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4-15 2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等内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虎是力量的代表。自然界中的虎,体格强壮、动作敏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充沛的活力。在中国人的文化视野里,虎不仅被用来形容体魄的强健、身姿的矫健,更指代精神的焕发、力量的凝聚。中国人笔下的虎,有叱咤风云的“虎啸而谷风至”,有威武刚猛的“气吞万里如虎”,有自信豪迈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对虎的推崇与赞赏,饱含着人们对力量的不懈追求,更激励着人们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开拓进取。

虎是勇敢的象征。古往今来,能够彰显勇敢、无畏的人和事,也往往与“虎”联系在一起。革命年代,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满身虎气”的徐海东大将,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先后9次负伤,身上留下17处伤疤。抗战时期,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成就了一段国际合作的佳话。改革开放后,广东的东莞、中山、南海、顺德四地,敢于开拓、勇当先锋,创出了“广东四小虎”称号……像虎一样不惧艰险,像虎一样勇毅前行,英勇无畏的气概与精神,支撑着人们在时间画卷中,书写下一段段激越人心的英雄传奇和奋斗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展现虎虎生威的雄风,努力争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奋进在虎年,就是要激发“虎气”、使出“虎劲”。胜利不会自动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不管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还是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无论是推进“双碳”工作,还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哪一项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哪一项不需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30日《奋进在虎年》)

材料二:

古代,成年人尚且忧虑自身安危,婴儿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是一次堪比“闯关”的生命之旅。在古人眼里,尚在襁褓的婴儿弱小而毫无抵抗力,自然会用各种各样的仪式为其驱灾避瘟。能“噬食鬼魅”的虎,自然也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

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古者胎教,欲见虎豹勇击之物”,孩子未出生之前,求子如虎,出生之后又给婴孩戴虎头帽,着虎头鞋,有时还穿虎皮衣,以祈求如虎子般健康。

虎形的玩具在古时并不少见,商代遗址中就曾出土灰陶烧制的卧虎以及小型玉雕虎,可以时常佩戴于身。到了清代,多地有制作布老虎的习俗。

与布老虎一样色彩缤纷的民间工艺,还有虎头帽。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出土于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这个婴儿俑头戴虎头帽,身着衫,外裹襁褓且在身前系有三条打结的绑带,衣帽处的细节塑造细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婴孩服饰的样貌,也可判断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

(摘编自王静《老虎在民间的身份》)

材料三:

在武松被施耐庵塑造出来之前,古人笔下那些真真假假的伏虎英雄早已多不胜数,但拜《水浒传》所赐,武松成了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家创作出的种种传奇也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关。

洪荒时代的人类要生存,不可避免要与猛兽斗争,而群兽之中又以虎最为凶猛。清代时大面积山林地带的垦殖,破坏了虎的栖身之所以及老虎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大大缩小了人类与老虎间的距离,导致虎患横行,猎虎行为自上而下广为流行。

对帝王们的狩猎战绩,老百姓并不怎么买账。毕竟帝王将相们的狩猎,大抵还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当然,武松在打虎英雄榜上的人气吊打历代帝王,还有个重要原因,他虽然是喝酒后不信邪上虎山,但打死景阳冈上的老虎,客观上是为当地除虎患,属于为民除害之举。可以这么说,历来受民间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内核并非以猎虎来彰显武德,而在除暴安良。

老虎何辜,怎么就成了“暴”和“害”的代表?其实还真不算冤,数千年来猛虎下山以人为食的事例数不胜数,甚至多有群虎围村、屠村的惨剧,以至于自古以来就诞生了“虎患”这一专有名词。老虎既然已称之为“患”,人们自然希望有英雄出来扫除祸患。据《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百姓深受其苦,逼得朝廷亲自出面号召打虎。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发出诏令,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诏令发出后,几位少数民族勇士制作白竹弩,最终射杀了白虎。

(摘编自周渝《古代文学中为何总有“打虎英雄”出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要如虎一般果敢、勇毅前行,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能在新征程上创造奇迹。
B.奋进在虎年,因为胜利不会自动走来,所以我们必须要激发“虎气”、使出“虎劲”,自己走向胜利。
C.艺术源于生活,武松成为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紧密相连。
D.打虎文化历来受民间推崇,因为其内核不仅在以猎虎来彰显力量与武德,而且在为民除害、除暴安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吟虎啸”“卧虎藏龙”“龙骧虎视”“燕颔虎颈”“龙韬虎略”等词语与古人对老虎的崇拜不无关系。
B.体悟虎的品格,弘扬虎的精神,使出虎的干劲,能体现中国人的精气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
C.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由此可知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
D.就算周武王有“禽虎二十有二”之记载,康熙皇帝有“日射三虎”的打虎逸闻,但都远不及武松有名。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虎子方生三日即有食牛之气,孕妇把看虎豹飞跃的图画当作胎教。
B.唐宋时期,北京、苏州有“编线为虎形,系小儿胸前,谓之老虎花”的习俗。
C.明末清初,晋、陕等地有端午节给儿童做艾虎肚兜,身上挂艾虎香包的传统。
D.追求养生之道的古人,为了安眠宁神,将虎化为枕头,镇妖辟邪、守护美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千百年来,虎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从神坛跃入民间。请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虎”会成为年画中的常见元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萨赫勒荒原

朱山坡

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那天,一个叫萨哈的黑人来接我,他给中国援非医疗队当司机有三年多了。

