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 高二 期末 2021-07-02 1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     )的作品,因一个独立剧目叫,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民间画师多为戏迷,(     )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           ,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在各地的年画中,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而精彩,内容都是当时人们(     )的经典剧目。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更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节选自人民日报《别具一格的戏出年画》 )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体裁             往常             耳熟能详
B.题材             经常             耳熟能详
C.体裁             经常             耳濡目染
D.题材             往常             耳濡目染
2.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
B.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往往能定格于画面上
C.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
D.往往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被定格于画面上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B.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使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更带给人们视觉享受
C.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使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更带给人们视觉享受
D.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使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1-06-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和清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编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材料二

历法源于天文,古代天文与历法是一回事。夏、商、周三代处于观象授时时期,直到战国初公元前427年发明《殷历》甲寅元(四分历),中国才进入历法时代。

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古人形成了的时间概念。太阳东升西落,一个白天一个夜晚合为一日。中国古代最主要纪日的方法是干支法,即运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甲子循环纪日。据可靠资料,公元前720年,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至今近三千年,干支纪日从未间断过,成为世界上迄今所知最长的纪日文字记载。古人立竿测影,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日,夜晚最长。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日,白昼最长,每年春夏秋冬循环一次。

历史上采用过的纪年方法有王位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自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到民国(1911年),年号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一直并用,如1898年戊戌(干支纪年)变法,是光绪二十四年。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古天文历法学》)

4.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仍有不同。
B.从西汉到唐代天文官员们除了留心记录奇异天象外,还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的精度,后者是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
C.宋元时代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D.社会原因是导致明清时期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中国古代不侧重几何学是导致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这些史料的含意不明;夏商时期属于观象授时时期,还没有进入历法时代。
B.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时间早于历法。当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时历法产生,直到《殷历》“甲寅元”(四分历)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进入历法时代。
C.中国古代最主要是运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成六十甲子进行循环纪日。干支法是世界上迄今所知出现时间最早的纪日法。
D.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并用的现象,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
6.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记录星象   预测吉凶B.观察天文   预测节气
C.研究天体形态结构D.测量天体坐标位置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愿陛下矜愍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臣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铭感圣德,彻于肝肺,虽九死其能报耶!陛下又复甄录,寄以民社,此正臣陨首效命之秋也。

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节选自简祖英《陈情表》)


注:①甄录:甄别录用。 ②民社:此指地方官。③禄秩,官员俸禄的级别。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蒙                                 矜:看重
B.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照察
C.臣微志                                 听:任从
D.禄秩不容及不孝之                 徒:同类的人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手阖门
B.臣少仕伪朝                       又有若老人咳笑于山谷中者
C.叨元臣                              天下笑者
D.果尽奉欢                       及其所既倦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其肤以验其生枯
B.天下集响应
C.单于其节
D.忧劳可以
10.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臣亡国贱俘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当其欣于所遇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B.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C.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D.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四个“无”斩钉截铁又饱含感情。
B.李密《陈情表》运用“乌鸟私情”“结草报恩”等典故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简祖英《陈情表》中“陨首效命之秋也”表达自己死后也要为朝廷奔走效命的愿望。
D.“西山之日已薄”用太阳快要落山形容老年人快要死亡,形象生动,引发读者的同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
(3)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14.两篇文章感人至深,请结合节选部分简要分析两位作者“陈情”过程中的相同之处。
2021-06-30更新 | 447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愤》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B.《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C.《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D.《蜀相》全诗结构紧凑,对仗工整,感情深挚,充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6.两首诗在写诸葛亮、抒发个人感情两个方面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