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 高三 期末 2022-02-21 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滤镜下零瑕疵的皮肤,轮廓不清的五官和没有纹理的衣服,日渐成为影响影视剧审美的“紧(gū)咒”,一些热门剧也因滥用滤镜导致口碑崩(tā)。
B.从“九省通衢”看神州大地,街道逐渐变得喧闹,(cáo)杂市井升腾起熟悉的烟火气,工厂机器再度轰鸣,校园里又响起了(lǎng)琅的读书声。
C.在抗疫的结骨眼里,要保持如履(bó)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推进事业发展,要始终拥有踏石留印的(jìn)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D.(chí)蜀秋野,秋风瑟瑟,使人不免生出岁月荒芜、人生寂寞清冷的感慨:偶瞥洁白的荻花,心头温热,似看到心之所(xì)、遥远又亲密的故园。
2022-02-17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晏王粥之谈,出神入化。王谢大族堂前,替缨不绝。【甲】竹林名士放诞不拘,如刘伶轻狂,阮籍醉酒;东晋名士各有才艺,如顾恺之写照传神,谢道温巧对诗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魏晋人物故事,历代为人们青睐,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表面可见的风流,仍不过是魏晋风流的皮毛。【乙】魏晋风度的内在魅力,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优于器得意忘言的高深哲学理念,演绎成了一种具体的人生实践过程,则魏晋风度之于时下,其参照和借鉴价值岂非不言而喻?

于是,那种放诞不拘、潇洒飘逸、旷达超远的气质风采,也就不只是一种历史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兰亭序》那样的审美价值和永恒魅力。【丙】当人们为现实得失而烦恼,为理想暂时失落而沮丧时,当人们得意忘形时,魏晋风度永远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心灵深处的尘埃,使我们精神得到荡涤。从他们那里,我们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得到人生的给养。这也就是历代文人不绝如缕地倾倒于魏晋风度的理由吧。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B.传诵C.不只D.不绝如缕
3.文段中加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22-02-17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知识焦虑的存在如果能促进现代人更有耐心发现学习的本质,有效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那么他们必然能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获得更长远的进步。
B.科技考古像是给考古学家配备了“望远镜”和“显微镜”,丰富了考古的方法和内容,让考古变得更精准高效,助推考古事业抵达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C.依法监管针对“无序”,强调“规范”,只有加快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明确规则,划出底线,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D.新近推出的《小林生活禅》精心选配了禅意生活漫画与精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后疫情时代奋斗中的年轻人提供了释放压力、治愈焦虑的栖息空间。
2022-02-17更新 | 4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致谢专家:诚挚感谢张教授,拨冗莅临传授真经。
B.新人入职:衷心感谢领导玉成,不才定欣然俯就。
C.商家推销:若想永葆娇肤玉肌,淡妆浓抹总相宜。
D.业务洽谈:单位欲购办公设备,尚望贵公司鼎助。
2022-02-17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去大壶春点生煎,服务员个个惜字如金;到虹口糕团买小吃,员工边斗地主边做点心;想吃老半斋的脆鳝面,标榜现炒的浇头竟是凉的……如此种种,都是记者在老字号店铺里的亲身遭遇。1220日,上海多家久负盛名的老字号频频出现不争气时刻,既让多年照顾生意的老街坊连连摇头,也令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大失所望。近年来,不仅是上海,其他地方的老字号同样有类似情况。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长沙火宫殿、杭州知味观等都逐渐被贴上了负面标签,陷入了重重争议。

事实上,沿着历史的河流向前回溯,每家老字号都曾年轻过,也曾有过一段段辉煌的历史。如果没点压箱底的真本领,老字号根本不可能存活至今。面对老字号,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有感情的。对本地人而言,老字号联结着一城一地的历史文脉,能够勾起不少人的童年回忆。而对外地游客而言,老字号也常是带领他们认识新城市的民俗向导。很多时候,人们衡量一块招牌的价值,依据的都是这块招牌走过的年头。时光的沉淀,给这些招牌留下了独特的底蕴,也让它们显得格外厚重。面对消费者的信任和偏爱,我们不得不陷入这样的思考,老字号是不是少了些重任在肩的意识?长此以往,其最终归宿恐怕只有被送进历史博物馆一途。


