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4-04 9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传统性

俞平伯

从《红楼梦》中,很容易看出它如何接受、综合、发展了古代小说的传统。

《红楼梦》以“才子佳人”做书中主角,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以后《西厢记》几乎成为宝玉、黛玉两人对话时的“口头语”了。本书引用《西厢记》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灵活,如四十九回引“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段,宝、黛借《西厢记》来说自己,非常自然《红楼梦》开首说补天顽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原合十二月,二十四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游记》第一回说花果山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开闻,说法略异,观念全同。而且,这块顽石,既可缩成扇坠一般,又可变为鲜明莹洁的美玉,我觉得这就是金箍棒塞在孙猴子的耳朵里呵。

《金瓶梅》跟《红楼梦》的关连尤其密切,它给本书以直接的影响,近人已有专书论述,这儿不作详引。如《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色”“空”,明显从《金瓶梅》来。又泰可卿棺殓一节,几全袭用《金瓶梅》记李瓶儿之死的文字,脂砚斋本评此“深得《金瓶》壶奥”从上边简单引用的各例,说明《红楼梦》实集古来小说之大成。不仅此也,它还继承了更远的文学传统,并不限于小说,如《左传》《史记》,如乐府诗词,而继承《庄子》与《离骚》尤为特出。脂砚斋本第一回评,明确说“《庄子》、《离骚》之亚”;第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气说“文是《庄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宝玉摹拟《庄子·箧篇》——这些都不必细说。我以为庄周还影响《红楼》全书。它的汪洋恣肆的笔墨,奇幻变换的章法,得力于《庄子》很深。

至于《红楼梦》与《离骚》的关系,借其中的《芙蓉诔》来说明。这篇诔文,引用《离骚》《楚辞》最多。其中更饶趣味的一条是:宝玉在这篇诔文里,把他的意中人晴雯比作“鲧”——宝玉说晴雯“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作者原注说:“鲧刚直自命,舜殛于羽山。《离骚》曰,鲧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这是特识、特笔。拿自古相传“四凶”之一的“鲧”,来比晴雯这样的美人儿,够古怪的;所以后来有人把这句改为“巾帼惨于雁塞”,以为用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妥当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赏识这“克”的“鲧”本是屈原的创见;《红楼梦》作者翻“直”为“刚直”,仿佛更进了一步。这是思想上的“千载同心”,非但文字沿袭而已。如上所举,《红楼梦》古代渊源之深厚且广泛,已可略见一斑。自然,它不是东拼西凑,抄袭前人之文,乃融合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言。所以必须把《红楼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创性合并地看,才能见出真面目。若片面地、枝节地只从字句上的痕迹来做比较,依然得不到要领的。

1.对“《红楼梦》的古代渊源深厚且广泛”的依据,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宝玉、黛玉对话时常引用《西厢记》内容。其中第四十九回引“是儿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段,就是宝、黛借《西厢记》来说自己。
B.《红楼梦》也深受《金瓶梅》影响。写秦可卿棺殓一节,《红楼梦》几乎完全袭用了《金瓶梅》中写李瓶儿之死的文字;《红楼梦》的“色”“空”观念,明显来自《金瓶梅》。
C.《红楼梦》受《庄子》影响也明显。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气说“文是《庄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写宝玉摹拟《庄子·箧篇》,但这些还不是这种影响留下的最大痕迹
D.《红楼梦》也有《离骚》影响的痕迹。在《离骚》中,屈原赏识品质“直”的“鲧”,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也赞赏“鲧”,这不是文字上的沿袭,而是思想上的“千载同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说明《西厢记》的内容令宝玉大倒胃口。
B.《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借写顽石开篇,说法略异,观念全同。
C.《红楼梦》笔墨汪洋恣肆,章法奇幻变换,这得益于《庄子》的深刻影响。
D.由“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可见,曹雪芹认为晴雯的性格和命运近似于“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脂砚斋明确地评价说《红楼梦》是“《庄子》《离骚》之亚”,这说明脂砚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红楼梦》受到《庄子》《离骚》的影响”的观点。
B.《红楼梦》具有鲜明的传统性这说明曹雪芹有深厚的古代文学阅读积累;正是这种鲜明的传统性,决定了《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结果。
C.如果仔细分析《红楼梦》的文本,我们也将可以找到《红楼梦》受《左传》《史记》这两部史传文学作品影响的痕迹。
D.本文作者俞平伯虽然没有详引近入关于《红楼梦》与《金瓶梅》关系密切的论述,但对这些论述的基本观点,他还是认可的。
4.《红楼梦》的第一回与《西游记》的第一回场景似曾相识,那就是西游记的开头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分为四大洲部……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一座山,名为花果山。那花果山顶,有一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盖自开辟以来,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知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崩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一石猴。
试就两部名著在中国文化的传统性异同方面说出你的几点认识。
2022-04-04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哈姆雷特》与《雷雨》的对比读后感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悲剧作品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深受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他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将对人性的探索和关怀贯穿于每一部作品中,并且以莎士比亚式的诗化语言,抒发着人文主义的理想。

