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 高二 期末 2021-07-18 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一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

二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

三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摘自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把脉历史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存在着何种关联?

“民族的凝聚力首先是文化凝聚力,文化的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韩毓海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一个民族知道自己的来路很重要,考古学恰恰解决了我们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疑问,经过层层“抽丝剥茧”,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提供了充分证明。正是出于对文化的认同,才进一步塑造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进而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尹韵公表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是文化之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培育文化自信的资源。充分挖掘这一宝贵财富背后的文化价值,将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更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明不仅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提升了民族自信,也深刻影响着世界。钟君谈到,所有的考古学成就都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中国的考古学本身就有着深深的文化交流印记,中国的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考古学走向世界,也必然能够为缤纷多彩的世界文明书写靓丽的一笔,也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更深沉持久的动力。

“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虽处于不同空间,但总能在相同的时间轴线上相遇相融,实现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尹韵公表示,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如何让中华文明在世界面前展示出辉煌灿烂的一面,是摆在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韩毓海认为,中华文明能够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中华文明也在不断向世界输出文化精粹。新时代新机遇,当此之时,随着考古工作取得世人瞩目的新成就,更应趁热打铁,做好理论支持,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创造良好条件。

(选摘自人民网理论频道)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引发我们深思:考古学的中国气派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考古学的中国气派应该是一种宏大的气魄与气度,更可以理解为一种宽广的胸怀与情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考古学的中国气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气派。中国考古学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与高站位,其气派与胸怀的特点应该是立意高远、博大精深、集成创新、有容乃大。

中国考古因立足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历史的探索而立意高远,因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而博大精深。集成创新,就是集成国内外相关理论,使中国考古学理论不断完善、迭代与创新。有容乃大,就是摒弃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国内外优秀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观点甚至视角,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与规律的考古探索做大做强。

(选摘自何驽《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与气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铁器时代之前的各个时代的文明发展成就走在世界前列,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
B.我国考古发现可以得到实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她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她对世界文明有重大贡献。
C.我国还有很长的考古路要走:研究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方法,探寻在世界面前展示出中华文明辉煌一面的途径。
D.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主要体现:摒弃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国内外优秀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观点甚至视角,其实就是“有容乃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阐述了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论证结构是严格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的并列式结构。
B.材料二论述了“把脉历史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存在着关联”,从国际到国内具体阐述关联性。
C.材料二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被采访者的话语或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D.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中国考古学的气派,应有大格局、高站位,积极回应了习总书记提出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A.“河洛古国”遗址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这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
B.2016年经专家实地考证:杭州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距今有4700至5100年。
C.2021年6月9日,以色列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枚保存较为完整的“千年鸡蛋”,如果还有蛋黄并从中提取其DNA,将会对基因考古领域有很大帮助。
D.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4.请给“考古学的中国气派”下个定义。
5.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面对中国考古学的现状和未来,应该怎么做?请结合三则材料具体阐述。
2021-07-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坨里的暖霞(节选)

郭雪波

养畜牧村,已非如名可养畜牧了。村子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端,半农半牧早已徒有其名,养畜牧河两岸不大的草场早已开垦农耕,村北更有茫茫的“地狱之沙”塔敏查干沙带压境,基本上无处可牧而全面农耕。不过,由于血管里流动着祖上游牧基因,已经穿短装的蒙古农民们依然顽固地坚守着牧业习气,散养着些许的牛羊马驼,在田间地头河边沟岸吃草。他们穿过村北沙带,再把牲口赶进十多里外的沙坨子荒野上,那里还长着些稀疏草木,尽管如秃头上的头发一样淡而稀薄,勉强也还能养活村里那些不多的牲口。但这很麻烦,需要专人去那里住“套卜”放牧管理。“套卜”即野外窝棚。早先生产队集体那会儿,队长派出牛倌羊倌就可,现在都承包单干,谁家也不愿意出个人舍家离村住野外窝棚,遭那份罪去。

村民聚在队部空房里几夜商量,均无结果。后各家各自把牲口赶进那片沙坨子,自由散放,无专人管理,几天头上各自抽空去看一看。结果出问题了,不是牛犊难产死亡,就是羊羔让野狗或野狼给叼走,或是老牛陷进沙湖泥滩无人救助,牲口迷路走散不知所踪,被盗贼顺手牵羊牵牛。

村民们又聚集在村部协商讨论。

依旧是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人咔儿咔儿咳嗽,有人交头接耳,有人在骂人……

我来吧,我来干吧。从黑乎乎的墙角里,瓮声瓮气传出来一个干哑的声音。

大家不约而同朝那个灯光照不到的昏暗墙角望去,目光里都有些诧异,因为大家熟悉那个干哑的嗓音。

腾罗锅?是你?

那会儿,村里人还没有叫开“他大爷”这尊称,习惯喊他腾罗锅,几十年来都如此。此时人们愕然,短暂沉默。似乎谁也没有料到,村人眼里的这位半个废人,缩在墙角如一团泥巴块儿的老罗锅,此时会站出来,要接这个吃力不讨好出事还担责的脏活儿、累活儿、苦活儿。

腾罗,哦,他大爷,你行吗?

