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等)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3-30 2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大秦帝国》《于成龙》等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摘编自《坚定文化自信,体现时代精神——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和进步论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抱有否定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即便是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

但我在《长安十二时辰》的一系列介绍和评论中,感受到了钱穆先生所说的对于本国历史的“温情和敬意”。该剧原著作者有在国外留学及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这种经历符合我对当今中国年轻人的期待和评价:只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西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由此也就更容易摆脱西方的观念条框,对中国历史抱有真正的“温情和敬意”。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处于国力不断上升的阶段,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对于自身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是绝对不可少的。也许,对于中国历史的态度契合当今无数年轻人的心态,正是该剧受追捧的重要原因。毕竟,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发现,否定中国历史,把中国历史等同于钩心斗角的宫廷诡计,是经不起细看和推敲的。

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态度,会对很多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例如,《长安十二时辰》中讲到唐朝时的一种“职业”被称为“不良人”,这是当时负责社会治安管理的小吏,类似于今天的刑事警察。笔者曾翻检多本国内警察院校的教科书,都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学术定论。现代警察的几个特征是:非军队、非民众、职业化。按此标准,唐代的“不良人”至少已经具备两个半特征。而早期的英国“警察”或称治安官,最多具备上述一个特征,即非军队。隋唐开始,中国有了正式的科举制度,它所选拔的是“官”,在官之外,行政工作还需要很多“吏”,“吏”是民众里面较为富裕的人群为政府的“服役”。这项政策实施长了便出现很多弊病。这一现象的改变是通过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实现的。其方法是富户不用出人承担“吏”的无偿服役,改为出钱,政府再用这笔钱雇用合格的专业人员,而不再是无偿服役,从而避免“不良人”的腐败。这是继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之后,用公平方式雇用“小吏”的创举,基本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源头。

笔者这番带有学术性的分析,在剧中未必有深入的阐述。但我希望它能让更多人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古代制度。只要摆脱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就会有全新的理解,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有更多的自信。

(摘编自刘仰《历史剧对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

材料三:

历史真实不可再现,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但可以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并以此逼近历史真实,传达出历史的神韵。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都认可“文史互证”的说法。钱锺书曾说过,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

历史本身就具有文学性,这就给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和遐想空间。所谓的“传历史之神”,其实就是努力抵达历史深处,准确窥测历史人物内心,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让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历史剧的园圃里躬耕的剧作家,谁没有这样的情怀和抱负?

(摘编自贾璐《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历史剧的高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于成龙》等为代表的当代历史剧,展现恢宏的文化景观,既传播了历史知识,又教人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B.文艺应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等时代价值,只有如此它才能发挥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
C.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抱有否定的态度,而将其庸俗化,或者将它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就是其表现。
D.历史考据为了严谨,是只能看表面而不能深入挖掘的,文学创作则可以深挖事物的本质,曲传历史人物的心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整个中国历史都被西方意识形态笼罩的情况下,即使是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我们也未必能充分认识其价值。
B.接触和了解西方,发现其历史观的虚无主义本质,就容易摆脱其观念条框,从而对中国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
C.中国警察院校教科书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可能是因为书的编者没有对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
D.隋唐时期中国的“官”和“吏”是不同的,官是科举选拔出来的掌权者,吏是富裕人家帮助官工作的服役者。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汉武大帝》从气势到细节多有与历史合拍之处,可以被称为一部经典历史正剧。
B.《一代名相陈廷敬》叙述陈廷敬整顿吏治之史事,塑造了忠于国与百姓的好官形象。
C.《亮剑》是一部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交相辉映的优秀作品。
D.《琅琊榜》脸谱化严重,梅长苏一看就正气凛然,谢玉仿佛脸上就写着“我是坏人”。
4.从上述材料看,历史剧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创作态度?
2022-03-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等)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一个旧式的四合院里,这里住着房东吴太太和她的佣人李嫂,以及两个学生租客杨长雄和成众。开幕时,李嫂在擦吴太太的东西,杨长雄和成众。坐在窗外下棋,吴太太在晒太阳。,李嫂打破了一只花瓶。]

吴太太:呀!我的宝贝花瓶!

