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一模 2022-01-16 6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1011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开幕式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从埃及环境部长兼COP14主席亚斯敏·福阿德手中接过COP15主席锤。时隔3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时刻”开始了。

旨在同奏全球可持续发展乐章的COP15,被赋予引领未来的重要使命。中国作为COP15东道国,被广泛认为将在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扮演重要角色。

开幕式上,短片《“象”往云南》在开场时播放,人们再次见到了几个月前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它们洗澡、漫步、吃庄稼……顽皮可爱,引发人们对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思考。这一路,人与象相伴同行,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全世界。在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看来,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生动写照,也充分说明“无论国界、肤色、种族、语言,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我们最大的公约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只有不断提高国际各方和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借力金融、立法等各种工具,在大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平衡,才能够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路径与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样本。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代表提到,在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国家中,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在“南南对话”的框架下,中国不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了如何谋求人类文明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也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中东欧区域代表也认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表现出足够的领导力。

黄润秋介绍,在非洲一些铁路沿线,中国专门修建大量动物的通道,保障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在加纳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中,还特意建立海龟孕产中心,保护并放生上万只小海龟。中国还积极推进生态扶贫,吸纳160多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的建设,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带动20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助力中国实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奇迹。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早已渗透在古老民族的朴素生活中。1300年前,在中国西南部,崇拜大自然的哈尼祖先悉心保护着茂密森林,围绕森林涵养出丰富水源。哈尼人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边依山就势,挖田取水,开垦出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

20岁的哈尼族姑娘施晓悦在开幕式上向世界介绍,哈尼人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了梯田用水的公平和谐,沿梯田而下的水,在河流中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变成降雨。人的活动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循环,反而帮助它变得更加良性,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农耕文明奇迹。

千百年来,哈尼人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让巍峨连绵的哀牢山区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460种野生动物,成为世界生物多样化的热点地区。今天的哈尼人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之中,依托生态农业和体验式旅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摘编自《“中国时刻”开启 翻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

材料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项原则’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紧密相关,高度契合。”在以“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为主题的COP15生态文明平行论坛上所做的主旨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说,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思想“天人合一”,阐释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通过对近两百年来流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反思,以及对西方主流文化视角和东方传统文化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比较,2020年魏辅文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文章认为,与仍然没有摆脱人与自然二分观点的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比,“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蕴含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更有助于扭转自然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

“对于当前出现的一些人和自然的关系矛盾应该如何处理?我们要向传统文化汲取智慧。”魏辅文举例说,比如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曾子说“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强调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李白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其意为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基于长期研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2050年“天人合一”的新愿景,即自然本身得到尊重,其规律受到遵从,其组分获得保护,人类通过对陆地和海洋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满足自身需求,以此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性并使它们归于统一。

他们同时以中国“天坛”的构建展示通往这一目标愿景的阶段性路径。其基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能力建设、概念主流化和资源调动,最主要的支柱是保护、可持续和福祉。通过这一路径到2030年,维护1/4个地球以保持完整、具有功能和连续的生态系统支持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性,同时解决其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到2040年,将这个比例增加到1/3个地球;到2050年,将这个比例增加到1/2个地球,并最终实现2050年愿景。

“当时,我们团队提出的2030年目标要稍微保守一点,因为我们的目标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务实。”魏辅文说,“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一些国家提出了30%的目标,这个目标非常好,但我们也要考虑10年后能不能最终实现。”

(摘自冯丽妃《魏辅文院士:中国正在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COP15东道国,在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 中国被广泛认为将扮演重要角色。
B.英格·安德森说,不断提高国际各方和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在大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平衡,就能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2020年,通过研究反思,魏辅文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文章认为,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没有摆脱人与自然二分观点。
D.“天人合一”的新愿景,是尊重保护自然,通过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满足自身需求,以此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性并使它们归于统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路向北的亚洲象与人相伴同行,人象和谐的画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生动写照。
B.中国西南部历史悠久的哈尼族人尊重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护、促进了多样的生命世界。
C.我们要向庄子、曾子、李白等古人学习,汲取传统文化智慧来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矛盾。
D.相比于COP15会议上一些国家提出的30%的目标,魏辅文团队提出的2030年目标过于保守。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难以支持“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项是(     
A.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B.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
C.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易经》
D.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外篇·马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人类的超越性就在于能够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构造。我们应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同一首歌

阿成

①某歌厅最近雇用了一个刘老头当勤杂工,这个刘老头老且不说,腿还有一点跛,嘴也有些碎,而且还贪杯。经理很快就不满意了。

②有一天,经理看见刘老头坐在一个包厢临门的地方醉眼迷离地抹眼泪,不禁又气又乐,便走过去问,您老觉得在这里受委屈了吗?   刘老头哭得正欢,不说话。

③经理往包厢里看,一个大腹便便头发油光锃亮的中年人正演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此公唱歌讲究作派,嗓子不错,自我感觉更好,他不老老实实照着音乐走,而是演绎成了一首摇滚歌曲,嘶哑狂放,但也挺有新意。这人唱完了之后,硬是作了一个挎枪行军的动作,舞池边上就有人吹口哨打响指,场面煞是热闹。

