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2022级)7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08-05 1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老的历史走来,人类越来越普遍地生活在中心化组织的模式里。所谓中心化,就是人类主要的社会活动,都围绕某个中心来进行。所谓人际关系,在现代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个人与中心的关系,尽管表面看是个人与个人在打交道。

中心中心化模式里扮演核心角色。以银行为例。这个中心运用自身信誉,吸收存款人的资金,贷放给借款人。从资金运动角度看,银行是桥梁,连接起了存款和借款。从信息流动角度看,银行隔离开了存款和借款,建立的是银行和存款人、借款人之间各自独立的关系。同时,银行以金融服务、安全保障等方式,获得这些个人信息。此时,银行不只是金融机构,也是可信赖的组织,还是信息中心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这些聚合并存储在中心的个人信息巨量增长。它们可以用来描述人的面目、理解人的思维和预测人的言行,这就是 大数据。对于中心的事业,大数据是服务上的帮手,管控上的一种工具,商业上的一笔财富;但对于个人来说,则是潜在的隐私威胁,莫名的自由剥夺,以及无形的财富丧失。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中心化的模式,大有中心可能凌驾于个人之上无法无天的意味。

中心化模式存在为时颇久了,只是到现代格外发达。它自有存在的理由和历史定数。一方面,中心构建起了人与人之间日益扩展和深远的联系,人类的社会生活更为丰富、便捷和自由,相距遥远和完全不相识的人都可以通过可信的中心进行交往;另一方面,中心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具有自我内在运行的逻辑、价值边界和约束机理,以及外部社会的支持和制衡力量。通俗地说,中心化的模式,在促进人类福祉的同时,尚有历史规定的伦理道德边界或底线,还有法律规则的清晰界定。但由于中心就是坏或恶问题的源头,伦理道德和法律规则是没有消解源头之力的。

人类思维逻辑的使然,技术进阶的提示,对于好的社会生活模式的向往,自然地导向了去掉中心的技术性模式构想:能不能有技术主导的社会生活模式,它只唯一地带给人类福祉,并不存在任何中心的掌控而出现那些坏或恶的事情?

区块链的技术模式便应运而生。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模式而非技术,它结合了密码学、数学、计算机和网络科学等多门学科的技术,构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综合运用体系。但这种创造并非出自某个学科领域,而是多种学科领先技术综合应用的升华,因此,区块链属于系统工程学意义上的创新,并非某种学科理论的突破。同时,它并非绝对安全。

区块链技术模式的主要功能,就是去中心化多中心化,它具有淘汰当今世界中心化模式的明确指向。去中心多中心显然含义不同。前者是否定性的、革命性的,针对现行的模式;后者是肯定性的、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创造——区块链的目标是,以综合技术的应用,重构人类社会无中心多中心的基础网络:眼前的中心将土崩瓦解,网络的各个节点将各自自为中心;技术规则成为网络运行的最高律法,技术平台成为连通个人交往的基础设施,技术程序则成为人们交往的信任保障;个人在区块链的网络上 匿名地存在和交往,没有身份暴露之虞,没有财富丢失之忧,更不必担心自己在网络上被监控而剥夺自由;个人的信息不再在任何中心存储,而是分布开来,真实地记录和存储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上,可以追溯但无法篡改,成为后续生活的依据和交往的基础。

让我们推测一下银行的未来,卜算其他中心的命运。在区块链模式下,存款人和借款人转变为余钱人缺钱人,基于可信的技术模式,交易双方不必用真实身份融通资金,都匿名活动,只要技术模式认定他们真实可靠,没有任何一方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而且直接融资活动的信息,将永久地存储在网络上,公开透明,成为下一个融资活动的基础。既然资金融通无须第三方信用监控来保证,银行中心必然终结。毫无疑问,一个没有任何中心的社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摘编自陈彩虹《天上掉下个区块链》,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心化”模式可上溯至古代,促进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不断增加福祉的同时,它始终有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可能。
B.虽然“中心化”模式接受着来自伦理道德和法律规则的双重约束,但人类始终不能杜绝它损害个人权利的现象出现。
C.区块链不是一种技术,而是全新的技术综合运用体系,因此,它的“全新”只是应用层面上的创新,而非理论创新。
D.区块链既是“旧世界”的毁灭者,也是“新世界”的创造者,它将以多节点的运行模式从多个方面为人类带来福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留意我们的日常生活轨迹,我们大多流转在“中心化”机构中,从早到晚,不过是从此中心到彼中心而已。
B.人们对彼此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渴求,通信技术地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心化”模式的不断发展直至格外发达。
C.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担忧个人的隐私安全,希望自由不被剥夺,开始反思并产生了舍弃“中心化”的想法。
D.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中的不断运用,社会中现有的组织机构将会全部消失,人人都是节点,人人都是中心。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心化”模式的一项是(     
A.张三口渴了,在路边小店买了瓶矿泉水。
B.张三生病了,找隔壁邻居要了片感冒药。
C.张三饥饿了,用外卖软件订购美味食品。
D.张三担心了,向学校老师咨询教育方法。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有人指出,区块链技术是乌托邦(美好而不切实际的设想),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画师