李嫂:(诚惶诚恐)太太,真对不起,我一不小心……

吴太太:不小心!不小心就完事了,你赔我的花瓶,三块钱国币。

杨长雄:太太,何必呢?一只花瓶,没必要让她赔。

吴太太:什么没必要?三块钱国币,一分都不能少。

李嫂:我没钱。

吴太太:没钱?让我搜搜(搜李嫂身,找出三毛钱)才三毛钱,剩下的呢?

李嫂:太太,我真是穷人。

吴太太:穷人,穷人,这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穷人,穷人,是的,做佣人的是穷人,做主人的个个发财吗?这么贵的伙食,她一个人吃了三个人的饭,我都没有扣她的工钱呃。(转调)打破了我的东西,不赔!还有旁人帮忙,说不应该赔。我倒要听听这是什么道理。

吴太太:(走进屋去,一会儿走出,手里拿着另一只花瓶)看,就是和这个一对儿的花瓶。五年前我花了六块钱买下的。我要她照原价赔我三块钱,可算是十二分的客气了。

成众: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连将军都不说一声!

吴太太:……现在的三块钱,值什么?抵不到以前的三毛钱,按理说应该照市价赔我才是。不过我既说了只要她赔我三块钱,已经说出的话,我不反悔。可是如果连三块钱都不赔我,那可不行!

成众:哎,老杨,我和你赌一个彩头好不好?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送给李嫂让她还债,怎么样?

杨长雄:李嫂这不是债,我也没有钱。你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这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呀!

吴太太:(回头向杨长雄)啊,你知道说穷,你也会说你是一个穷人,那么刚才你说的全是废话!你既然知道大家都是穷人,还说什么替穷人想想?

杨长雄:(被迫抗战)吴太太,你还要多讲吗?

吴太太: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杨长雄:好罢,你既然要讲,现在我就把这个道理讲给你听。我们都是穷人,不错,不过穷人也有穷人的等级。一个请得起佣人的太太,如果是穷人的话,是一个高级的穷人;一个服侍太太的佣人,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像我这样一个扫地擦桌子要自己动手的穷学生,是一个中级的穷人。如果今天是我这样一个中级穷人,打破了像你这样高级穷人的一只花瓶,也许还可以勉强赔得起。可是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用的一个佣人,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三块钱你可以不在乎,可她……

吴太太:你这话不通,什么叫作可以不在乎?

杨长雄:好,好,好,就说是我说错了,你说对了。就承认这个问题不是在乎不在乎,也不是赔不赔得起的问题。穷不穷,赔不赔得起,讲的是一个情,人情之情。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我们争的是:一个佣人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一个佣人已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主人不应当要她赔。完了。

吴太太:胡说八道!

杨长雄:胡说八道?我还有话要说,你听不听?

吴太太:你再说下去,我就叫警察啦。警察!警察……

杨长雄:刚才我说的是理,现在我还要说势,理所当然势所必至的势。刚才你已毫不客气的把李嫂身上都搜过了。一个主人有没有搜查她雇用的佣人的身上的权利,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法律问题,我们且不去说它,你搜查的结果,你发现她身上只有三毛钱,对不对?现在你要她赔的不是三毛钱而是三块钱。这三块钱的巨大赔款你叫她从何而来?所以我劝你……

吴太太:这你管不着。

成众:下棋,下棋。

[杨长雄回到象棋的战场,继续未完的棋局。少停,外面走进一个警察。]

吴太太:好了。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的身上,她只有三毛钱。现在请你等一等,(向杨长雄看了一眼,走进房一会儿,提了一个小包袱走出)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当三块钱交给我。

杨长雄:(跳起来)什么?你要当她的铺盖!

吴太太:是的。

杨长雄:(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大有抢夺铺盖之势)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当了,你叫她睡什么?

