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期末 2022-02-12 1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出土文物展现了绚丽多彩的内容。三星堆青铜造像群,显示了古蜀国祭祀活动的昌盛。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可能象征蜀王与大巫师,众多青铜人头像可能代表着古蜀国各部族首领。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玉器、金器、陶器,这些都说明了古蜀国手工业与农业生产的兴旺,显示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三星堆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猪、牛、羊、马、鸡、犬等,并出土有青铜水牛头与栩栩如生的青铜公鸡造像,说明古代蜀人家畜饲养业也很发达,数量与规模都颇为可观。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造像群与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由此可知,地处长江上游内陆盆地的古蜀国在当时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繁荣强盛的王国,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自成体系。但古代蜀人并不封闭,和黄河流域殷商王朝以及周边其他区域在经济与文化上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古蜀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是不丧失主体的交流。三星堆出土器物说明,古代蜀人在接受商文化影响的时候,以高超的青铜雕像造型艺术为代表的古蜀文化特色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古蜀文明与中原华夏文明都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各自的不同特色是和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古蜀与中原在社会结构方面,有各自的特色。古蜀社会在文明早期阶段经历了由部落联盟到酋邦社会的演进,从而形成了共主政治局面。古蜀国由此在统治方式与典章制度,以及习俗方面都与中原王朝有所不同。在观念崇尚方面,夏商周时期中原王朝以九为尊,以九鼎代表青铜文化中的最高王权,而古蜀时代以五为尊,以五色象征宗庙。

来自中原王朝的青铜文化,曾对南方地区进行了较为强势的传播。在安徽、湖南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尊与青铜票,就接受了商文化的影响。而古蜀的文化崇尚,也对周边区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譬如关于龙的传说和对龙的崇拜就与稻作农业密切相关,最早起源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曾盛行于古蜀,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上就有龙的造型。后来随着稻作农业由南而北的传播,龙的崇拜也流传到了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崇尚。

三星堆最近发现了丝绸遗迹,再次举世瞩目。根据史籍记载,古蜀是最早养蚕和纺织丝绸的部族,《说文》解释“蜀”字,就是以蚕作为族名,所以蜀山氏又称为蚕丛氏。《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和蜀山氏联姻,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女嫘祖也是蜀地人,将丝绸传到了中原和全国,被后世尊崇为先蚕。古代蜀人饲养家蚕从蚕丛时代就开始了,故教人养蚕的蚕丛被后人祭祀为青衣神。

三星堆考古发现还揭示了其与南亚、中亚的远程贸易和交流。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海贝就来自温暖的印度洋海域,蜀布与丝绸很早就通过西南古商道销售到了古印度、大夏(阿姆河流域)与古罗马。说明古代蜀人很早就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了经济贸易往来。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相互交流影响和促进的结果。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也是开放的,与世界的交流可谓源远流长,三星堆考古发现对此也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摘编自黄剑华《三星堆从哪里来》,《文史知识》2021年第7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内容绚丽多彩,显示了古蜀国手工业、农业的发达和祭祀活动的昌盛。
B.龙文化和丝绸文化都起源于古蜀国,后传到长江流域,再传到中原地区乃至全国。
C.古蜀国青铜器受中原商王朝青铜文化的影响,但其青铜雕像造型艺术又有鲜明的自身文化特色。
D.古蜀国虽地处四川盆地,但很早就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经济贸易往来,如蜀布很早就销售到古罗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使用“可能象征”“可能代表”等说法,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B.文章前两段列举三星堆出土文物时突出青铜造像群,是因为它代表了古蜀文化特色。
C.在论证思路上,文章从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谈起,得出古蜀文明的自身特色,再论述古蜀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把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结合起来,互相印证,使论据充足,立论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展示出古蜀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繁荣强盛的王国。
B.三星堆出土的器物说明,古蜀文化与中原商文化的交流是不丧失主体的交流,古蜀文化在与中原商文化的交流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C.古蜀国与中原王朝在社会结构、统治方式、曲章制度、观念崇尚等方面都有不同,这与各自的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D.三星堆考古发现说明了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成就,同时证明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开放的。
2022-01-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准确地说,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核心概念缺乏公认的定义是前沿科技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元宇宙同样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回归概念本质,可以认为元宇宙是在传统网络空间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同时,元宇宙并非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把网络、硬件终端和用户囊括进一个永续的、广覆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之中,系统中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当前,关于元宇宙的一切都还在争论中,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则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其基本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低延迟和拟真感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虚拟化分身,现实世界的用户将在数字世界中拥有一个或多个ID身份;开放式创造,用户通过终端进入数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资源展开创造活动;强社交属性,现实社交关系链将在数字世界发生转移和重组;稳定化系统,具有安全、稳定、有序的经济运行系统。