傅菲

师傅说,带你去一趟楼村。东锦坐在自行车后座,不敢问去干什么。师傅也不说,埋头骑车。骑了半小时,到了一个大村子,又拐入一条很狭窄的弄堂,停在一栋青砖瓦房前。屋里人出门迎接,说:八十多岁的人了,相片也没留下一张,和顺师傅,辛苦你跑一趟了。

屋子不大,有些矮,屋内阴沉沉。东锦,进来吧。师傅喊了他一声。他犹豫地应了一声,拄着拐杖,撇着脚进去。师傅在厢房门前,端给他半碗酒,说:嗍几口。他接过碗,酒进喉咙,针尖一样刺蜇咽喉。东锦看见一个头发散乱的老婆婆,躺在床上。一只黑白毛色的花猫在老婆婆身侧,轻轻叫唤,莹白的烛火在跳动。要画的是一个孤寡老人,离世已四天了。老人是被一个广丰人发现的。中秋刚过没几天,广丰人来收鹅毛鸭毛,推开门,发现老人没了鼻息。

师傅把老人的头发往两边理顺了一下,细看一会儿,再用一张白布盖了老人全身,反身骑车,回了镇里。东锦不明白师傅为什么带自己去楼村,但他怎么也忘不了这一天。

第一次随师傅去死者家作画,东锦只有二十三岁。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成了镇里唯一画遗像的人,在他师傅离家之后。

一天下午,一个三十多岁的矮个子女人,扎两条粗粗的柳辫,穿一双黑头布鞋,鞋头缝了一块四角白布,站在门口,声音颤颤地说:东锦师傅在吗?

有什么事吗?东锦从窗户里探出头,瞧了瞧来人。

女人来到窗户底下,低声说:我想请你画个遗像。

我没画过遗像。

帮我画一张吧。我得给我男人留一张像。女人哀求他。

你用照片放大,挂起来一样的。照片更真实。现在大家都用照片作遗像了。

我男人没留下照片。女人抹抹眼睛,慢慢低下身子,蹲在地上,低声地哭了起来。

东锦默默抽了根烟,说:我跟你去吧,试试看。假如走相了,不能怨我。

她男人是上午断气的。她男人在一家石材厂磨花岗岩面板,干了八年,患上了尘肺病,治了一年多,还是扔下三个孩子走了。三个孩子畏畏缩缩地站在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婆婆身边,呜呜呜地哭。盖在男人身上的白布,显得空荡荡。

他对扎柳辫的女人说:给我倒半碗酒来。闭着眼睛,他一口喝干酒。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撑着床架,坐在床沿。他看见床头墙上,贴着一张鸳鸯的剪纸,尚未完全褪色,窗台的收音机被红布盖着。他摸出一支烟,捏了捏,又把烟塞回烟盒。他的手轻轻地盖在男人脸上,他的手长久地盖在男人双眼上。他的泪水,泡泉一样涌了出来。

他坐在房间里,静静地坐了两个时辰,也下不了笔。他看着窗外黑幕般的田野,男人的面容清晰地闪现在他脑海里。但他不能那样画。那是一副久病的面容,他不能把这副面容作为遗像传给死者的后人思念、供奉。死者是一个满面忧愁的人,是一个无数事未了的人,也是一个尽责的父亲,是一个尽职的丈夫,是一个体格强壮的石材厂工人,是一个常年外出谋生的人,更是一个有许多美好愿望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有一副什么样的面容?东锦想象着这副面容。死者患病前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身材魁梧,目光温和,皮肤粗糙,神态憨厚,性格坚忍……于是,他画出了开阔的面部轮廓、粗粝的眼眶、宽厚的嘴唇……