最先发话的是胡拉村主任。地方上称“嘎查达”,最早游牧人叫“嘎林达”意即火头,火长。后来所谓的“诗意栖居”,开始农耕村庄化之后,便称“嘎查达”,嘎查是村,达是长。这下,经胡拉“嘎查达”这么一叫“他大爷”,简直如金口玉言,姜子牙封神,腾罗锅从此便被尊称为“他大爷”,开了历史先河。

从那个黑暗的墙角,在人们闪开的缝隙中,接着传出那一干哑的嗓音。

差不离吧,我感觉,差不离。反正我是半个废人,干不了重体力活儿,干这活儿还差不离吧。不就是住窝棚管管牲口,沙坨子里多走走路嘛,累肯定是累点儿,操心肯定是多点儿,那也没啥嘛,也能吃得消。胡拉你小子,我不是你大爷,论辈分你应该叫我他爷爷!嘎嘎嘎!腾罗锅说完,兀自乐起来,笑声如猫头鹰叫。

是,是!他爷爷,你是我爷爷。胡拉不以为意,一脸笑呵呵。

反正,我自己个儿也养着一头母牛,三只绵羊,每天往北沙坨子里赶,天天走十几里沙坨子路,忒麻烦,倒不如去住窝棚。反正一个人的家,哪儿不是过呢?狗窝搭在哪里,哪里就是窝儿不是。

大家当然知道他是个老光棍儿,还记得他上小学没变罗锅之前曾说过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大了我要娶龙金花做媳妇!龙金花是村主任的闺女,有名的小美人,后来嫁了城里干部。年纪大些的常拿这话逗老罗锅,他却很自豪当年那么小就说过如此野心勃勃的话,只是时不我待成了罗锅而已。当然,眼角也流露出些许别人不易发现的惆怅、忧伤、落寞的神色。

气氛压抑已久的队部屋子里,此时活跃起来,开始变得热烈。

他大爷,腾大爷,你可是救了大家伙儿啊,忒好咧!你是我们全嘎查的好大爷!

只见那位突然变成他大爷的腾罗锅,不动声色,干哑嗓子又发话了。

你们别急着拍马屁,先听我说。他拉长了声音,扫视鸦雀无声的屋里光景,咳嗽一声接着说道,我这大爷,嘿嘿,还有两个条件,这脏活儿苦活儿不能白干是吧?一是,我个人的村里那几亩地,请大伙儿帮着轮流料理,住野外窝棚就没空了;二是,每家每月一头牲口拿出一元钱作为报酬,当是劳务费了。我算了下哈,全村大小牲口加一块儿也就三百八十六头,每月三百八十六元,现如今这点钱不够塞牙缝的,大家说是吧?

是,是。没问题!这不是个事儿。村主任胡拉首先表态。

腾大爷,你可真行啊,小账算得也门儿清,不含糊嘛!大家一边鼓掌,一边玩笑。

就这样,众人一致通过。从此,养畜牧村自报放牧员“他大爷”诞生,横空出世。忘了说了,腾罗锅全名叫腾拉嘎,清澈之意。

那夜晚、大家突然感到昏暗的队部土房顿时亮堂了许多如压在胸口的大石搬开一样,畅快无比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散养的牛羊马驼,需要有专人看管。早先生产队集体那会儿,队长可以直接派人去;现在都承包单干,谁家也不愿意出个人去那里住“套卜”放牧管理。
B.“腾罗,哦,他大爷,你行吗?”称呼的变化,明显看出村主任对“腾罗锅”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更多的原因是“腾罗锅”愿意接受看管牲畜的事。
C.“腾罗锅”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担当起看管牲口责任,吃得了别人吃不了的苦,全村人都觉得“腾罗锅”“可是救了大家伙儿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D.腾罗锅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请大伙儿帮着轮流料理那几亩地,二是每家每月每头牲口一元钱作报酬,可以看出他精于算计的性格特征。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村民两次协商讨论放牧管理的事情,有详有略,前一次在队部空房里几夜商量,均无结果,属于略写;重点突出第二次。
B.“我来吧,我来干吧”和王熙凤出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写法有相似之处,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能突出人物。
C.本文塑造“腾罗锅”形象时,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淳朴、善良又甘于吃苦。
D.小说融入了大量方言,如“差不离吧,我感觉,差不离”,还有对“嘎查达”“腾拉嘎”等的介绍,这增强小说的地域特色。
8.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9.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请结合本文谈谈文章是怎么体现这点的。
2021-07-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B.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C.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D.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兄:伯父或叔父的儿子,而年长于已的堂兄;作为称谓,单独时用可辨辈分、性别、长幼,亲疏。
B.博士:官名,秦代兼有礼官性质并典守图籍,汉武帝时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
C.字:又叫表字,本名以外表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冠礼、女子16岁笄礼后取字。
D.禁中: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也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也作“禁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出生不幸,但学习刻苦。他三岁丧父,寄养在亲戚家;从小学习儒家经典很自觉刻苦,不需要奖励督促,后中进土。
B.韩愈任职多地,因进言被贬。他历职多地:曾镇守大梁、为徐州宾佐、任江陵掾曹等,上书千言而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C.韩愈仕途不顺,但还被赏识。他多次遭受排挤贬黜,但宰相同情赏识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改任他为编写史书之职。
D.韩愈傲权兴教,常资助亲朋。他傲视权门豪士,把兴名教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亲朋的孤女多达近十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洎举进土,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②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14.韩愈为何被改任为“太子右庶子”?请根据文意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①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②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山城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诗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从而流露出孤寂无聊之意。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而“日日”“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遭贬、刘向父子退而讲经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整诗借秋而兴,意境沈宏。本诗以秋风萧瑟起兴,从不同度表现了诗人悲壮苍凉的思想感情,与《秋兴八首(其一)》无异。
16.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021-07-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