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一 期中 2021-12-28 6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李白《________》)
(3)________,飞星传恨,________。(秦观《鹊桥仙》)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2021-12-1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诗句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面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C.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诗经》

①《诗经》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很准确。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在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②《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诗经》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不同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③我举几个例子。

④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⑤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⑥《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⑦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⑧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⑨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4.文中第一段中说,《诗经》“离我们那么近”,又说“与我们保持着距离”,它们的含义分别是:
(1)“离我们那么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我们保持着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依据是:(1)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却并无任何历史依据。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提到“采诗”说,大、小雅的出处尚无定论,其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7.完成下列填空: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________首。这些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史实和风土人情。《诗经》由风、________、颂三部分组成。
8.作者结尾说:“《诗经》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请你再从本学期学过的一篇《周南·芣苢》中,自选角度,具体分析它的美。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021-12-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