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2-10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社会中,“算法”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以算法推荐、算法分析、算法决策等方式无缝接入社会生活、深度参与资源配置、拓展调整社会格局,已成为数字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算法推荐”成为社会信息传播新范式。“算法”是互联网信息分发的重要工具,精准对位的信息推荐,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信息分发模式,适配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户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客户黏性提高了社会信息的流动效率。但是,将“算法”作为信息推荐的模式会过滤掉多元信息,用户将被困于信息茧房中。

“算法分析”改变民众认知与生活逻辑。商家可以根据以往市场销售、用户分布、用户兴趣点等对未来销售作出预判,进而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市场推广,在未来,用户对于商家来说是可被认知的。算法系统强大而高效,它通过不断纳入和完善影响因素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用户慢慢接受并开始享受这种“定制化”生活方式,同时却产生了“大数据杀熟”“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等算法偏见问题。

“算法决策”支撑政府社会治理的向度。算法与大数据被赋予提高治理的透明性、公平性、有效性等使命,算法决策能辅助政府提升治理的精度与效率。政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运用算法高效率排查四类人员,用看得见的数据迅速控制疫情。然而,在政府依托算法进行治理的同时,算法对于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同时,算法鸿沟也会拉大社会距离。

我们正处在一个“算法无处不在的社会”,算法在给我们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相伴而生了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算法鸿沟等一系列问题,这是技术风险,同时也是治理风险,需要全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进行治理探索。主流价值导向“引导”算法。增强主流价值导向在算法推荐中的优先权,增强主流价值内容在信息分发中的比重,用内容的创新性、多样性对冲用户个性导致的单一性,为用户提供多元的信息环境。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可充分发挥自身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借助算法推荐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主流价值导向的精准化、个性化、趣味化传播。

法制规范化解算法风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互联网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务法律规范体系,《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互联网内容生产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进行科学有效地针对性监管,但相较于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的法律规制和制度规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其中关键是要明确法律规制的客体和本体。其一,明确将算法使用者、运营者作为规制的客体。算法本身是一种自动学习、自动决策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算法享有“技术中立”的地位,算法的使用者、运营者赋予算法一定的使命从而使其产生效用,因此法律规制的前提是要将算法使用者、运营者置于规制的客体位置,法律规则的设置要围绕着算法的使用者、运营者展开。其二,明确将算法技术性权力的运用作为规制的本体。数据是算法的“根”和“源”,算法是通过对数据的利用而形成的规则和权力。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个人数据权利的主张,厘清数据的权利边界,制止算法技术性权力的无序扩张,这是法律法规体系分层、细化的关注点。

技术和伦理消解算法权力。技术带来的风险还需要技术的进步来解决。算法黑箱造成的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需要通过提升算法的透明度来解决。提升透明度并不是要公开整套算法的模型和过程,甚至侵犯其商业隐私和知识产权。重点是要对算法进行解释,提高算法的可读性,让用户知晓平台用了哪些数据、做了怎样的分析,甚至算法可能导致的后果也要做说明,使得用户对如何规避算法推荐的风险有清晰认知。算法推荐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来源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要纠偏算法推荐带来的认知窄化,就要扩大算法推荐的信息范围,通过反向推荐、尝试推荐等手段,推荐一些用户平常不怎么关注的信息,增强内容供给的异质性和多元化,进而消解信息茧房带来的意识形态极化风险。

