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三 期中 2022-02-15 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民法典体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贯彻于法律之中,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价值和原则;二是篇章节、基本制度的安排等。人格权独立成编最充分地体现了民法人文关怀的精神和价值。正如孟德斯鸠所指出的,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

我国《民法总则》将人身权与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权和知识产权并列,构成民事权利体系,预设了《民法典》分则的基本框架,同时在形式上体现了保护人格尊严的价值宣示,使得人格尊严在各项权利保护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所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保护的根本目的,具有最高价值。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并且将人格权编置于分则之首,这是对《民法通则》立法体例和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凸显了民法以关爱人、尊重人、保护人为己任的特点。

人格权独立成编凸显了民法作为人法的本质,有助于改变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从古典的民法典体系来看,不论是法学阶梯模式还是学说汇篡模式,都是以财产关系为中心,其所规定的人的制度都是从主体的角度而言的,着眼点在于解决主体参与法律关系的资格与能力,并没有肯定人格权的独立地位,在价值上对人的地位重视不够。而人格权则在于确认人自身所享有、作为其自身组成成分、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权利。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民法虽然以保障人身权和财产权为己任,却仅在分则中规定了财产权和身份权,对人身权中最重要的权利即人格权,却没有在分则中作出规定,这本身表明,传统民法存在着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如果人格权不能独立成编,分则条款明显是财产法为绝对主导,会给人以民法主要就是财产法的印象,这也将成为我国民法典体系的一大缺陷。因此,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并将其列入分则之首,在全面规定各项具体人格权的同时,对一般人格权作出规定,形成对各种人格权益的周延保护,以弥补传统民法典体系的不足。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构成我国民法典的重要亮点,这也是我们所遇到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王利明《论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由》)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11月正式施行。《民法典》的一个突出特色,是在分则中专门设置人格权编,在世界各国的民法典中具有创新性。

在以往各国的民法典中:法国法系民法典一般不规定人格权,其保护方法是在侵权责任的规范中通过权利的概念将人格权包含在其中,如《加拿大魁北克民法典》仅在总则中规定了人格权;在德国法系民法典中,《德国民法典》将姓名权规定在总则中,其他人格权的保护则规定在债权的侵权行为规范中;《瑞士民法典》则不同于《德国民法典》,其在人法中用一节专门就人格权进行了规定。通常认为,人格权是基于民事主体资格产生的民事权利,不像物权、债权那样可以通过法律行为或者事实行为取得,因而人格权与其他民事权利是不同的权利,应当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编中。这样的立法方法和理论背景,难免使人对人格权的性质产生错觉,认为人格权并不是普通的民事权利类型,而是民事主体特别是自然人对自己的权利,不能用潘德克吞的民法典编纂方法在分则中进行规定。

事实上,人格权与物权、债权、身份权、继承权等民事权利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以民事利益作为客体的民事权利;只不过物权的客体是物或者某种财产权利,债权的客体是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身份权的客体是特定亲属之间的亲属利益,继承权的客体是自然人生前拥有的合法财产。这些民事权利的客体都是特定的民事利益。与此相同,人格权的客体也是民事利益,只不过作为人格权客体的民事利益是人的人格利益的具体要素,并且这些人格要素并非依靠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事实行为而取得,而是生而固有的人格利益及要素。人一出生,就享有人格;构成人格的并非只有一种要素,人格是由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人身自由等具体要素构成的。正因为人的这种人格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格利益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民法的保护上,不能用一个笼统的人格权来进行保护,而是要把这些具体的人格要素设置成具体的人格权;通过这些不同的具体人格权对一个个人格要素进行保护,才能够对完整的人格进行保护,并就此形成具体人格权的不同类型,构成具体人格权的体系。人格权虽然与物权、债权、身份权和继承权等民事权利有所不同,但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民事权利。这些权利的客体都可以概括为民事利益,只不过分成物权利益、债权利益、身份利益、人格利益等不同的利益而已。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民法典》将人格权规定在分则中,与物权、债权、身份权、继承权等民事权利并列,使之回归民事权利体系之中,而不是将人格权仅作为民事主体自身的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分割开,成为地位特殊的民事权利类型。这样的做法,是对人格权性质的正确定性。

(摘编自杨立新《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立法的创新发展》)


