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
黑龙江 高三 期末 2022-01-18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

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

与yyds同时流行的还有u1s1(有一说一)、awsL(啊我死了)、xswL(笑死我了)等缩写词,它们同样由某个小众圈子的年轻人所创造,之后广泛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中。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人们并不陌生,远的说有寻呼机时代的886(拜拜喽)、520(我爱你)等,近的说有“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等余温尚在。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早就有言,“媒介即讯息”,也即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所带来的可能性远比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前者直接关系到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句并不长的话断成好几行来说、高度依赖表情包的使用、对信息回复时间日益“苛刻”等正在成为新的“规范”,而它们是不会出现在前互联网时代的。

纵观流行词的不断更迭,依稀可以看到媒介技术与人们通信方式演进的历史。如果流行词也有所谓“语法”的话,一定完美匹配当时的通信工具与技术,比如数字谐音之于寻呼机时代,字母数字emoji (表情符号)混杂之于社交媒体时代。不过,不同时代的“语法”虽各异,但在遵循语言经济学基本原则这一点上倒是相同的。人们通过缩写等造词方法,以期用更少的字符实现更快更多更简单的信息传递。

不过,当绝大多数的赞美都用yyds、绝绝子(绝了,表示极好或极差)来表达,当搞笑的内容都以xswl来评论,一些人的担忧也随之出现——彼此所要传递的情绪或许可以“秒懂”,但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容或也在高度简化和概括中被牺牲掉了。万能流行词的场景适用性是如此之高,这是否会助长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进而导致表达失语症的出现?毕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

另外引人关注的是,这类流行语多呈现为“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频繁使用必然加速语言意义的消耗,造成语言的“通货膨胀”。当在线社交需要用“哈哈哈哈”来代替“哈哈”表达高兴的状态,未来又该用什么来表达与yyds相同含量的情绪和内容?表达的日渐匮乏,是否也将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一些情感和距离的感知?

随着作为流行语“土壤”的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而眼下的一些流行词不出意外也会慢慢被人们忘却,逐步退出舞台。而且就如“时尚”一样,当一个流行词失去了其作为亚文化群体身份标识和区隔的作用,那么新的流行将被重新塑造推出,在分界与模仿的功能轮换中实现不断更迭。也因此,我们或许大可不必为眼下刷屏的yyds过度忧虑,如何避免在走出旧的话语束缚后,不自觉掉落进新的看似自由的束缚中,倒是值得我们始终保持警惕。

(王丹《光明日报》2021年08月24日0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圈”指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
B.“YYDS”“awsL”等流行词走红的现象,我们并不陌生;这些词汇由某小圈子的年轻人创造,后被我们熟悉。
C.用最少量的语言来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流行词演化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D.万能流行词可能会助长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让人患上表达失语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麦克卢汉的话,论证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表达和交流出现的新变化。
B.为论证流行词通常与通信工具与技术完美匹配,作者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C.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本文从正反两面作了辩证分析,还对其未来作了科学预测。
D.结尾照应标题,指出不必为yyds刷屏过度忧虑,但要警惕掉进新的束缚中,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绝绝子”“YYDS”这些叫网友大量应用的流行词,用更少的字符传递更快更多更简单信息,其内涵相当丰富。
B.网络流行词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迭代越来越快,它们也将活跃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中。
C.随着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可见语言犹如生态环境,拥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D.网络流行语动辄多字叠用、使用“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造成语言通货膨胀,日常面对面交流则不可能有这种现象。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6月1日以来,南方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截至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达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超过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国家气候中心将今年长江流域强降水从暴雨持续时间、暴雨强度两个指标与1998年、2016年强降水分析比较,1998年长江流域主雨带降水量超过700毫米,2016年是580毫米,今年到目前为止是600毫米。从降水范围看,1998年是全流域暴雨,今年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江地区,与2016年相比范围较广,但比1998年范围相对小一些。因此综合分析研判显示,今年长江流域的暴雨和1998年相比较弱,但比2016年强。

(摘编自李玉坤等《南方这场暴雨洪灾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水平?》)

材料二: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河流洪水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泥石流和溃坝洪水等。河流洪水之中的山洪是中国最为头疼的一个方面,我国受山洪灾害影响区域非常大,有386万平方公里,涉及近3亿人2076个县,洪涝灾害人员伤亡中有70%都是由山洪灾害造成的。