画完画稿,天麻麻亮了。他把画稿镶嵌进了木质玻璃框。这是他画的第一幅遗像。早早地,弟弟骑车载着东锦去了女人所在的村子。女人抱着遗像,身子哆嗦着,号啕大哭。

是的。东锦从没想过自己会去给人画遗像。他以为师傅画遗像,仅仅是当作糊口的手艺,和画年画是一个理。他学过八年素描和水粉,他学的是应用美术,他不擅长人物画。但他看到扎柳辫的女人蹲在墙角抹眼恸哭的样子,已无法拒绝。人离世,最后的面容,浓缩了一生的经历。作为一个画师,他要为他呈现一幅最生动也最美好的画像。

他喝了一口酽茶,回想起师傅离家前的话:每一幅遗像,如一扇黑暗之门。进入黑暗之门的人,在夜空中以星星的名义显现。透过门孔,可以看见火光、海洋和环形山。他的眼眶又红了起来。

(有删改)

文本二

空屋子

贾想

一个人死了

他的屋子还活着

空荡荡地

站在雾中,雨中,雪中

失去了喧哗

屋子便瘦下来

瘦成更加沉默的事物:

一棵树,一株草,一抔土

不断缩小,在人的眼中

最后瘦成一滴眼泪

在深夜,被想念屋主人的女人

偷偷抹去

又滑落了下来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写东锦的师傅只顾着“埋头骑车”,既是因为他将要面对逝者而感到内心沉重,也是出于他对自身工作的尊重。
B.女人穿双黑头布鞋,鞋头缝着块四角白布,表现了女人简朴的形象特点;“声音颤颤”表现了她面对陌生人时的局促心理。
C.东锦长时间静坐,是为平复心中的百般滋味,更是为了更有温度地作画,体现了他“‘神似’而非‘形似’”的绘画追求。
D.借由自身经历,他终于明白师傅画遗像的真正原因,而自身也愿意如师傅般为他人画遗像,所以结尾处“他的眼眶又红了起来”。
7.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成了镇里唯一画遗像的人,在他师傅离家之后”,运用变式句,强调他有了新的身份,暗示他对生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B.文本一描写不同逝者的居室环境,第一次描写主要是为了营造氛围,烘托心情;第二次描写则旨在呈现这一家人对生活的态度。
C.文本一第二段的语言风格多样:部分用语生动形象,如“针尖一样刺蜇咽喉”;部分用语贴近现实、极具生活化,如“嗍几口”。
D.文本二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着重书写一个男人生前居住的屋子多次缩小、存在痕迹逐渐被淡化的过程,将情感蕴藏其中。
8.东锦第一次独立画遗像,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
9.文本二是“残酷与温情并存”,文本一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综字伟则,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黄武八年夏,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综为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乃伪质为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综已入为侍中矣。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弥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觉伏诛,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乃解。综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之责也。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评曰:胡综,孙权之时干兴事业者也。综文采才用,各见信任。

(选自《三国志•胡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B.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C.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D.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11.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即“从事掾”,原指汉末刺史自行辟任的属官,后泛指一般幕僚随从。
B.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太后的称号,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
C.建业,即南京,六朝古都,亦称吴门,三国时孙权定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D.大辟,俗称砍头,殷商时与墨、劓、剕、宫合称五刑,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综幼年凄苦,幸遇明主。他少年丧父,避难江东;年龄稍长,受到孙策赏识,伴孙权读书,在孙策死后,他又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重用。
B.胡综能武善治,才华出众。他募兵六千,生擒叛将,军功不俗;他撰写了不少诰令和外交书信,又献策杜绝官员奔丧现象,为政高超。
C.胡综眼光独到,知人善任。隐藩自认堪比东方朔、祢衡,朱据等认为隐藩有高才;胡综却认为他才华不够,只能做小官,后隐藩反叛。
D.胡综官运亨通,深得宠信。他做过金曹从事,多次升迁,成为侍中,封乡候;喜好喝酒,虽然酒后失态甚至打人,但并未因此受责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
⑵事觉伏诛,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乃解。
14.陈寿评价胡综“文采才用,各见信任”,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文章如何表现胡综的“文采”。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接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注】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这里指鹭鸶居所。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翘足独立的动作、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发了后面的议论。
B.刘诗首联赞美鹭鸶,中间两联运用拟人、虚实结合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C.刘诗尾联用“会”字表达鹭鸶脱离“摩霄”“苇丛”这种生存环境的强烈愿望。
D.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画面,但它们都借吟咏鹭鸶寄寓情怀。
16.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8-0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2022级)7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