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期末 2021-07-15 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改革中国教育?中美教育区别可能很多,但大家都忽视了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教育缺失。

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理念并不完美,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吸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从世界角度来说,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理念、做法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比如付出,比如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待人友善、懂得感恩等等。因此,我们不需要动辄讲美国,而是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中国的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摘编自《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对教育不满体现在孩子们出了做人方面的问题: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
B.美国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虽不是完美的,但都有先进的值得吸取的地方;我们也应借鉴美国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做法才能搞好教育。
C.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取决于父母。
D.培养人在观点方法上没有多大区别,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会有可能改变现在的教育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中国教育改革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B.在列举了对教育不满的种种表现后,文章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往往体现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
C.文章论述了中国家长们不做孩子表率,用金钱换责任,孩子出现了问题又不反思,反而还一味的指责学校、社会。
D.本文阐述了世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和理念是完美的,还用260万学生在家上学的例子来证明美国教育的制度与理念也不是完美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们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更需要家长的身体力行。
B.在孩子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教育中,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C.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目前中国教育问题很多,但说外国教育什么都好就崇洋媚外了。
D.只要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中国的教育问题就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2021-07-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军在业界被称为“昆曲王子”。如今,站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面前,张军说,他要倾尽一己之力“把美好艺术的舞台呈现做到极致,把古老戏曲的职业传承与创新做到极致。”

本报记者与张军进行了一次对谈。

文汇报:过去30多年里,您始终不遗余力地推广昆曲艺术,身上有一个很醒目的标签就是“大胆”地做着昆曲新样式的各种实验。比如把《玉簪记》《长生殿》等搬进书房、小剧场,引入高科技声场和多媒体音画。比如将传统昆腔与现代编曲“混搭”出前卫、时尚的“水磨新调”,面对“离经叛道”的质疑,您想过改变吗?

张军:我和好友彭程先后花了十年时间把“水磨新调”从一颗创意的种子,变成了成熟的跨界产品,最终走向万人演唱会的大舞台。但“水磨新调”能够受到追捧,不是单靠我们的毅力就能做到的,是年轻人愿意驻足的。

我记得一次讲座后唱起《玉簪记·琴挑》“懒画眉”,一个之前没听过昆曲的女孩找到我,她说张老师,笛声一响,我就泪如雨下。这些古典作品和现代观众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只是隔着一层纱。如何才能产生“心灵共振”,我们要研究,这个特别重要。

文汇报:传统艺术要不要主动向“流量”靠近?昆曲的“出圈”着急吗?

张军:我觉得挺着急的,不要去排斥互联网和流量。这个时代又进入到一个新的传媒速度里了。戏曲工作者要主动向时代学习;网上有一些创新方法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但不要拒绝尝试。我希望昆曲在新时代的传媒语境下充满自信,主动去拥抱时代,不要担心它会被“带偏”。去年疫情后我开了直播,也在社交网站上开了帐号,经常更新Vlog,打光、剪辑……这“十八般武艺”自己上手后才知道并不简单。即便是要让戏曲上综艺,也要经过巧思策划才能“出圈”,加入流量的赛道离不开好的创意。

文汇报:昆曲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汗水铸就的艺术,从艺30多年有没有感觉疲惫的时刻?对今天想要从事昆曲艺术的年轻人,您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张军:困惑和艰辛自是难免的,但一想到,能让中国戏曲生命无限,就非常“燃”。

表演艺术不是想出来的,是被磨砺出来的。2008年,我受谭盾邀请参演歌剧《马克·波罗》,全剧18章回全英文表演,讲述一个关于地理、音乐和人文精神层面的东西方宏大之旅。那简直就是一场磨难,没有人帮你。阿姆斯特丹住了三四个月,我天天闷在公寓里练唱,练到邻居也扯着嗓子来敲门:“it aposstoolate!”但演出非常成功。

2016年我又找了一个“磨难”来磨磨自己。当时是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四百周年,我排演了昆曲独角戏《我,哈姆雷特》,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涵盖生、旦、末、丑四个行当,说普通话、韵白、苏白、英语四种不同念白。昆曲小生偏阴柔,但演到奥菲利娅,才发现自己很难像个女子。梅兰芳先生、程砚秋先生他们太伟大了,自己还有好大的差距。