海岸洪水主要由大气扰动、天文潮、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因素形成的暴潮造成,大致可分为天文潮、风暴潮、台风(飓风)、海啸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质特性差异很大。如果沿着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作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部地区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部河段造成灾害。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建设和开发会改变自然排水系统,造成全新的洪水风险。这是由于建筑、停车场和道路的建设,导致了吸收暴雨、飓风和热带风暴带来的多余雨量的土地面积的减少。

另外,发展农业,扩大耕地,修筑堤防,围湖造田,与水争地,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滞洪场所不断受到限制,自然蓄洪能力日趋降低;加上山丘地区土地的大量开垦利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形成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状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汇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

(摘编自《2020,中国将有可能发生大洪水,最严重将几个流域同时爆发》)

材料四:

现有的适应气候变化和降低灾害风险战略,主要包括硬措施和软措施。硬措施包括强化蓄水设施、气候防护基础设施,以及通过引入耐淹和耐旱的农作物品种来提高农作物韧性。软措施包括洪水和干旱保险、预报和预警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能力建设(教育和认知)等。

通常情况下,硬措施和软措施共同发挥作用。例如,城市规划可以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提供安全储存洪水的空间,以提高抵御洪水风险的能力。因此,城市发挥着“海绵”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水侵袭造成的损失并将雨洪作为资源进行利用。

社交媒体和移动电话服务之类的现代通信方法,是提升通信和预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干旱和洪水监测系统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性别平等纳入主流决策过程中,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是减少灾害风险战略的关键要素。需要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的机构间协调,特别是跨境流域,目前全世界大多数的跨境流域管理仍然碎片化。

(摘编自《世界水发展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至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已经超过2016年和1998年同期,但通过其他的指标对比来看,今年的暴雨并不是历史最强的。
B.从材料二可知,我国自1998年以来,因洪涝倒塌房屋的数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受灾面积仍有波动。
C.从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前二十年每年受到的损失明显比近十年受到的损失低,其中1989年为最低。
D.河流洪水可分为很多种,其中山洪灾害对我国影响最大:影响区域大,人口多,并且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是最多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及地质特性差异很大,因此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两侧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有明显差别的。
B.近年城市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自然排水系统,带来了新的洪灾风险,所以现代城市和农业发展要科学规划。
C.目前应对灾害风险主要有硬措施和软措施两方面,这两方面措施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不可能单方面对自然灾害产生影响。
D.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进一步做好相关机构间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跨境流域,但目前这一方面工作仍有缺陷。
6.材料一、材料三及材料四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阿巴一个人在山道上攀爬。

两匹马走在前面,山风吹拂,马上鬃毛翻卷。弓着腰向上的阿巴跟在两匹马后面,他鼻梁高耸,宽大的鼻翼翕动,他闻到了牲口汗水腥膻的味道。阿巴已经有四年多没有闻到这令人安心的味道了。

地震爆发前的几分钟,几秒钟,他就被这种味道包围着站在天空下,那是攀爬更高山道的时候。累了,他站在山道拐弯处休息。他用手叉住腰,望向深深的峡谷,望向峡谷底部的岷江,再抬头仰望上方的雪山。雪山上方停着又亮又白的云团。汗水淋漓的马也停下来,它们身上浓烈的腥膻味聚拢过来,包围了他。

后来,阿巴知道,地震爆发的时间是下年2点28分04秒。他熟悉的世界和生活就在那一瞬间彻底崩塌。

灾后,他和云中村其他幸存的人离开大山,去往一个平原上的村庄。

现在,离开四年多后,阿巴回来了。

临行前,阿巴去了从云中村移民来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住着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他在每户人家坐一阵子,并不说话。

每户人家都说,阿巴来了。

他们打开炉灶,天然气火苗蓝幽幽的,呼呼作响。

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

是的,每家每户都有在“那里”的人,在那个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都有人在“那里”。没有哪家人没有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气氛立即变得悲伤了。他们找出酒、糖果。上小学或幼儿园的孩子的一幅画、新生儿的一张照片。阿巴很惭愧,他不该又来揭开正在愈合的伤口,让这些伤口又流出血来。

他说,对不起,我让大家伤心了。乡亲们流着泪,说,请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有乡亲用额头抵着阿巴的额头,乡亲的泪水流进了阿巴的嘴里,阿巴尝到了盐的味道,悲伤的味道。