【注释】潘德克吞一词,来源予拉丁文的Pandecta。而Pandecta,是指《罗马法大全》《国法大全》中的《学说汇纂》(Digesta)。潘德克吞体系的特征是,将抽象的共通的一般事项整理成为“总则”,并置于民法典之始(第一编)加以规定。其余分则各编依次为:物权法、债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过去的民法典体系存在着“重物轻人”的缺陷,仅强调人作为主体参与法律关系的资格与能力。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编置于分则之首,充分地体现了民法人文关怀的精神和价值。
C.传统的民法典体系忽视了人格权的独立地位,而我国《民法典》对各种人格权益进行了周延保护。
D.我国《民法典》在分则中对人格权作出专门规定,这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欧美国家,《瑞士民法典》不同于《德国民法典》,就人格权单独成编,用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定。
B.人格权不是基于民事主体资格产生的民事权利,与物权、债权、继承权等取得民事权利的方式不同。
C.人格权不同于物权、债权、身份权,不能概括为普通的民事权力类型,它是生而固有、与生俱来的。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民法典采用“总则一分则”的篇章结构,分则有物权编、继承权编、人格权编等。
3.结合材料,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货币属于其占有者,所有权也属于占有者。
B.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C.一个毫无财产、一文不名的人,连生存都难以维持,能算是真正的人吗?
D.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有二大要件:一曰生命,二曰权利。二者缺一不可。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国《民法典》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精神的。
2022-02-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抢险

万芊

入夏,连日暴雨,一连半月多,河水暴涨。才停歇了两天,第二阵更猛烈的暴雨紧接袭来,似天河决堤,再加上游洪水下泄,淀泖平原一片汪洋,到处告急。

锦城绕城高架、地铁工地,已全面开挖,有的工地已开始浇筑,暴雨中,到处险象环生。

政府抗洪指挥部,市长坐镇,一边动员全城施工人员,昼夜扑在工地抽水排涝;一边要求各乡镇、部委办局分段包干,加固城内外所有围堤,确保绕城高架桥、地铁工地和全城的安全。

李局长临危受命,任机动抢险组组长,市长给他的指令是哪里有险情就支援哪里,不惜一切代价。李局长日夜扑在抗洪最前线,调用大量人力、物力、设备,打攻坚战。他把附近所有的社会施工队伍召集起来,要求负责人二十四小时待命,所有人员、设备,随时服从调造。有包工老板问李局长,费用怎么结算?李局长把市里定的紧急抢险用工经费标准跟大家摊了底,明确表态,所有费用,等抢险结束后马上按标准跟大家结算。

周大牛是个小包工头,手下有三十来人,都是他从老家带来的,沾亲带故,都是一流的干活好手,只是他们没设备、没资金、没资质,承包不了工程,只能在人家承包的工程中干些最累最苦的活儿。年前,让他们干活的大包工老板耍赖,吞了他们的工钱,玩起了“躲猫猫”,他们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的工钱打了水漂。人家回家过年了,他们却在讨工钱。最后,高人相助把耍赖的包工老板告上法庭,他们才拿到了辛苦钱。讨工钱,他们白白耗了小半年的时间。那些浑身有劲但没处使的弟兄们一个个欲哭无泪。当他们拿到最后一笔钱时,决计散伙。散伙那日,周大牛在大排档请大伙吃了顿散伙酒。大伙闷闷地喝酒,把大排档所有便宜的老白干都喝光了。第二天,就在大伙准备各奔东西时,周大牛接到宋老板的电话,让他带人参加市里的抗洪抢险。周大牛问,工钱咋结算?宋老板说,啥时候了,你问这?周大牛说,我这些哥儿们都是拖家带口出来卖命的,结不到工钱,一家老少吃啥?宋老板这次也挺干脆,这样吧,我马上跟你签约,工钱翻倍,你傍晚前拉一支能玩命干活的哥儿们。周大牛这才松口,说,行!

傍晚时分,周大牛手下三十来人,一个不落地来了。

宋老板把周大牛他们直接交给了李局长。

李局长电话里说,窑厂围堤出险,情况万分危急,你立马带着弟兄们到出险的大堤。

周大牛他们赶到时,大堤已决口,上水和下水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洪水的推力,把决堤的口子越撕越大。指挥部已调集多艘大型船舶、多辆重型车辆,准备来个“破釜沉舟”。只是,驾车堵决口,需敢拼命的高手;沉船堵决口,同样需水性好的汉子。市长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大堤,这是保城市的第一道防线,但也要确保人员安全。