(摘编自冀翠萍《规制数字社会运行的“算法”权力》)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必须由主流媒体控制与引导,才能确保主流价值导向在算法推荐中的统治权。
B.目前,算法的法规制订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规范建设还难以跟上算法技术的发展。
C.算法的根源是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分层与细化也必须要注意厘清数据权利的边界。
D.提升算法的透明度,有利于有效地消除算法黑箱所造成的过滤气泡和信息茧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指出“算法”已经全面融入社会生活这一现实,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算法”的相关论述。
B.文章对“算法”的新方式——“算法推荐”“算法分析”“算法决策”逐一进行解读,论述其弊端。
C.文章的后半部分就“如何让全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进行治理探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了“算法”的相关问题,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以不同方式融入生活是社会发展到数字社会时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
B.“算法推荐”使粗放型信息分发模式得到改变,也让商家无法摆脱信息茧房。
C.“算法分析”有利于商家进行“大数据杀熟”,而对其他用户则毫无意义。
D.“算法决策”能辅助政府提高治理的精度与效率,但没有关注个人安全问题。
2021-12-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业内指出,2020年以来,加快推进新基建的政策暖风频吹,为智慧物流的加速发展开启了更大空间。新基建的全力推进,特别是5G技术的加速应用,将全面打通智慧物流闭环。

不过,目前,智慧物流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补齐。一是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二是目前不少物流细分厂商还在各自为战,缺乏行业合作,这不仅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也会造成标准不统一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体验。

(摘编自班娟娟《政策发力   新基建助推智慧物流布局加码》)

材料二:

材料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也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意味着未来,我们将更多依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在“双循环”格局下,外需也将不断扩大,内外需的增加迫切需要建立服务“双循环”的现代流通体系。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动着物流大脑完善,催生智慧物流。它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连接在一起,让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实体商品流动全面互通,并融为一体,由此,智慧物流将成为经济双循环的连接器。

摘编自《智慧物流将成经济双循环“连接器”》,《科技日报》)

材料四:

“智慧物流”是以智能硬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智慧化协同,提升物流运作水平和效益的现代化物流模式。

九三学社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尤其是智慧物流建设,对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见,强化智慧物流在规划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十分必要。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强化智慧物流在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大循环中的各物流环节的引领作用,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城市地下物流配送和“互联网+”高效物流等新模式、新业态,发挥智慧物流在补短板、降成本和增效益中的引领作用。

当前,在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中,是否具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实例?答案是肯定的。国内京东物流全面投用的智能物流中心——东莞亚洲一号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地区最大的一体化智能物流中心,其大规模应用了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发的“智能大脑”更是具备调度、统筹、优化以及数据监控全方位功能。

对此,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全方位夯实智慧物流的基础。打造集物流体系运行监测、安全监管和数据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全国物流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的平台建设,为企业整合利用物流资源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智慧物流发展?九三学社中央提出,鼓励智慧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融通合作,优化智慧物流的创新建设与运营模式,营造创新要素集聚、市场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产业环境。当前高端物流人才缺口较大,物流人才培训机制有待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大量运用到物流领域后,无论是无人机还是自动装卸的机器人,在取代大量人工作业的同时仍然需要专业人才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

(摘编自马雪彧《九三学社中央:让智慧物流为美好生活加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3月至6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持续上涨,显示出中国物流业务活动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B.中国AGV市场新增量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高达163.9%,这之后至2019年逐年下降,2019年仅有12.8%。
C.当前,智慧物流建设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少物流细分厂商还在各自为战。
D.2020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新基建的政策暖风频吹,促进了智慧物流加速发展,智慧物流体系将更发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基建的全力推进,特别是5G技术的加速应用,使智慧物流闭环全面打通,物流已成经济双循环“连接器”。
B.在“双循环”格局下,内外需的增加为服务“双循环”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助力。
C.亚洲地区最大的一体化智能物流中心——东莞亚洲一号是我国智慧物流发展中唯一一个成熟的应用实例。
D.智慧物流以智能硬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智慧化协同,完全取代了人工作业。
6.在推进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方面九三学社中央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
2021-12-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呀么二郎山

查干

那个年代的歌曲,我说的是20世纪50年代,很少“娘娘腔”,更无扭捏作态相,有的是雄浑、开阔、高亢与抒怀。一开腔,便使人血脉偾张,豪情干云。在全国开唱,并很快家喻户晓的《歌唱二郎山》,就是其中一首。这首歌洛水作词,时乐濛作曲,我记住了他们,历史记住了他们。二郎山和二郎山隧道,成为时代的名片,成为新中国的名片。