他一户一户一家一家收集东西,装满了整整一个褡裢。

阿巴在移民村的老板——家具厂的李老板,得知阿巴要回云中村,就把他拉到村口饭馆喝了一顿酒。饭馆是三户移民合伙开的。以老家的山货为招牌,野菜、蘑菇、牦牛肉、藏香猪肉。李老板把手一挥,说,今天不喝店里的青稞酒,喝五粮液。阿巴说,你一直对我们很好。李老板说的也是干部常说的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还把一沓钱塞在阿巴口袋里,一点心意,一点心意。阿巴把李老板塞给自己的钱掏出来,说,我不能要工资以外的钱。

我是汉族老大哥,你必须拿着!

阿巴说,我岁数比你大,你怎么是老大哥?

我说的不是我们两个人,我说的是两个民族。

阿巴离开那天,整个移民村都出动了。那天,阿巴表情严肃,气度威严。他脱下家具厂的蓝色工装,穿上了藏袍。哔叽呢的灰面料,闪闪发光的云龙纹的锦缎镶边,软皮靴子叽咕作响。

有人要流泪,阿巴说,不许悲伤。

有人想说惜别的话,阿巴说,不许舍不得。

那我们用什么送阿巴回家?

用歌唱,用祈祷,用祈祷歌唱,让道路笔直,让灵魂清静,于是,一村人都在汽车站唱起歌来。一村人聚在一起,他们的歌声在汽车站的屋顶下飘荡,他们在水泥站台上摇晃着身体,就像被风吹动的森林一样。歌唱像是林在风中深沉的喧哗,岩石在听,苔藓在听,鸟停在树上,鹿站在山冈,灵魂在这一切之上,在歌声之上。

地震发生在5月,救灾的解放军走了,知道解放军要走,好多人都哭了。彭措家断了腿的孩子是两个战士背下山去的。孩子的父亲去替这两个战士补磨破了的鞋,去替所有的解放军补鞋,带着最结实的牛筋线,最柔软的小羊皮,琼吉家的人在废墟下埋得最深,解放军用三天时间才刨出来。他家的老奶奶看到解放军,就说菩萨,菩萨。老奶奶一见到解放军就拉着那些刨过泥的手,搬过石头的手,把发臭的尸体从废墟底下刨出来的手,一个劲儿亲吻。老奶奶在解放军官兵那里得到一个称号——“吻手阿妈”。解放军不肯吃灾民的东西,不肯喝灾民的茶,老百姓只能吻他们的手。正陷于遐想的阿巴突然听到了鸟叫声,阿巴听出来是村前石碉上的红嘴鸦群在鸣叫。黄昏降临,以石碉为巢的红嘴鸦开始进行每天例行的归巢仪式,它们绕着云中村,绕着石碉盘旋鸣叫。

阿巴想,生命以鸟的方式存在,真好。

(节选自阿来《云中记》有删改)

文本二:

我自己就生活在故事里那些普通的藏族人中间,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把他们的故事讲给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民族、社会、文化甚至国家,不是概念,更不是想象。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一个人的集合,才构成那些宏大的概念。要使宏大的概念不至于空洞,不至于被人盗用或篡改,我们还得回到一个一个人的命运,看看他们的经历与遭遇,生活与命运,努力或挣扎。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这几乎就是他的使命,是他多少有益于这个社会的唯一的途径。……依一个小说家的观点看,去掉了人,人的命运与福祉,那些宏大概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在我的理解中,小说家是这样一种人,他要在不同的国度与不同的种族间传递信息,这些讯息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都是关于沟通与了解、尊重与同情。

(节选自阿来《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受奖辞》)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说:我要回去了,你们捎点东西给那里的人吧。“那里”是指毁弃的云中村,每家人在那里都有失去的亲人,暗示了阿巴此行的重要目的是告慰死者。
B.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解放军救助灾民,灾民以为解放军“补鞋”、亲吻他们的手的方式感谢解放军的情景,是为了体现了灾民知恩图报的美德。
C.小说地方特色鲜明,马身上的腥膻味、收集东西的褡裢、阿巴穿的藏袍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的语言高度凝练,整散句兼用,尤其善用短句,笔法灵活,摇曳多姿,感情深沉饱满,极具感染力。
8.小说是怎样叙述云中村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文本二,阐释《云中村》主题的多重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耕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 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溥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文本二】