在《哈姆雷特》里,年轻的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好思索的人文主义青年,他诚实、坦率、追求高尚的道德与美好的情操,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而残酷的现实将他的理想王国击个粉碎,使他从平静、和谐的美好世界中惊醒,他不得不面对丑陋的现实。当他因为父亲的死亡回到丹麦王宫时,发现宫廷已变成了“监狱”,整个丹麦王国都变成了监狱。在这座监狱里,是非颠倒、善恶不分,谋杀者高居王位之上,阴谋家、野心家飞黄腾达,纯洁的友谊受到嘲讽,神圣的爱情遭到背叛。按别林斯基的说法,哈姆雷特看到了“关于生活的理想和生活本身完全不是一回事……信心曾经是哈姆雷特的生命,而现在这个信心却毁弃,或者至少在他身上大大地动摇起来——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他所看到的世界和人并不是如他所向往的那样。而所看到的只是它们实际的本来面目……”由此可见,哈姆雷特白悲剧和痛苦,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而是莎士比亚所代表的整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和苦,是人文主义的理想与“颠倒混乱的时代”之间的冲突。

曹禺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话剧艺术的天幕上升起的一颗璀璨耀目的明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和杰出代表。在创作生涯中,曹禺不仅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更广泛吸取了西方戏剧的精髓。早在读中学时,他便开始接触西方戏剧,到了清华求学期间,他更是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戏剧的发展史,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的易卜生、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流连于世界艺术的长廊里。

曹禺曾说,外国剧作家对他的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第二个就是莎士比亚。曹禺不仅用诗一样的语言翻译了莎剧名篇《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时也学习、借鉴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诗化语言和莎剧生动的故事情节及复杂、丰满的人物刻画。更为重要的是,贯穿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成为影响曹禺戏剧观的重要因素。曹禺的戏剧《雷雨》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成为五四新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这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其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雷雨》讲述的故事,尽管也像《哈姆雷特》一样选择一个舞台、发生在24小时之内、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剧情,但却是浓缩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更应该指出的是,《雷雨》不仅仅是一部“暴露大家庭罪恶”的家庭悲剧,而是通过都市社会上层人物和底层人物周鲁两家众多人物错综复杂的纠葛,以及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的罪恶本性及其不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的命运。

