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