④经理收回眼光,你是因为这个呀,这是一首革命歌曲。刘老头瞪着眼睛,革命歌曲有这样唱法吗? 刚才唱歌的中年人此时也凑上来了,被老头满嘴的酒气熏得后退了一大步,他笑着说,应该怎么唱法?您当过兵吧? 老头点点头。中年人也醒悟过来,敢情您老到过朝鲜? 老刘又点点头。另一个小姐接着道,您杀过美国鬼子吗? 老刘愣怔了一下,摇摇头。围观的人们都哄笑起来。

⑤中年人说,您在朝鲜战场上是干啥的?老刘呼噜着鼻子说,咱是后勤兵,在朝鲜待了一个秋天,那一个秋天我们差不多都在挖坑。挖坑?您是说挖战壕吗?先前的那个小姐问。老刘说,挖坑就是挖坟。那边的冬天冷,土冻得厉害,就得在秋天上冻以前把坟预先挖好了。

⑥一个小伙子没有听清前面的话,冒冒失失地问,您给谁挖坟呢? 冬季大反攻呀,反攻不就得有阵亡吗,给咱们自己人提前备着呀。老刘抹一把眼泪,说,我们一边干活一边打赌,看谁能躺到自己挖的坑里。干活的时候我们扯着嗓子唱歌,不唱别的,就唱这首歌。多少年了,一直到现在,一听见这首歌就想起满山坡的空坟来……

⑦喧闹的包厢马上沉默下来了。

⑧沉默当然只是暂时的。此后的日子里,经理继续经营他的歌舞厅,老刘头继续当他的勤杂工。只是客人们在歌单上再也找不到那首“雄赳赳气昂昂”了。

文本二:

双关是一种“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称之为“指物借意”,实指一物,巧借他意。李调元在《雨村诗话》中称它是诗的“借字寓意之法”,借同一字,寓另一意。所以,尽管一语“双关”,而后者所“关”之意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作为微型小说运用的双关,已不是个别词语的修辞问题,它已成为谋篇布局表达内容所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一类是利用标题词语的谐音来双关。比如《向不通》既是指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又谐音“想不通”。另一类是意义的双关。它利用同一词语的多义,兼指文中彼此两件事,前者是实指,表达词语的一个意义;后者是虚指,暗示同词语的另一意义,创造出作品“复意”的深厚意蕴。比如《考》,一个“考”字,实写参加招生考试的考,从分数观点看,主人公没有考好;虚写考场上经受舞弊考验的考,在刚起步的人生道路上主人公对于道德上诚实与虚假、正直与邪恶方面的考验,却是考好了。这可以说是一场更重要的“考试”,真正决定着人一生的命运。同一“考”字,一语双关,而含意深邃,回味无穷。

(摘编自凌焕新《微型小说艺术探微》)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一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故事,以一种同样看似简单的对比方式,将读者从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带入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的年代。
B.小说以有限视角叙事,开头从歌厅经理的视角切入,用歌厅经理的口吻简洁地道出了故事发生的开端,也让读者对故事主人公有了初步的印象。
C.歌厅里的经理、中年人、小姐、小伙子等人,在听完刘老头的讲述之后“马上沉默下来了”,说明他们对刘老头所讲的有些震惊和不相信。
D.小说结尾“歌单上再也找不到那首‘雄赳赳气昂昂’了”,让顾客明白了删除此歌的原因,也借此交代了故事主人公刘老头所期待的结果。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不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从小处落笔,在平实甚至平淡的叙述中让读者感受到作品带来的震撼力。
B.第③段中,作者在对中年人演唱歌曲的情形进行处理时,以补叙为主,勾勒出故事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和场景。
C.“哭得正欢”“呼噜着鼻子”等语句写出了刘老头孩子般天真的举动,让人“又气又乐”,等弄清他哭的原因时,这些举动又显出了悲凉。
D.汪曾祺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这几乎是对小小说的苛求,但《同一首歌》做到了。
8.文本一的结尾采用了留白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结合文本二,请探究文本一的标题“同一首歌”的双关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之伐北匈奴也,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又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即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固复使超使于阗,欲益其兵;超愿但将本所从三十六人,曰:“于阗国大而远,今将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是时于阗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至于阗,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国相私来比(私来比,人名)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杀匈奴使者而降。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
B.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
C.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
D.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匈奴,即与“南蛮”相对的“北狄”,是对我国古代北方的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B.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加“假”者,一般为副手、佐吏之意,也有“代理”的意思。
C.巫,古人认为能够与鬼神沟通,调动鬼神为人消灾降福(如预言、祈雨、医病)的人。
D.遣子入侍,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为侍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一行到达鄯善国时,鄯善王广礼遇班超,十分周到,但不久就突然改态度,疏远怠慢。
B.班超认为只有入虎穴,才能得虎子,应乘夜火攻,消灭匈奴使者,以震慑鄯善,使之归附。
C.班超针对北虏的行动结束后,才告诉郭恂经过,郭恂大惊失色,认为班超太武断冒进了。
D.于阗广德王归降之后,班超重赏了广德王以及他的下属官员,于是于阗国被镇服平定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2)于阗国大而远,今将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
14.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请概述明帝再次派班超出使西域的理由。
2022-01-11更新 | 4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离果州作