其实,二郎山在川地的山脉里,只算作小弟弟,海拔不过3000多米,然而它的名气胜出了那些兄长们。为何?就因为一条进川藏的大动脉——川藏公路。

二郎山隧道长,不是一般的长。它位于四川雅安市和甘孜州交界的二郎山,起于天全县,止于泸定县,全长约8600米。二郎山隧道不仅仅是一条隧道,它包括二郎山隧道、别托山隧道和平沟大桥等。穿越二郎山,变天堑为通途,一直是当地人的梦想,也是中国的梦想。因为,那种延续了世世代代,用双脚、用骡马驮运着翻山越岭的方式,太过艰辛,甚至有丢掉性命的危险。新中国的诞生,为这一梦想的实现铺平了道路,创造了条件。翻看当年《解放军画报》上的一帧帧老照片,就可以了解个大概。

那时,参加修筑公路的是解放军第十八军。年轻的士兵们,身穿十分单薄的棉衣,身上绑着长长的绳索,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錾子,一个人挥着铁锤,挥汗如雨,碎石炸山。当时的情况是,除了这些简单工具之外,再无任何大型机械设备可用。就在如斯艰苦的条件下,解放军勇士们仅用四年时间,便修通了2000公里的川藏公路,谱写出一曲时代赞歌。同时,有几千壮士为之捐躯。可以说,他们的热血,染红了这条生命脉络,也染红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和格桑花。走过这条高山公路的同胞们啊,请脱帽、默哀,不要忘了为烈士们泼洒一杯祭酒,以此来感念他们的功德,这是为国为民所付出的生命的代价。

那一年的十月,我们一帮作家诗人,路经二郎山腹地,前往喇叭河风景区,其间,去探访闻名中外的二郎山隧道和大渡河上那一座寒光映天的铁索桥。当车队驶入宁静美丽的天全县境内,我们便开始与淑女般的青衣江一路相伴携手而行。她缓缓流动的绿漪清波和不时掀起的白色浪花,仿佛触动了我们最为敏感的那一根神经。山坡上,谷地里,一片接一片的五角枫叶和黄栌叶,深情地红了,默默地点燃于万里长空。山色斑斓如画,犹如丹青涂抹,使人联想到童话与梦境。我们一行出发前,制作了一个小小的花篮,备有几瓶当地老酒,停车于二郎山隧道口,走向刻着《歌唱二郎山》歌谱的宽大石碑下,右手抚胸,伫立默哀,祭为川藏公路的修筑而献身的英烈。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英灵,仿佛还在,在不远处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并于肃穆的山风中,在轻轻地喊山,在抒怀,在向我们微笑。那座高大的石碑,仿佛坐落于历史深处,几十个春秋的风霜雨雪,并未抹去它的色泽与元气。于是,我们同声唱起《歌唱二郎山》来: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古树哪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

羊肠小道哪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

下决心,坚如钢,

誓把那公路呀,修到那西藏。

…………

我们唱得虽不专业,但真诚,是发自肺腑的祭奠。我们的歌声,在千山万壑中久久地回荡着。与此同时,有一片峰顶之云,速速地在下沉,似在脱帽。有几只褐色山鹰,在山空盘旋,有时停翅,有时慢慢地滑翔、若有所思俯瞰着大地。在这样的荒山野岭之地,在这样的庄严时刻,有一种肃穆之情、升腾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或许应该再度默念“不忘初心”这个平实而庄重的誓言。

二郎山,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离此不远,就是大渡河。大渡河,在川地也只算作小妹妹,然而,一次著名的战斗,使它陡然成为名川。那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跨过铁索桥,强渡大渡河——他们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铁索桥即泸定桥,又名大渡桥,始建于清康熈四十四年。桥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是一处历史古桥,因“飞渡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于世——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为证。因为这些,山魂水魄才有了崭新的内涵,充实着我们的心灵。

