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ㅤㅤ①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攘一个!”
联系上下文,【我猜测“肏攘一个”是“吃一个”的意思。】
ㅤㅤ②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攘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1)仿照短文第①自然段的标注示例,在文中框里写一写。
(2)刘姥姥的哪些举动惹得人们笑个不停?读短文,根据故事内容填一填。
_______→说笑话自己不笑→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第②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想一想,凤姐儿是真心想请刘姥姥尝鸽子蛋吗?请联系上下文作出判断,并分点说明理由。
__________
(4)请选择文中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并为他(她)设计一张人物名片。
人物:________
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___________
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__________
2024-05-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

童年(梗概)

①俄国旧社会时期,三岁男孩阿廖沙在失去父亲后,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由于原本殷实的家业变得不景气,变得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②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③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他的好友——乐观淳朴的“小茨冈”,还有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利,以及善良公正的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溺亡……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一桶水桶大小的硫酸盐。她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④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⑤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生活的折磨使母亲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后来母亲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⑥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继父打。由于她心情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里受到歧视和刁难,后来,与继父不和的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捡破烂卖。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1.阅读梗概后,主人公的童年生活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中知道的。
2.借助梗概,填写阿廖沙的家庭人物关系图。

3.结合上一题的家庭人物关系图,照样子,选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慈祥善良     B.凶狠残暴     C.老实软弱     D.自私贪婪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猜测阿廖沙长大后变成了一个正直善良、坚强勇敢的人。
B.阿廖沙寄住在外祖父家时,他从外祖父那里感受到了敌意,从舅舅和外祖母那里感受到了善意和爱。
C.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外祖母、房客等人的影响下和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5.结合梗概内容和下面的阅读提示,说说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人像蜜蜂一样给他“蜜”。
《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像蜜蜂一样,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密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地充实着我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
2024-04-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课内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这句话中“军令状”一词的意思是(     
A.上级向下级下达军事命令的状子。
B.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C.下级向上级请求完成军事任务的状子。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他可能在想: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_____的人。

3.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计谋,但仍然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          )(多选)
A.诸葛亮顾全大局,不想破坏联合吴国的协定。
B.与曹军水上交战在即,军中缺箭,迫切需要十万支箭。
C.诸葛亮识破周瑜计谋,对借箭一事早已胸有成竹。
D.诸葛亮怕得罪周瑜,只能立下军令状。
2024-03-3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荣怀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

雪墙

文/魏永贵

①99号楼的供暖锅炉在天空第一次飘雪花的时候轰隆启动了。从早晨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一直发出呼呼啦啦的吼声。不时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和着呼呼啦啦的吼声,随西北风压向99号楼

②供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二十几家的防盗门被人一一敲响了。这个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人是新搬来的101,起草了一份状子,要起诉供热公司的供暖房噪音过大,影响居民生活,要求赔偿损失并改造锅炉减少噪音。请大家在状纸上签名。

③大家都不耐烦,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101是小题大做,都说:忍一忍吧,你是初来乍到,习惯就好了。101不服气,说:“我测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音,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让我到法庭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面对101的理论,99号楼的主人们在哈欠声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好吧好吧,你就代表咱们告吧。”

④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号楼的暖气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暖气片干脆生冷冰凉。打电话到供热公司询问终究,答复说:“去问你们同楼的101吧。”

⑤99号楼的居民们听懂了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纷纷去敲101的门。101听罢歉意地一笑说:“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供热公司竟然以这种方式报复,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

⑥第二天暖气还是不热,101室的天花板便叮叮当当一直响个不停。101敲开了201的防盗门。201陪着笑说:“不好意思,屋里太冷只好跺脚取暖,再注意点儿就是。”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

⑦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居民们突然感觉久违的暖气又回来了,而且比先前还热。锅炉的声音比以前小多了。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天晚上从本市电视台《热点透视》栏目里看见了101。当夜,各家的防盗门又被101一一敲开。这次他是来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的。来到了201户,主人端上热茶,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101说:“踩跺脚其实没什么,那几天冷得受不了,我也是直跺脚。”

⑧几天后又下了一场大雪,天亮后,那雪把一号楼快封住了。人们很奇怪,要在以往这雪早被101铲走了。被堵在楼道的人们便想起101,只有101有工具。于是去敲门,许久没有动静。眼尖的在门上看见一张纸条:我搬家了,有事请电101101。落款时间已是两天前。

⑨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


(1)小说的环境“会说话”,文章中画“     ”的环境描写,以下哪些是它真正在说的“话”呢?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①它说明当时天气特别冷,人们急需供暖。(     )

②它表明99号楼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为下文101维权埋下伏笔。(     )

③它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2)文中的“弦外之音”指的是__________;关于“跺脚”的事,201表面上说_______,其实是________
(3)请阅读2﹣7自然段,抓住关键句,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情节。

从上图的对比中,你觉得101是怎样的人呢?           