8月以来,元宇宙概念更加炙热,日本社交巨头GREE宣布将开展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不仅是各大科技巨头在争相布局元宇宙赛道,一些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

目前元宇宙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未来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元宇宙相关产业可拓展的空间巨大。因此,拥有多重优势的数字科技巨头想要守住市场,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要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必须提前布局,甚至加码元宇宙赛道。

从政府来看,元宇宙不仅是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是需要重视的社会治理领域。伴随着元宇宙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元宇宙资深研究专家马修·鲍尔提出:“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以移动互联网去类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门对其关注的内在逻辑。政府希望通过参与元宇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便前瞻性考虑和解决其发展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元宇宙是一个极致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以及众多硬件设备和现实条件,是由多类型建设者共同构建的超大型数字应用生态。为了加快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并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我国应在技术、标准、法律三个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从技术方面来看,技术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X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应底层技术距离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从行业标准方面来看,只有像互联网那样通过一系列标准和协议来定义元宇宙,才能实现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的大连接。从法律方面来看,随着元宇宙的发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平台垄断、税收征管、监管审查、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产生,提前思考如何防止和解决元宇宙所产生的法律问题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左鹏飞《最近大火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科技日报》2021-09-13)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元宇宙,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它既有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也有虚拟世界的创造物。
B.元宇宙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定义,这并不影响业界普遍认可元宇宙具有的基本特征。
C.元宇宙概念早在30年前就提出,到最近才火热起来,是因为现在X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发展已经可基本满足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
D.元宇宙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应当重视由此产生的社会治理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元宇宙”属于前沿科技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所以不可能有公认的定义。
B.早在1992年,美国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小说《雪崩》中基于扩展现实(XR)、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提出并描述了“元宇宙”这一概念。
C.目前元宇宙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意味着元宇宙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数字科技领域初创企业如果提前布局,就一定会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D.马修·鲍尔提出“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意思是说元宇宙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会像移动互联网出现一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世界。
6.最后一段说“我国应在技术、标准、法律三个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请结合材料说说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2022-01-3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节选自《复活》)

(二)

(为了上诉的事,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

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

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

“没有别的事了?”她问。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

“我还是要为你出力。”

“哼,那是您的事。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唉,我当初为什么没死掉哇?”她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

玛丝洛娃抬起眼睛,对他瞧了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中擦擦脸颊上的眼泪。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节选自《复活》)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段(一)玛丝洛娃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请求饶恕、赎罪,表现出鄙夷不屑、冷冷拒绝,是因为当初聂赫留朵夫的无情遗弃,使她不再相信善、相信他的承诺,已在沉沦中麻木。
B.文段(二)玛丝洛娃听到聂赫留朵夫说要跟她结婚而神色变得恐惧,眼睛发呆,不仅断然拒绝,并且愤怒地痛骂、痛哭,这些反应表明玛丝洛娃灵魂开始渐渐从麻醉中苏醒。
C.两文都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尤其突出的是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腻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两文都运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有限视角的直接分析来细细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使人物的感情变化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真实而自然。
8.赏析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9.在整部小说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精神都经历了一个“复活”的过程。请从“复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面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文段(一):—————
文段(二):—————
2022-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

(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惹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德       彰明
B.先其家       使……整齐有序
C.如恶       厌恶
D.人之其所亲爱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壹是皆修身为本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B.人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夫晋,何厌
C.食不知其味                       不仁,如礼何
D.此谓诚于中,形             为之未有,治之于未乱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D.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和“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知识技能。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
B.《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后与《论语》《中庸》《尚书》合为“四书”,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的“天子”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庶人”原意是指众多的人,后来用以称谓“平民”。
D.“大学之道”的“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八目”以“修身”为根本。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夜四时歌·秋歌(其三)

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

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①南朝乐府民歌。②乳燕:喂雏的母燕。③李白组诗《子夜吴歌》也称《子夜四时歌》,共有“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首,是沿用乐府民歌旧题创作的新词。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夜四时歌》运用比兴手法,借“鸿雁”和“乳燕”写两个相爱的人各在一方,思念心切,难以忍受相思之苦,只盼早日团圆。
B.《子夜吴歌》写征夫秋夜思念远在家乡的妻子,希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以解远征之苦。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
C.《子夜吴歌》前三句写秋夜月明,捣衣声声,寒风凄凄,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了自然浑成的境界,浓浓的“玉关情”自在其中。
D.《子夜四时歌》和《子夜吴歌》均借用“秋风”意象来抒情,但前者更为直接,侧重于表现归心急切,而后者则较为含蓄,侧重于表现思念绵长。
16.《子夜吴歌》虽在体裁上承袭《子夜四时歌》,却比《子夜四时歌》多出两句,因此,有人认为最后两句应该删去,有人则认为不应该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