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①此词为1772年2月作者赴任途中经果州(四川南充)时所作。②鸠雨,俗谓鸠鸣为雨候,因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绿”“残红”写诗人离果州时所见之景,虽正值二月,但绿肥红褪,已有晚春景象。
B.“春光还与美人同”,比喻精当,把春光比作美人,说明赴任途中作者唯有愉悦之情。
C.“分袂”意为离别,与题目呼应;“眷眷”“匆匆”则强化了相聚的深情和离别的不舍。
D.“水流云散各西东”,既写春光不易挽留,又写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其中。
16.清代词人程洪在《词洁辑评》中评价此词说:“末二语不能割弃。”请分析末两句不能割弃的理由。
2022-01-14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女主人公送别时的依依不舍。
(2)杜牧的《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恒亡”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即“_______________”。
2022-01-11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浦江潮涌,世界瞩目。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为疫情阴霾、衰退乌云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带来亮色。展区更大,老朋友踊跃参展,新展商慕名而来;展品更靓,多款“全球首发”静候大幕开启;业态更新,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勾勒未来生活;形式更多,云上参展、视频连线,全球企业在云端握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经济以       的气质,敞开大门拥抱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小企业,帮助它们乘风破浪,实现自身发展梦想。

进博会犹如一扇窗户,无论朝内看,还是向外看,每年都有别样风景。置身进博会,人们可以分明感到,开放合作正汇聚成一股跨越国界的大潮。它背靠中国经济大海,       保护主义浊流,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与各国发展意愿相汇相融,       具象为进博会现场一个个展台、一次次研讨、一场场签约,促进各方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得更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得更活。透过进博会的窗口,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蓝海”       

“进”而有为,“博”采众长。进博会再启程,汇聚起提升全球共享繁荣、共同发展、共迎挑战的强大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虚怀若谷   涤荡   进而   波澜壮阔
B.海纳百川   涤荡   进而   波澜壮阔
C.海纳百川   扫荡   从而   气势磅礴
D.虚怀若谷   扫荡   从而   气势磅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博会再启程,汇聚起促进全球共享繁荣、共同发展、共迎挑战的强大力量。
B.进博会再启程,汇聚起提升全球共迎挑战、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强大力量。
C.进博会再启程,汇聚起提升全球共同发展、共迎挑战、共享繁荣的强大力量。
D.进博会再启程,汇聚起促进全球共迎挑战、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强大力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用蜗牛美容已经在一些国家流行了很长时间,方法是让蜗牛在脸上爬行,通过其分泌的黏液来美白和保养皮肤。但是,①        ,原因可能是蜗牛分泌的黏液中的有效美容成分不充足。

研究人员对蜗牛黏液进行了成分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尿囊素和乙醇酸,②       ,因为尿囊素有加速细胞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能让皮肤变得更为细嫩。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意大利巴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用蜗牛的黏液诱导形成适用于生物医学应用的金纳米粒子,其主要成分肽和氨基酸更能发挥同样的作用,在体外能够保护人的皮肤细胞,③        ,有利于对抗炎症。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乙醇酸起去除皮肤角质的作用
B.还有乙醇酸去除皮肤角质的作用
C.乙醇酸有去除皮肤角质的功能
D.乙醇酸还有去除皮肤角质的功能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陈居里先生于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他去福耀求职时,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看了一下他的简历,然后对他说:“你先去锅炉车间,学拉板车吧!”陈居里听了这话没有生气,更没有转头离开,而是在这个只要在里面呆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的锅炉车间一呆就是7年。在这7年间,脏活累活他争着干。曹德旺觉得他有格局,将他调离了锅炉车间。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从部门经理最后做到了福耀副总裁。

材料二:

“90后”赵鹏菲在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到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一所小学任教,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因山区缺老师,他就成为了这所山区小学的全科老师。三年服务期满后,他为了山区的孩子而毅然选择留下继续任教,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格局。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1-11更新 | 3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4阿城  其他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陆游(1125-1207)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连贯  表达准确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15奋斗 励志  记叙性材料  自我定位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