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王将不可不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有删改)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其水寨。自是数有功。与吴军战太湖,流矢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镞,复战。通海之。龙湾之战,逐北至采石,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槊刺铭,伤颊。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英山诸寨,报管军百户。洪武四年,都试百户诸善用枪者,率莫能与铭抗。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兵出逾A境B期C不十D日E不有亡F国G必有H破军杀将。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指条目,与《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中的“目”意思不同。
B.拔,指攻克,与成语“拔苗助长”中的“拔”意思不同。
C.劳,指慰劳,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中的“劳”意思相同。
D.告,指休假,与《孔雀东南飞》“府吏长跪告”中的“告”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认为选择将帅至关重要,关系着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要考虑“五材十过”等方面,武王同意他的说法。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军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5.从材料二中王铭移守温州后的经历来看,他符合材料一中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关,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朝议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正德元年,刘瑾逮给事中御史戴铣。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十一年,南方盗贼蜂起。前巡抚托疾避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守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檄福建、广东会兵而讨贼。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诏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勤王。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守仁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所知,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欢呼。忠扬言于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守仁天资异敏。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其为教,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守仁以直节著。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文臣用兵,未有如守仁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因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字意思不同。
B.益,指更加,与《师说》中“圣益圣”的“益”意思相同。
C.军,指军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的军意思相同。
D.方,指正,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方六七十”的“方”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元年,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并在朝廷上怒斥刘瑾,杖责刘瑾四十杖。
B.正德十一年,王守仁前往南方平定盗贼。他知道身边有不少人是贼寇的耳目,便借机赦免了一个老仆隶的罪行,令他暗中侦察贼寇。
C.朝臣张忠曾经接受过反贼朱宸濠的贿赂,害怕被王守仁知道,他轻视王守仁是个文士,强迫其射箭,没想到王守仁三发全中。
D.王守仁虽是文臣,但能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平定反叛的藩王;他还在阳明洞建筑屋舍,授徒教学,专以传授良知为主,求学的人一致追随他。
4.与文中“忠扬言于帝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以其无礼于晋D.是寡人之过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
6.王守仁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2024-04-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左都御史                      拜:授予官职
B.在班列中最为耆硕        耆硕:高年硕德者
C.饥民,捕盗贼                      振:救济、救助
D.文升老,连求去                 疏:一种文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被称为进士。
B.大理卿,大理寺长官,掌平决狱讼,是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位九卿之列。
C.藉田,也叫“籍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以奉祀宗庙,寓劝农之意。
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B.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C.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D.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考中进士后,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南京大理卿。平定满四之乱后,又被记功 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B.马文升因为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方面,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所以在兵部任职十三年。
C.马文升辞官在家后,无事从不到州府去。谈到时政时,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D.马文升注重气节,一生走正直之道,他去世后,有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弃抢劫离开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2)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绝游宴。
2024-04-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

崇祯元年召还,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专政,不能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

材料二:

《礼记·大学》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矣。”玄扈先生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此言食也。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此言货也。

(节选自《农政全书·农本》)