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选自《明史•宣宗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 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B.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 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C.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 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D.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 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文中指前者。
B.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财政税收等事务的部门,长官为尚书,曾称天官、大司农。
C.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纪日法相同。
D.闾阎,里巷的门,泛指里巷,可代指房屋或百姓,如《滕王阁序》“闾阎扑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赠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可以 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
B.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黩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明宣宗认 为他们都是后世治世的鉴戒。
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诫蓟州官吏,要 努力向张堪学习。
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辞,明宣宗 对此表示厌恶,希望贤臣全力辅佐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皋文墓志铭

(清)恽敬

张皋文,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迁武进,遂世为武进人。曾祖采,祖金第,父蟾宾,皆县学生。母姜氏。皋文生四年而孤,姜太孺人守志,家甚贫。

皋文年十四,遂以童子教授里中。十七补县学附生,十九试高等,科廪膳生。乾隆五十一年,本省乡试中式。明年,赴礼部会试,中中正榜,例充内阁中书,以特奏通榜,皆报罢。是年,考取景山宫官学教习。五十九年,教习期满,例得引见,闻姜太孺人疾,请急归,遂居母丧。嘉庆四年,今皇帝始亲政,试天下进士加慎,皋文中式。时大学士大兴朱文正公珪为吏部尚书,以皋文学行特奏,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武英殿协修官。盖皋文前后七试礼部而后遇,年三十有九矣。六年,散馆,奉旨以部属用,文正复特奏,改授翰林院编修。七年六月辛亥,以疾卒,年四十二。

皋文清羸,须眉作青绀色,面有风棱,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至义之所在,必达然后已。其乡试中式,文正以侍郎主考。皋文自出其门,未尝私求见以所能自异,默然随群弟子进退而已。文正潜察得之,则大喜,故屡进达之。而皋文龂龂以善相诤,不敢隐。文正言:“天子当以宽大得民。”皋文言:“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文正言:“天子当优有过大臣”皋文言:“庸猥之辈,幸政通显,复坏朝廷法度,惜全之,当何所用?”文正喜进淹雅之士,皋文言:“当进内治官府、外治疆埸者。”与同县洪编修亮吉于广坐诤之。亮吉后以上书不实,遣戍,赦归田里。皋文则竟死矣。

方皋文为庶吉士时,今皇上加上列圣尊号,盛京太庙旧藏宝,例遣官磨治,篆所加尊号,刻入之。皋文以能篆书,受廷推,言于当事者:宜自京师下所司等上上玉,刻成,遣使奉藏,其旧藏宝不得磨治。当事者以为然,格于例不果奏。又言于当事者:“翰林院乃皇帝侍从,奉命篆列圣宝,宜奏请驰驿,不得由部给火牌。”亦格于例,不果奏。已而叹曰:“天下事皆如是耶?吾位卑,能言之而已。”

铭曰:车揱马攻驾千里,隆隆之轮踬于阤。勿乎皋文谁讯此,铭之幽扃俟来祀。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B.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C.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D.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即“童生”,指参加过秀才考试而未考取的未成年人。
B.庶吉士:明、清两朝从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C.太庙:古代皇帝的宗庙,可供奉皇帝先祖、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D.火牌:符信的一种,奉差官役沿途凭牌领取口粮,年有定额。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皋文,名惠言,他的先祖是在北宋初年从滁州迁至武进的,他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守寡,“家 甚贫”言浅意深地说明了家庭的窘况。
B.张皋文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县学生员,他自己也在十七岁时进了县学。乾隆五十九年将要 加官升迁时,因母亲病危而返乡侍母,并于母亡后守孝。
C.张皋文生得清瘦,面部棱角分明,而性格十分和蔼平易,但关乎道义的问题,他一定明确表态,对 自己的恩师也敢于直言,从不隐瞒观点。
D.张皋文擅长篆书,曾负责磨改重刻前代皇帝的玉印之事,他几次提出正确建议却都未被上奏,不仅 体现出他的坦诚性格,还反映了位卑言轻的无奈。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本诗作于天宝十五年,时安禄山已陷洛阳并自称大燕皇帝,李白由梁宋奔至华山。②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③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④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传汉武帝闲居殿上,卫叔卿乘云而来,感武帝对自己失礼遂忽不见。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生动的仙女飞天图。
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18.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