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曹禺不仅仅关注社会问题,更将笔触深入到人性的深处,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展现人性的方方面面。同莎士比亚一样,曹禺在处理戏剧冲突时,往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是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心灵的交锋,或是刻画人物自我内在的矛盾。一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对人性的关怀,对人的本能需求所给予的深切的同情和理解。人性的毁灭及由此产生的张力与震撼,普通人在个人与社会、梦幻与现实、本能与理性、情欲与礼教。过去与现在的不断冲撞中,荡涤了人性中的粗鄙与丑陋,呈现出一种纯粹与洁净的美,实现了人性的升华,这些都成为曹禺作品的主题,也是他悲剧主人公的魅力所在。在《雷雨》中,我们之所以感到繁漪是最“雷雨”的一个人物,是因为她心灵深处的扭曲与压抑最为极端。她有着火一样的热情,有着年轻女人正常的欲望与性情,有着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然而她却不得不在那个“牢狱”般的封建家庭中伴着“阎王”生活,一举一动都要听话,“给孩子们作出服从的榜样”。十八年的压制和抑郁使她变得乖戾和阴鸷可怖,也将她胸中的欲望积压成火山。在即将窒息的时刻,她以乱伦的行为进行决绝的反抗。曹禺是这样评价繁漪的:“在遭遇这样不幸的女人里,繁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热情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重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懦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吧。”尽管莎士比亚和曹禺都没有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在他们的作品中,读者和观众都能深切地感到他们对女性的同情和崇敬,以及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抨击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体系,揭露这种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

作为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从未在悲剧中表现出悲观和妥协。他总是以诗人的情怀,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述着自己不屈的斗志,弘扬着人文主义的理想。哈姆雷特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象征。是决不会向黑暗势力低头的。《哈姆雷特》主要围绕哈姆雷特与其叔叔克劳迪斯之间王位之争的矛盾展开。哈姆雷特他的痛苦与忧郁,完全是来自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爱与憎:他爱世界是锦绣河山;憎它变成了一个蔓草丛生的荒园,变成了一所大监狱;他爱人类是“宇宙之华、万物之灵”、憎人类被作践成粪土,成畜生;他爱人世间的真、善、美,憎恶荒淫、邪恶、残杀、背叛、势利、假仁假义、卑鄙下流等一切假、恶、丑的行为。在他思考生死存亡的问题时,他独自表达了他最强烈的抗议:“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打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这实际上是莎士比亚为人的尊严受屈辱而鸣不平,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做人情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哈姆雷特必须要“负起重整个乾坤的责任”,最终他果敢地施行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刺杀妖王,铲除恶臣,把国事托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表现了人文主义者所特有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尽管结局是玉石俱焚,哈姆雷特悲壮地牺牲了自己,但“他在斗争中使人道、正义、理想发出了不灭的光辉”。在戏剧的结尾,莎士比亚用了他所有剧本里最堂皇、最热闹的场面——奏军乐、鸣炮,向哈姆雷特致以军人般的敬意。

5.请根据你的理解,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在写作方法方面这两部作品都有点外国古典主义时期的手法,即三一律,同一时间、同一人物、同一中心。
B.两部作品都以一个家庭里的矛盾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矛盾,而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充当着一个代表。
C.《雷雨》里面每一个人都牵扯到一个问题或一段矛盾,人物与人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得比较紧密。《哈姆雷特》也是这样。
D.两部作品都深刻揭示了社会黑暗的一面,都在展示作者内心深处追求人性解放的呼唤与渴望。
6.根据你的认识,选出不是哈姆雷特名言的一项(     )
A.“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这是哈姆雷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屈从的揶揄。
B.“生存还是消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哈姆雷特对生死的严肃思考,后来成为人们面对两难抉择时的共同心声
C.“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哈姆雷特对人的礼赞,成为人文主义最经典的宣言。
D.“您要欺骗世人,必须装出和世人同样的神气;让您的眼睛里、您的身上、您的舌尖随处流露着欢迎。”反映哈姆雷特对叔叔克劳狄斯强烈的愤恨。
7.请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繁漪的性格特征(     )
A.生活放纵     玩世不恭       卑怯懦弱
B.追求自由     行为反常       心理变态
C.唯利是图     专制蛮横       极端虚伪
D.善良正直     刚毅坚强       爱憎分明
8.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是坏人。”这句话是说周朴园没有一点是非观念,以坏为好吗?结合《雷雨》谈谈你的认识。(不超过50字)
2022-04-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曰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船:使船靠岸。
9.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悬赏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虞兮虞兮奈何 ②为佣耕,何富贵也
B.①汉骑追数千人 ②南冥,天池也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①不忍杀之,赐公 ②吾平生未尝吾所志语汝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雅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13.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的有关句子。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3)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2022-04-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16.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022-04-04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