(摘编自童薇菁《张军;越是古老的艺术,越要活色生香,戏曲的传承与创新要主动向时代学习》,《文汇报》2021年5月18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昆曲表演艺术大家,张军极力地推广昆曲艺术,体现出他对昆曲这门古老艺术的热爱和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责任担当。
B.为了适应时代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张军在昆曲表演艺术。上主动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高科。技元素。
C.跨界的“水磨新调”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主要原因在于张军思想观念的前卫,对时尚的追求。
D.张军十分注重艺术表演与现代的观众产生心灵共振,他认为古典艺术表演应该拉近与现代观众的距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汇报》记者为采访张军,事前对张军的艺术作品和表演风格做了一番研究,从而使两方的访谈得以有效地展开。
B.张军作为访谈的一方,面对记者的提问,因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他对昆曲表演的创新、如何贴近新的时代要求等均能娓娓道来。
C.作为昆曲表演大家,张军对昆曲在新时代传媒语境中的良好发展没有自信的,认为自己跟梅兰芳还有很大距离。
D.昆曲传统表演艺术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并适当创新,这既是张军努力实验的方向,也是《文汇报》记者关注的问题。
6.张军说要“把美好艺术的舞台呈现做到极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是如何做的?
2021-07-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巴哥哥

医院里有个患尿毒症的乡下女孩,名叫小小,陪她来的哥哥是个哑巴,整天挂着一脸憨笑。

女孩自小就失去了父母,是哥哥一手把她拉扯大的。

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哥哥就用自己做的木头小车,风餐露宿地推着妹妹来到了省城大医院。很多医生都被他们的兄妹真情所感动,于是医院经过研究,决定免费为女孩做换肾手术。捐肾人就是她的哑巴哥哥。

医生把哥哥带到办公室,比划着告诉他,要把他的肾换到妹妹的肚子里去。打了半天手势,说得满头大汗,哑巴哥哥这才明白是咋回事。顿时,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吃惊地望着医生。

医生看了看他的脸色,跟他解释道;“把你的肾换给妹妹,你妹妹就能活;不换,你妹妹很快就要死了!”

哑巴哥哥倒是很快就领会了。他一脸沉重地低下脑袋,似乎在犹豫不决。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朝医生重重地点了点头。医生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回去等着手术。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哑巴哥哥就失踪了。

整整一晚,他也没回到医院。第二天整整一天,还是没见他回来。他的行李衣服什么的都还在,带来的钱也在,看来走得很匆忙。

医生问小小,小小说:“他告诉我,要回家一趟!”

医生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跟哑巴哥哥说换肾的时候,他的脸色并不好看。医生不禁皱起了眉头:马上就要进行手术了,他还跑回家干什么?难道他故意躲起来了?

小小又担心又疑惑地问:“我也不知道哥哥为什么回家,他不识字,又没来过省城,会不会走丢了啊?”

医生自然不敢说出心里的疑惑来,怕小小伤心啊,就安慰她说:“不要紧,我们派人出去找找看,一个大活人,丢不了的!”

又过了一天,哑巴哥哥还是没有出现。大家都猜想这哑巴哥哥一定是跑了!

过去,医院也常发生这样的事,病人送来了,一听说要做手术,要换肾换肝,要几万块、十几万块的手术费,那些亲人就会突然无缘无故地消失,把病人扔给了医生,直到病人出院,也没有露过脸。

可是,这个病人是哥哥一手带大的,大家心里都十分感叹:人哪,毕竟是自私的!

担心小小受不了这个打击,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在她面前问起哥哥。小小从大家的脸上也看出来了。她一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整天只是默默地掉泪。

凑巧,医院里来了位探病的记者,听说了这件事,就过去找到小小采访。

记者问小小:“看情况,就只有你哥哥能换肾给你,可现在他失踪了,你心里怎么想的?”

小小流着泪生气地喊起来:“你们乱说,我哥哥不会丢下我不管的,他一定会回来的!”

记者不敢再刺激她,结束了采访。第二天早上,这则新闻就在报上登了出来。中午,医院里涌进来很多人,还有微信公众平台都是来向小小表达关心的,还有人愿意给小小捐肾。很快就确定了一位符合条件的女孩。

手术很快就要进行了,捐肾的女孩已经躺到了小小旁边的床上。

正在这时,一个人急匆匆地挤进了病房。一看,居然是失踪多日的哑巴哥哥。

他上前就把女孩拉了下来,然后自己躺了上去,拉上被子。

大家看到这一幕,不禁都愣住了:他怎么又回来了?

小小见到哥哥,惊喜交集,迫不及待地向他打手势问话。哑巴哥哥嘴里哇哇叫着,比划着也向妹妹打起了手势。

就这样,兄妹俩用只有他们能看懂的手语交流了起来。可过了一会儿,妹妹突然泪如雨下,“哇”的一声扑到床上痛哭不止。

哑巴哥哥一看,慌忙跳下床走到妹妹床前,伸手轻拍着妹妹的背。妹妹扑在哥哥怀里,哭得像个泪人似的。

在场的人都糊涂了:这到底是咋回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手术还得再推迟。

那位记者轻轻走了进去,十分疑惑地问小小:“大家都想知道,刚才,你和哥哥到底在说什么?”

