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泉州市科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期中 2021-12-07 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全球化”的论调甚嚣尘上。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的时代和固有的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一些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其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消费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摘编自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人民日报》)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经济全球化使地域文化不再相互隔离,促进了文化领域的交流互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促使人们开始寻找某些共同的文化价值和评判标准,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可以相互交织,但并非完全重合。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文化的交融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文化的多元性现实。

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但更多地包含着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它不可能是文化的彻底“西方化”,而是多种文化通过冲突和对话形成新的文化格局。文化交流的过程,有人称之为文化的“濡化”,即任何两个不同文化的群体甲、乙发生接触时,甲可能从乙那里撷取文化要件,乙也可能从甲那里撷取文化要件,当这两个文化不断发生接触而扩散时,便是“濡化”。

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全球化遇到不少问题。一些人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部分发达的西方国家强行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以便在文化和思想上影响甚至同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但在具有强大内聚力的地域文化那里,西方文化并不容易占主导地位,地域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特质,决定了地域文化的非屈服性。文化全球化不可能、也无法淹没地域文化,反而更加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对地域文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曾指出:新型世界文明的主要潮流,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综合创新,从而创造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文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开始趋向全球化,但全球化并不代表着地域文化的消融,文化多元成为一种必然。当然,地域文化要想健康发展,不仅要坚守自我,也要积极吸收全球文化先进、科学的内容。

(摘编自方浩范《对文化全球化与边缘文化的思考》,《长白学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全球化”成为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是因该论调脱离了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固有的文化传统。
B.否认文化差异,推动文化趋同,不仅会泯灭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还会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C.文化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文明间的矛盾冲突与对话交流都是形成新文化格局必不可少的途径。
D.全球化的时代中,人们开始寻找跨文化的共同价值和评价标准,这不可遏制地造成地域文化特质的丧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文化全球化”只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它并没有成为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B.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成为消费主义的拥趸。
C.材料二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下,文化间的交融和文化的多元化现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D.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难以避免,地域文化想要健康发展既不能抛弃文化传统,也不能固步自封。
3.下列不属于文化“濡化”现象的一项是(     
A.唐时长安成为国内外的政治文化中心,域外音乐传入中原,唐《十部乐》中八部来自国外,并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接受。
B.日本以《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拿破仑法典》为主要法律渊源,编制本国《民法典》,结合日本社会实际进行多次修改。
C.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九叶派的诗人尝试以古典诗词传统去消化融汇西方现代诗艺,孕育了他们别具一格的现代诗风。
D.2012年春节,时任英国首相的大卫·卡梅伦用汉语说“恭喜发财”,向在英国、中国以及全球的华人发出新春的祝福。
4.材料一的论证思路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两则材料对“文化全球化”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

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

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

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

先生。我答道。

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

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

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

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

我笑了。

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

跟我走……!

为什么?我镇静地问。

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

为什么?我又问道。

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

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

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

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

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

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

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

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

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高兴兴的。

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

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

我们走进一问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

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

职业?

普通同志。我答道。

被捕前干什么?

囚犯。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

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

当时的罪行?

高兴的面孔。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讲明白!预审员说。

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

刑期多久?

五年。

表现?

不好。

原因?

服劳役太少。

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

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

(潘子立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无所事事,只有站在港口看海鸥。巡逻的警察也正百无聊赖,注意到我游手好闲。因此我被捕。
B.我被套上铁链,原因不止在于我的“悲哀的面孔”,所以无论我如何解释,也不可能逃脱被抓捕的厄运。
C.我因违法被带到了警局,看到路上的人们个个高高兴兴。可见警察秉公执法,社会秩序井然。
D.先因“高兴的面孔”被判五年,后因“悲哀的面孔”被判十年,表明我被命运捉弄,难逃厄运。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既写出了“我”悲喜交加的复杂表情,又为后面“我”的被捕作了铺垫。
B.“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
C.结尾处“我”不想要面孔这"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耐人寻味。
D.小说以小见大,其夸张、漫画式的手法与《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8.小说描写我受审的场景时多用短句,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1-07-09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曰:“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

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

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

(节选自《元史许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B.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C.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D.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省,古代中枢官署名。元朝以中书省总理天下政务,于各路设置行中书省,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
B.屯田,利用农民、商人或戍卒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屯田有民屯、商屯、军屯之分。
C.考满,指官吏的考绩期限已满,亦常为任满。旧时考察官吏政绩,结合地方政务繁简状况,作为评定和迁调的标准。
D.舍,即馆舍,文中指招待宾客供应食宿的房舍、客栈等。文中许楫请求教化率兵退回馆舍,等待柯三八等前来投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楫形容魁伟,才思敏捷。世祖诏问,他回奏自己不是秀才科目出身,却会努力做优秀人才,世祖认为他善于应对。
B.许楫重视农耕,相机进言。他在路上碰见安西王相商挺,劝谏商挺募民屯田,可给王府带来收益。建议被朝廷采纳。
C.许楫办案细致,不伤无辜。他任江西道提刑按察使期间,仔细查问郭昂部下俘获的董旗叛众,释放良民六百人回乡。
D.许楫声名卓著,民众服膺。徽州百姓因饥荒,占据险要之地为寇,与官兵相持。许楫孤身前往招抚,叛军立刻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
(2)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
14.柯十八等人最终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完成下列小题。

广谪仙怨

(唐)窦弘余

胡尘犯阙冲关,金辂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注释:①《谪仙怨》本为唐玄宗于入蜀途中所制笛曲,词人有感于玄宗故事,因暇日撰其词,“用广其不知者”,故名《广谪仙怨》。②金辂,指玄宗的车辇。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两句运用借代的手法,叙写了安禄山造反、进犯长安,玄宗携同贵妃车驾幸蜀的历史故事,叙事简练。
B.上片用“云雨萧散”,暗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结束了,同时暗指贵妃命运的不幸。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C.“君王”句,故意设问,中有寓意。玄宗晚年昏聩,终致悲剧发生。“何日归还”,微讽纤悲,复致惋伤之意。
D.“伤心”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的痛惜之意;“回首”一句想象玄宗在蜀地回首长安,山河阻隔,暗自神伤。
16.请赏析本词结尾两句的妙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