(1)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老字号如何才能焕发新光彩?根据上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准确,不超过80个字。
2022-02-17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一词,本是专就著作而言,人们把一些重要而又有指导性质的书称为经典。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如《易经》本来称《易》,后被列为经书,才有《易经》的称呼。除了这些书是经学著作的原因以外,实际上也有经典著作之意。它们是经典,但是属于儒家、儒术的经典。此外,道家、佛教也都有各自的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便被视为道家的经典,《六祖坛经》便是中国佛教的经典。不过,此时的经典似乎仍多用于思想和宗教领域,文学著作即使《诗经》,仍被用作诗教,派为思想教化之用为主。后来随着经典一词在运用上的扩大和延伸,发展到了文学领域,我们会把有些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叫作文学经典或经典文学。再后来,经典一词在文学领域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挥。有些人把有些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也称为经典。于是,在《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之后,又有了《唐诗经典选读》《宋词经典选读》《唐宋文经典选读》等。其实,这都是一些诗、词、散文作品的选编,并不是原来的著作本身。

现在我们常把经典一词与一些名篇连用或混用,如经典名篇或名篇经典。仿佛经典即名篇,名篇即经典。其实,严格说来,经典与名篇还是有区别的。有些仅是名篇而非经典;有些仅是经典而非脍炙人口的名篇;有些既是经典又是代代相传的名篇。不是所有的文学名篇都能称为经典的。

一般说来,能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并在艺术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而有些文学作品尽管很有名,至今流传,足称名篇,但未必具有文学史意义,又仅只是名篇而已。这是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我们可以举些例子来说明这种区别和差异。先以七律为例。如崔颖的《黄鹤楼》一诗,既是名篇,又是经典。因为崔颖所生活的时代,七律一体初创不久,门户未开,数量甚少,内容又多为宫廷君臣应制之作,题材相当狭窄,崔颖的这首七律却冲破了应制诗的范围,写登高望远的思乡情怀,这就丰富了七律的题材,扩大了七律的表现范围,这就使之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再加上此诗刚健有力,一气直下,具有很高艺术性和影响力,曾被严羽评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所以此诗既是名篇,又是经典。杜甫的《登高》《登楼》诸律亦复如此。其实晚唐许浑、罗隐笔下也有不少登高抒怀的七律佳作,如许浑的《登洛阳故城》、罗隐的《登夏州城楼》等,但这些七律至多只能称名篇,很难称为经典。

次以七绝为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均是名篇,却又是经典。因在刘禹锡之前,以七绝形式写边塞、送别、宫怨、闺思的成功之作很多,但以七绝形式写怀古的却十分罕见,似乎只有李白的《越中览古》,但艺术性和影响力显然不如《石头城》和《乌衣巷》。这两首诗可以说是以七绝写怀古之情得以成功的最早典范,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因而兼具名篇和经典的双重属性。杜牧也是七绝高手,同为七绝名篇,他的《江南春绝句》就未必像他的《赤壁》《题乌江亭》更有文学史意义。因为《江南春绝句》是行旅之作,李白、刘长卿、白居易等以七绝写行旅的佳作已有很多,算不得稀奇,但后二首七绝都是咏史之作,在此之前人七绝形式咏史的佳作极为少见,甚至难觅,杜牧开其先,并影响晚唐,使晚唐的咏史七绝十分流行。所以杜妆的《赤壁》《题鸟江亭》就比《江南春绝句》更具有文学史意义,也更经典

(节选自孙琴安《经典与名篇》,有删改)

7.下列对“经典与名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名篇就是经典,有些经典也是名篇,而有些名篇虽流传至今,但未必是经典。
B.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是前者通常具有文学史意义,而后者则未必具有这种意义。
C.代代相传、脍炙人口的是名篇,而经典不像名篇那样流传至今,也未必脍炙人口。
D.简言之,经典的特点主要在于作品的典范性,而名篇的特点则重在作品的知名度。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四书”“五经”到《唐诗经典选读》可看出,“经典”一词已从思想和宗教领域发展到了文学领域,其运用有扩大和延伸。
B.现在“经典名篇或名篇经典”等说法,仿佛经典就是名篇,名篇就是经典,其实经典与名篇并非同一概念,差别还是明显的。
C.同是登高抒怀的作品,崔额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是经典,而许浑的《登洛阳故城》只能称名篇,在它之前已有经典。
D.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是经典,而出现更早的李白的《越中览古》却不是,主要是前者的艺术性和影响力超过了后者。
9.根据文章阐述,作品的“文学史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2022-02-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