(4)关于“雪墙”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雪墙”既是指封门的雪堆,又暗指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B.“雪墙”是99号楼的居民们最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的线索。
C.“雪墙”指雪下得很大,厚得像堵墙,所以才更需要供暖。
D.“雪墙”之所以还存在着,是因为101没有及时将它铲走。

(5)有三位同学为这篇小小说补充了结尾,你最喜欢哪一个?在横线上写出理由。如果你有更理想的结尾,也可以写下来。

A.当晚,99号楼的住户开会讨论了三个小时,最后决定向101打电话求救。

B.幸亏太阳出来了,使雪墙变矮了许多,人们终于可以跨过或爬进爬出了。

C.当晚,99号楼的住户的门被一一敲响,令人惊奇的竟是201,他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大堆铲雪的工具。半个小时后,雪墙又消失了。

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圆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本片段选自_______写的《少年闰土》。把第①自然段的内容想象成一幅画,可以给这幅画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
2.从第①自然段中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从中可以看到一个_____的闰土。
3.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日日盼望”“好容易”反映了“我”_____的心情。从画线部分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_____的少年。
2024-03-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判断题 | 适中(0.65) |

6 .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也有生活的影子。《桥》《好的故事》都是小说。( )

2024-03-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7 .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习写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B.读古诗词时,读到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联系传统文化知识来理解。
C.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D.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2023-12-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

童年(节选)

①天气变好了。我和外祖母从早到晚都待在甲板上,头上是湛蓝的天空,轮船懒洋洋地、缓缓地行驶在伏尔加河上。金黄的秋天已经倒映在河面,在宽阔的水面上,轮船一起一浮,长长的缆绳系着一条驳船,被浅黄色的轮船拉着前行,发出隆隆声响。

②太阳悄悄地在伏尔加河上浮动。周围的景色时刻都在变换着。苍翠的青山耸立着,仿佛是大地锦袍上的华丽衣褶,沿河两岸密布着许多城镇村落,水面上漂浮着金黄色的落叶。

③“你看,景色多美呀!”外祖母不住地赞叹。她在船上走来走去,(        ),瞪得大大的眼睛里充满着喜悦。

④她常常站在甲板上,双手叠放在胸前,静静地微笑着,眼里充满了泪水。就那样静静地看着河岸出神,以至于忘记了我的存在。这时我就扯扯她的黑裙子。

⑤“啊!”她打了个哆嗦,“我好像在打盹,开始做梦了。”

⑥“那你为什么哭呢?”

⑦“傻孩子!我是因为高兴,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她笑着说,“我现在正在变老,你知道,我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上六十了。”

⑧她开始跟我讲一些(        )的故事,讲善良的圣人,讲各种各样的野兽和妖魔鬼怪。

⑨在讲故事的时候,她声音轻柔,表情神秘,瞪大眼珠直盯着我的眼睛,仿佛向我心里注入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她讲故事像唱歌一样,越讲下去,语句越连贯、流畅。对我来说,听她讲故事有种(        )的快乐。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合适的位置。
难以言表               神采奕奕               稀奇古怪
2.第2自然段是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
A.烘托出外祖母喜悦的心情。
B.说明外祖母欣赏美景很认真,表达了外祖母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短文第3自然段写外祖母“眼睛里充满着喜悦”,第4自然段又写外祖母“眼里充满了泪水”,作者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外阅读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童年》是作家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日记体小说。(       )
(2)《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
(3)阿廖沙刚出生就没了父亲,母亲就把他寄养在了外祖母家。(       )
(4)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有幽默感的人。(       )
(5)阿廖沙的两个舅舅都很疼爱他。(       )
2023-12-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

《穷人》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③……

④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⑤……

⑥“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⑦“哦?什么时候?”

⑧“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⑨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请用“﹏﹏﹏”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2.文中“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桑娜“忐忑不安”是因为如果她把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如果她不把两个孩子抱过来,____________。但她最终还是将两个孩子抱了过来,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做”指的是(       
A.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B.暂时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等亲属把他们接走。
C.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西蒙家的床上。
D.让西蒙的两个孩子陪自己的孩子玩耍。
4.对文中画“     ”的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       
A.“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事情很难办。
B.“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了渔夫觉得问题很严重。
C.“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他希望妻子能做出不要收养西蒙孩子的决定。
D.“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西蒙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5.关于《穷人》一文的写作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运用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B.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C.渔夫与桑娜的对话,恰当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D.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设置了一个悬念:渔夫能否平安回家?
2023-11-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洞头县实验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穷人

【文段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文段二】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②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③便“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④“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本学期我们知道:阅读时,可以根据_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我想了解桑娜的心理变化,需要重点阅读文段_________
2.文中“忐忑不安”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
3.阅读文段二,我们了解到渔夫所说的“是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可以从“________”“严肃”“忧虑”“__________”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中看出。
4.渔夫和桑娜一样,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高尚心灵。
5.“桑娜坐着一动不动”是什么原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桑娜心里正担心丈夫会不会揍她一顿。
B.丈夫的想法和她不谋而合,她担忧的情绪顿时化为乌有,此时的她正沉浸在喜悦之中。
C.桑娜担心丈夫会突然后悔,改变主意。
2023-10-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荣怀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