[注]①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②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主持编制《授时历》,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③玄扈先生:徐光启自号。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启A盖棺之B日C囊无D余赀E请优F恤G以愧H贪墨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擢,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与《陈情表》中“过蒙拔擢”的意思不同。
B.本,文中指根据,依照,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本”意思不同。
C.遗,文中指遗留,留下,与《过秦论》中“秦亡矢遗镞之费”的“遗”意思相同。
D.足,充足,完备。与成语“不足为训”的“足”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率军战败,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多次请求操练军队,以身体力行报效国家。徐光启在通州练兵时,条列十条奏议呈报朝廷。
B.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徐光启。徐光启回朝后,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来加强城防。熹宗认为他的主张很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C.崇祯帝因日食之事,打算责备台官。徐光启举出元朝曾推算错误的例子并提出建议。崇祯帝下诏命人推算历法。徐光启任监督。
D.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如此解读生财之道:生产的人多,耗用的人少,指的是粮食。从事的人迅捷,使用的人适度,指的是财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2)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专政,不能建白。
5.徐光启曾说:“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他志于富国、强国的表现。
2024-04-0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长寿元年一月,丁卯,武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时人为之语曰:   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举人沈全交续之曰:   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翱两试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英宗即位,擢翱右佥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正统二年,召还院。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曰:吏部岂快恩怨地耶。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婿贾杰官近畿,翱夫人数迎女,杰恚曰:若翁典铨,移我官京师,反手尔。何往来不惮烦也?夫人闻之,乘间请翱。翱怒,推案,击夫人伤面。杰不得调。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内而藏焉。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翱请A犯赃吏B但许赎罪C不得复官D以惩贪E黩F帝从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趁着,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的“因”表示趁着、乘机,两者词义相同。
B.朔望:朔日和望日,旧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C.竟,终于,与《屈原列传》“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中的“竟”词义相同。
D.阳,通“佯”,假装,与《屈原列传》“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中“详”的用法和词义都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太后为了笼络天下人心,把存抚使举荐的人一律任命为官,虽然不久就把其中一些不称职的官员罢免了,但仍遭到了一些人的讥讽嘲笑。
B.太后掌握着天下刑罚与奖赏的大权,既善于观察,又善于决断,有治事之才,所以天下的杰出之士竞相在她手下任职做事。
C.王翱接受了某太监的馈赠后,寻找到了太监的侄子,而他们不相信王翱,假造了价值五百两银子的房契,可是最终王翱完好无损地把宝物送给了他们。
D.文中所选的几件事在写法上主要是以小见大,通即过选取生活小事来突出王翱高尚的人格,对朋友有情有义,对家人要求严格,为官忠正不阿,对朝廷和皇帝能恪尽职守,坦诚对待。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武太后和王翱在选用人才方面的做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3-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其水寨。自是数有功。与吴军战太湖流矢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镞复战。通海劳之。龙湾之战,逐北至采石,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槊刺铭,伤颊。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英山诸寨,擢管军百户。洪武四年,都试百户诸善用枪者,率莫能与铭抗。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与吴军AB太湖C流矢中D右臂E引佩刀FG其镞H复战。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5.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褊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熔以成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篇,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成祖降A榻B劳曰C先生毋D自苦E予F欲法周公G辅成王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旬九食,即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意为家境贫困,得食困难。旬,十天叫一旬。
B.“复从濂卒业”中的“卒”与《屈原列传》中的“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秦、顷襄王”中的“卒”的意思不同。
C.“此庄士当老其才”中的“当”与《苏武传》中的“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中的“当”意思相同。
D.“诏檄皆出其手”中的“其”与《五代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后,惠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下狱。
D.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基诏书,激怒明成祖而被处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5.姚广孝曰:“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李贽:“孝孺自幼精敏绝伦,双眸炯炯,日读书积寸。为文雄迈深醇,乡人呼为小韩子”。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的例子。
2024-03-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廷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辄奏于朝,罢免之。有斄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于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相荐,擢升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宜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审之。祥父妄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判骥死。骥上章自辩,帝曰:“御史既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后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其门署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铜铃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旦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D.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现在多指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学术。
B.内艰,旧时指母丧。古代居丧也叫“丁忧”“丁艰”,是子女对父母孝心的体现。
C.御史,秦以前指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
D.“贻书让王”中的“让”意为“谦让”,和“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含义是相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多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没有答应。
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被朝廷采纳。
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
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
(2)犯者,其门署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铜铃以徇之。
5.李骥去世后,“士民赴吊,咸哭失声”,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受爱戴的原因。
2024-02-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山东久旱A浙江及B南畿水灾C文升请D命所司E振恤F练士卒G以备不虞。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指遍、一个一个的意思;与《登泰山记》“历齐河、长清”中的用法相同。
B.稼穑,一指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一指农作物。文中是指前一种意思。
C.望,指怨恨、责怪之意,与《赤壁赋》“七月既望”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D.省愆,指反省过失,“省”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相貌奇特有大力气,品格刚直非常显明,自考中进士以来,就历任各级御史之职,政绩卓越,仕途顺利。
B.马文升敢于直言劝谏,只要是事关国家,言无不尽,奏事进言均得到皇帝的采纳,因此也招致奸人的怨恨和毁谤。
C.马文升关心国家政事,即使不是分内事,也尽力进言。他请求选择淳厚谨慎懂史书的人教育太子,用正道引导太子。
D.马文升文武全才,边功卓著,名声远扬,闻名外国。在他死后,大盗来到他家乡钧州都放弃抢劫直接离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2)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5.文中说马文升有“文武才”,他的“文武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024-02-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

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懋,皆相继得举。甲徵、用懋将廷对,允贞时为御史,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四维大愠,言:臣待罪政府,无所不当闻。今因前人行私,而欲臣不预闻吏、兵二部事,非制也。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

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其租,诏令复业。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先是,张忠以开矿至,后孙朝复至榷税,诛求百方,允贞每事裁抑。会忠杖死太平典史武三杰,朝使者逼杀建雄县丞李逢春,允贞疏暴其罪。朝怒,劾允贞抗命沮挠。帝留允贞疏不下,而下朝疏于部院。吏部尚书李戴、都御史温纯等力称允贞贤,请下允贞疏平议。帝并留中。山西军民数千恐允贞去,相率诣阙诉冤,两京言官亦连章论救。帝乃两置不问。

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天启初,追介肃。

(节选自《《明史·魏允贞传》,有删改》)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汾州有两郡A王B宗人与军民杂C处D知州E秩卑F不能制G奏H改为府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唐宋时期指宰相处理政务的处所,即处理政务的官署,和现代汉语中的“政府”意思不同。
B.廷对,一般指殿试,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发榜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
C.乞骸骨,也叫“乞身”,意思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自己主动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D.谥,即“谥号”,一般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平民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褒贬评价的称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允贞不畏强权,上书惹怒了辅臣张四维,受到了皇帝的责备,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两人都被贬官调出京城。
B.魏允贞刚正果断,曾力主裁减山西幕府的每岁上供和州县的冗费,又上奏请求免除平阳站每岁的定额银八万。
C.魏允贞为人正直,他上疏揭露孙朝的罪行,遭到孙朝的弹劾,皇帝留下魏允贞的奏疏,把孙朝下放到部院处理。
D.魏允贞为人孝顺,他曾上奏二十次乞求侍养年迈的父亲,朝廷最终让他回家乡,当地官吏、百姓立祠纪念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
(2)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
5.魏允贞采取哪些措施治理山西而获得皇帝的多次嘉奖?请简要概括。
2024-02-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