晚秋时节的喇叭河,就在不远的前方,那数不清的高树鹰巢,那庞大的水鹿群,那玉石般的潺潺水流,还有那红透山野的五角红枫与黄栌树,在等待着我们。我在心里默默地道别,再见二郎山,二呀么二郎山。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时代名曲《歌唱二郎山》,引出二郎山与二郎山隧道,再由一句巧妙的设问引出川藏公路,这样步步推进,引人入胜。
B.文章叙写解放军第十八军勇士们修筑公路,着重描绘了年轻的士兵们身绑长绳,吊在半山腰上劳作的场景,画面感人至深。
C.作者呼吁走过川藏公路的同胞脱帽、默哀、祭酒,呼告的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对为修路捐躯的壮士的崇拜与景仰之情。
D.青衣江的绿漪清波缓缓流动,五角枫叶和黄栌叶一片火红,山色如画,与荒草遍山的二郎山形成正反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8.文章叙写《歌唱二郎山》的唱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为什么说二郎山和二郎山隧道是时代的名片,新中国的名片?
2021-12-10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贵乡长弘农魏德深,为政清静,不严而治。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者旁午,责成郡县,民不堪命;唯贵乡里不扰,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元宝藏受迢捕贼数调器械动以军法从事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官吏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听随便修营,官府寂然,但若无事,唯戒吏以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民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县民爱之如父母。宝藏深害其能,遣将千兵赴东都。所领兵闻宝藏降李密,思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返。或劝之降密,皆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何忍弃去!”

河南、山东大水,饿殍满野,炀帝诏开黎阳仓贩之,吏不时给,死者日数万人。徐世勣言于李密曰:““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更得黎阳仓,大事济矣。”密遣世勣帅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会元宝藏及洹水贼帅张升共袭破黎阳仓,据之,开仓恣民就食,浃旬间,得胜兵二十余万。武安、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相继降密。窦建德、朱粲之徒亦遣使附密,密以粲为扬州总管、邓公。泰山道士徐洪客劝密曰:“乘进取之机,因士马之锐,沿流东指,直向江都,执取独夫,号令天下。”密壮其言,以书招之,洪客竟不出,莫知所之。

丙辰,冯翊太守萧造降于李渊。将佐复推渊领太尉,增置官属,渊从之。时河东未下,三辅豪杰至者日以千数。渊欲引兵西趣长安,犹豫未决。裴寂曰:“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恃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矣。”渊从之,留诸将围河东。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宝藏受诏捕贼/数调器械动/以军法从事/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官吏/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B.元宝藏受诏捕贼/数调器械/动以军法从事/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官吏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C.元宝藏受诏捕贼/数调器械动/以军法从事/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官吏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D.元宝藏受诏捕贼/数调器械/动以军法从事/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官吏/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古代以闾右借指贫苦人民,以闾左借指富豪。
B.丙辰,“丙”是十天干之一,“辰”是十二地支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
C.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后泛称京城附近地区。
D.河东,黄河以东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一般认为尧、舜、禹时代的都城皆在河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在贵乡任职时,治政清廉,对民众宽容,很有政绩;在辽东之役时,只贵乡县没有受到骚扰,能供给所要求的。
B.魏德深对民众很关爱,他告诫官吏们完成征调任务即可,不必超过其他县,而使百姓劳苦,百姓们爱戴魏德深如同父母。
C.元宝藏投降李密时,魏德深所率士兵也打算投降,但考虑到平时受了魏德深的恩惠,于是都流着泪不忍心弃他而去。
D.李密听取了徐世勣的建议,派徐世勣等袭取黎阳仓,并在那里据守之后让百姓随便来吃粮,这让李密获得了广大兵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更得黎阳仓,大事济矣。
(2)密壮其言,以书招之,洪客竟不出,莫知所之。
2021-12-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