现场,气氛非常紧张。李局长召集人,紧急磋商。周大牛说,来前没说让我们这样拼命。李局长马上表态,你跟大伙讲,堵决口成功,我向市里申请给你们特别奖励。

有了李局长的这句话,周大牛心里有了底,回到大伙身边,大声说,我们周家屯出来的弟兄们,我有句话问大家,大难当前,谁是孬种?不怕死的跟我上。

三十几个人,一下子振奋起来,说,我们周家屯没孬种。于是,驾车好手上了车,水性好的上了船。周大牛登上第一辆满载石料的重型卡车,开在最前面。他把车子开上大堤,把稳车头,匀速前进。就在车头接近决口时,他跳出车门,跳入堤边的急水中紧紧抓住缆绳。瞬间,那笨重的车辆一下子栽进决口里。紧接着第二辆、第三辆也相继栽进决口,驾驶人一跳车,有惊无险。几乎同时,周二牛带人驾船靠近决口,到达指定泊位,弃船上岸。这时,堤上十几条绳子,好几百人,一齐用力,重载船舶侧身扣在决堤处,决口的水流一下子减缓了。随后,一辆辆自卸车开上大堤,卸下石料,决口被堵得严严实实。

现场一片欢呼。

一个月后,洪水渐渐退去。锦城保住了,绕城高架桥、地铁工地的损失也控制在最小范围当中。市里专门开了个庆功会。市长在会上表态,要给冒生命危险堵决口的农民工兄弟颁荣誉市民称号,对他们以后在社保、医疗、孩子读书上,给予便利。

周大牛结算到了工钱,还额外领到了一笔市政府嘉奖。大伙知道周大牛一次次为他们说话,拿到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凑钱请周大牛喝一顿酒,仍在大排档,仍把那里便宜的老白干喝完。

酒到七分,有人把大家凑的一笔钱给周大牛。周大牛恼了,说,弟兄们不能这样看不起我。我带大伙出来,该做的,我不能又让弟兄们玩命,又让弟兄们流泪。大家都是拖儿带女养家的人,赚几个钱,不易呀!看得起我的,把钱收好,再跟我干。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危急关头,周大牛等人在得到李局长有关工钱和奖励的表态后才投入抢险工作,说明农民工只图金钱而思想觉悟不高。
B.临危受命,李局长勇于担当,敢打攻坚战,他履职尽责,坚守在抗洪最前线,雷厉风行,组织动员能力强,决策果断。
C.暴雨来袭,为了确保绕城高架桥、地铁工地和全城的安全,市长一马当先,昼夜扑在工地抽水排涝,抢修加固被洪水冲毁的所有围堤。
D.拿到了抗洪工钱和奖金后,农民工凑钱到大排档喝庆功酒,这让读者感受到城市里的农民工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运用比喻,将河水暴涨比作天河决堤,生动地描绘出了河水暴涨、洪水泛滥的危急情形,为下文抢险作铺垫。
B.小说开篇叙述淀柳湖平原连续暴雨所造成的的危急情况,创设悬念,产生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小说语言平易朴实,没有刻意的藻饰和精心的布局,在看似写实的故事叙述中表现人物,彰显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D.小说以时间为序,紧紧围绕抗洪抢险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中心明确,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8.小说中的周大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小说中两次写到周大牛和农民工兄弟在大排档喝酒,这两次“喝酒”有什么不同?对写人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太宗甚礼遇之,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八年,(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官,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入,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用太祖,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文中的唐高祖李渊就是如此。
B.仆射,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尚书令而虚其位,设左右仆射总领尚书省事,左仆射为首相,地位和权力要高于右仆射。
C.社稷,分别指谷神和土神。民以食为天,谷养育万众,土载育万物,有土方有国,粮食、土地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所以“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东宫是除正殿外等级最高的地方,作为储君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应当住在东宫,东宫在东汉以后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通达智慧,明理识体。长孙皇后从小喜爱读书,知书达理,孝顺长辈,常与太宗讨论政事,文中她对太宗提出了关于如何任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建议。
B.长孙皇后目光长远,佑护宗族。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请求太宗不要任用兄长长孙无忌做宰执。
C.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教子有方。长孙皇后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对于太子李承乾,长孙皇后不助长其奢侈之风,而是注对他德行的培养。
D.长孙皇后母仪天下,恪守奉公。长孙皇后罹患重病,太子关于“赦囚徒”“度人入道”的提议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拒绝,她不愿因为自己而破坏国家法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
(2)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14.长孙皇后临终不忘嘱托太宗,请简要概括她遗嘱的要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注:此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诗人五十二岁,虽有官职,但实际上是被闲置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所写的是诗人遥送落晖,回首往事,生发出无限感慨,句法圆融而劲健。
B.颈联写景,紧扣诗题“春残”,写诗人眼中田间景象,恬静平和,又暗含愤懑之意。
C.尾联收束全诗,诗人感慨昔日“飞鹰醉打围”的雄豪之气无人记得,不过更增今日的摧颓意绪罢了。
D.“春残”既是自然景象,又有象征意味,诗人通过对春残景物的描写,将情、景、事和谐地结合起来。
16.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