小小抹了一把泪,哽咽着说:“我问哥哥,回家干什么?医院免费给咱们做手术呢!哥哥说他知道,他这几天把家里的地都种下了庄稼;怕我做手术后干不了,家里的牛和羊也都卖了;劈了一天的柴,可以烧半年;还有,水缸里也挑满水了……”

记者惊讶地问:“你哥他……为什么?”

小小脸上又是笑又是泪,说道:“我也是这样问哥哥,哥哥说,医生要把他的肾换给我……哥哥还说,等做完手术,就把他在城里火化,包点骨灰回去好了,拉回去要花很多钱……”

在场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哑巴哥哥并不是丢下妹妹跑了,而是回家给妹妹准备好手术后的一切——他以为把自己的肾换给妹妹,自己就要死了!

记者的眼眶顿时湿了,走过去使劲握着哑巴哥哥的手,说了一句:“你是个好哥哥!”

哑巴哥哥不知道记者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笑。

然而此刻,谁都觉得,他的笑容是那么可爱。

(选自《微小说》)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人叙事,比如,“记者的眼眶顿时湿了,走过去使劲握着哑巴哥哥的手,说了一句:‘你是个好哥哥!’”就是议论。
B.情节一步一步推向高潮,但妹妹十分相信哥哥,“我哥哥不会丢下我不管的”为后文哥哥回来埋下伏笔。
C.小说注意悬念设计,由于哑巴哥哥的错误理解,造成人们认为是他因不愿意捐肾而逃走的猜想。
D.本文兄妹之情感人至深,比如,哥哥向妹妹说“包点骨灰回去好了,拉回去要花很多钱”就特别感人。
8.小说插叙过去“一听说要做手术,要换肾换肝,要几万块、十几万块的手术费,那些亲人就会突然无缘无故地消失”的内容有何作用?
9.有人评论说:“一滴水中看世界。本文写小人物、小故事的背后,却表现了大环境、大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07-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廷璋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即位,追册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愿推恩其父洪裕。即令召洪裕赴阙,以老病辞,就拜金紫光禄大夫、真定少尹。

世宗自澶渊还,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世宗征刘崇,以为建雄军节度。在镇数年,颇有惠爱。前后率兵入太原境,拔仁义、高壁等砦,获刺史、军校数十人。并人弃沁州二百里,退保新城,廷璋遂置保安、兴同、白壁等十余砦。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追北数十里,斩首千余级,获器甲万计。奏至,世宗喜曰:“吾舅真能御寇。”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开宝四年,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卷十四》,有删减)


[注]①周祖,指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②世宗,指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B.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C.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D.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他的尊重或供长辈称呼。
B.京,也称京师,指国家的首都。后周的首都设在开封,也被称为“东京”。
C.崩,本指山倒塌,也常常称作“山陵崩”,古时常常用来比喻帝王或皇后死。
D.开宝,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璋有识人的眼光。后周太祖郭威看上了他寡居的姐姐,想与她结为夫妻,却遭到了拒绝,但杨廷璋却看出了郭威不同于凡人的地方,力主姐姐与郭威成就婚事。
B.杨廷璋对父亲十分孝顺。后周太祖郭威即位之后,要提拔杨廷璋做官,但他坚决推辞,不去上任,而请父亲来京城任职,最终他父亲做到了较高的官位。
C.杨廷璋有军事才干。多次率后周军队深入敌境,攻克了敌方不少的营寨,俘获了--批敌军;在抵御并人进攻的战斗中,实行里应外合的军事策略,重创了并人。
D.杨廷璋为政有方,颇有政绩。宋朝建立后,他的功绩得到了官吏和百姓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他的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
(2)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
2021-07-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易水

明代   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溪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出塞

清代     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注】①《渡易水》,公元1640年,女真族统治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国内义军风起云涌,威逼京城。陈子龙过易水赴京,写下此诗。②并刀:并州刀,以锋利著名的宝刀。③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还”谐音,喻胜利而还。
14.下列对陈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情怀激荡,苍凉沉痛,表现出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是一首爱国诗作。
B.诗人由易水想到英雄荆轲,想到他的赴死壮举,悲慨之情油然而起。
C.当时统治者醉生梦死,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诗人对此用“可怜”表示惋惜。
D.女真入侵,国家危机四伏,却看不到“荆轲”挺身救国,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15.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使用的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7-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