吴太太:这是她的铺盖,不是你的铺盖,与你无关!(转向警察)警察先生,我指给你看那一家当铺在哪里。(向门走去)

杨长雄:(走去拦住去路)不行!

吴太太:什么不行?这又不是你的东西!打破的又不是你的花瓶!你别再多管闲事!

成众:(走去把杨长雄拉开)下棋,下棋,下棋,下棋。

[吴太太走进正屋,警察、李嫂同走出。杨长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成众一人下着棋。不久,警察走进,后面跟着李嫂,一手拿了三张纸币。]

杨长雄:(向成众)你说是不是不要脸?……这样一个无耻的泼妇!

吴太太:(走进,向杨长雄)什么?你讲什么?你骂人是不是?(向成众)成先生,他破口骂人……

成众: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听见。

吴太太:(再转向杨长雄)无耻,我请问你什么叫无耻?无耻,是的,旁人的事,本不用他管,他却来多事,这才是无耻。一个在背后骂人的人,这才是无耻。

[杨欲言而止,忍。]

吴太太:你没的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人你不承认。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这才是无耻。是的,无耻!下流!混蛋!

[杨长雄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茶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抱在手中,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吴太太:(血管暴涨,双手撑腰)啊!你这于什么!

杨长雄:(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说话。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给,三块钱——国币!

吴太太:(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辞。抢了纸币,握在手里,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这……

成众:(危险风暴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

(有删改)

5.下面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剧以李嫂打碎主人的花瓶,被要求赔偿三块钱国币开始,以杨长雄打碎另一只花瓶,送上三块钱国币结尾,构思巧妙。
B.每当杨、吴二人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成众便会招呼杨长雄:“下棋,下棋。”由此可见,在整部剧中,成众关心的始终是下棋之事,而面对杨、吴二人的争执,他始终置身事外,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
C.本文的语言富有机智、风趣的特色。杨长雄在与吴太太说理论战中,据理斗争,说得吴太太无言以答。全剧的喜剧性主要来自杨长雄对吴太太的讽刺,同时也表现了杨长雄的幽默性格。
D.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与刻薄。
6.这是一本独幕剧,请简要分析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
7.戏剧台词除了具有个性化、动作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丰富性的内涵。请结合全剧赏析“和棋”这一句台词的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奋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氏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一》)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B.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C.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D.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胡,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如《过秦论》中“胡人”即为此意。
D.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闾,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从小好学,深受老师赞赏。他跟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得到刘歆的称赞,刘歆对他的学生说,孔奋已经从他那里学到了大道理。
B.孔奋身处乱世,出淤泥而不染。他因躲避战乱到河西地区,在姑臧这个富庶的地区任职四年,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孝敬老母,受到上司的敬重。
C.孔奋为官清廉,感动姑臧吏民。被征召人京的官员,唯独他没有资产钱财,姑臧的官吏百姓凑集很多的牛马器物追送给他,他一概不接受。
D.孔奋疾恶如仇,改变一方风气。他自从担任府丞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热爱有美德的人,痛恨不良行为。全郡被称颂为清廉安定之地。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2)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12.隗茂在孔奋与齐钟留的内外夹击下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辛弃疾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注】①湘蛾竹上泪痕浓:相传舜死于南巡途中,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急去苍梧山下奔丧,泪下沾竹,化而如斑。②重瞳:传说舜一只眼中有两个瞳子,下文中“羽又重曈”指项羽和舜一样也是“重瞳”。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用典,既直写项羽兵败之史实,又以“匆匆”写出他和虞姬生离死别一幕的紧迫与急促。
B.过片说男女对此等生死离别之情相同,即虞姬与项羽同舜帝与娥皇女英之间儿女之情相似。
C.舜和项羽都是重瞳,但命运结局却如此不同,既有词人对舜的赞美,又有对项羽的惋惜之情。
D.本词题为“赋虞美人草”实为慨叹英雄末路的咏史之词,充满了对项羽的同情、钦佩之意。
14.今人常以陈师道诗“幽草默通神”中肯地评价“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两句。请简要谈谈你对本词上片末两句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