按原计划安排,我下个月初才去接替援非满两年的老郭,但老郭突然病倒,抢救无效去世了。老郭一走,津德尔地区医疗队就缺少拿手术刀的医生了,而那里等待做手术的病人排起了长队。我只好提前出发。

“穿过萨赫勒大荒原就是我们的驻地。”萨哈开车很专注,话不多。

路边全是荒凉的灌木、荆棘和草甸,并朝着四周蔓延开去。一堆堆,一丛丛,像是一个个部落。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根草,紧挨着搀扶着度过漫长的岁月和亘古的孤独。

“老郭就是一座最高的山。”萨哈拍了拍方向盘,不容我置疑。

怎么突然说到老郭了呢?我纳闷,说:“我不认识老郭,只知道他是天津市著名的外科医生。”

“你怎么不认识老郭呢?”萨哈惊讶地质疑我,并朝我投来不满的目光。

“中国有很多跟老郭一样技术高超的医生。”

“我知道。但老郭不仅仅是一个医生……你竟然不认识老郭!”

“要不,我们聊聊老郭?”

萨哈的脸上突然布满了悲伤,连皱纹的缝隙里都堆积着难过。好一会儿也不吭声,只是喉咙咳了咳,像是被什么卡住了。看到此情景,我也不好再提老郭了。

荒原越来越苍茫,阳光越来越刺眼。尽管车子一路颠簸,我还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我是被急刹车惊醒的,只见一个身材高瘦的黑男,双手张开,拦住了去路。

我大吃一惊。在尼亚美时就被告知,近年来由于旱灾,尼日尔遭遇了大饥荒,疾病盛行,饿死、病死的人随处可见,有些地方并不太平。去年法国一支医疗小分队在穿越萨赫勒荒原时便道遇了悍匪,两个医生和一个司机被枪杀。

萨哈伸头出去质问:“尼可,你要干吗?”

原来认识,我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萨哈耸耸肩对我说:“他是我儿子。”

“祖母要去津德尔看郭医生。”尼可焦急地说,“郭医生是被魔鬼缠上了,祖母说要给他驭魔。”

“郭医生去了尼亚美……”

“祖母说了,只要魔鬼还缠着郭医生,即使郭医生回到了中国,她也要去找到他。”

萨哈凑近我,轻声而严肃地说:“不要告诉他郭医生已经去世了。”

“尼亚美的中国医生很厉害,把他的病治好了。”萨哈说。

我挤出笑容对尼可说:“是真的。郭医生休息几天就回来。”

“太好了,祖母可以放心了。”尼可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萨哈突然又悲伤了,转过身来,不让尼可看到他的神色。

我们重新出发,但刚走出十几米,萨哈突然停下车往回跑,原来尼可瘫倒在路边了,我也直奔过去。

尼可的额头好烫,身子在颤抖,还在流鼻涕。他说:“我在这里等了两天两夜,没有吃的,连一滴露珠也没有。”

我赶紧取来炼乳和黑麦面包给他,但被萨哈夺回来还给了我。

“你不能送他任何东西。因为对其他人不公平。真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萨哈好像在给我普及常识。

“能送给我吗?”尼可盯着炼乳羞怯地问,“我想让祖母尝尝,我不会动,只给她尝。”

我尊重常识,但不顾萨哈的反对,我答应了。尼可似乎一下子恢复了力量。萨哈看到我态度坚决,愧疚地闭上了嘴。后来,我们继续上路,萨哈主动跟我聊老郭。

“去年,老郭给尼可祖母做过摘除白内障的手术,使她瞎了十五年的眼睛重见光明。我的两个儿子患脑膜炎,都快死了,也是老郭治好的。尼可祖母对老郭感恩戴德,视他为儿子。上个月,她靠吃野果和露珠走过大荒原来见老郭,说他被专门对最好的好人下手的恶魔缠住了,要替他驱魔。老郭不相信这些,老太太就蹲在手术室门外哭,哭得很伤心。

……

“老郭每天都要做两三台手术,经常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本来他身体就比较瘦弱,终于扛不住了。那天给一个病人做完手术后,他突然昏倒在手术台前……”

我的视线模糊不清,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溢了出来。

萨哈突然把车停了下来,质问:“你认识老郭,对不对?”

“他是我的博士导师,他有心脏病,很危险,要我替他隐瞒。他说哪怕他死了,也要替他隐瞒。两年前,本来是我来这里的,但老郭跟我抢。他说他一定要去援非,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我没有隐瞒住秘密,有些自责。但把秘密说出来,让我心里很舒坦。

我突然想起刚才尼可的样子,赶紧说,“停车,掉头。尼可可能患上疟疾了。”我为刚才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羞愧,如果老郭在,他肯定又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

萨哈没有听从我的命令,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知道。他只是患病而已。”

“你真冷血!老郭在天堂看得一清二楚,他不会原谅我们的。”

“你已经送给他一罐炼乳。这对其他人已经不公平。老郭已经救了我家许多人,如果我再让你救尼可,村里的人会说我替你们开车是为了谋私利、得好处。我宁愿死也不能那样做。”萨哈说,“而且日落前我们必须赶到。他们等着药物救人。”

我如坐针毡,几次要推开车门跳下去,但车速越来越快,车像是要飞起来。我狠狠地瞪了几眼萨哈,最后一次,竟见他泪流满面,泪水重重砸在方向盘上。我一下子便瘫软在座椅上。

夜幕降临前,我们终于穿越萨赫勒大荒原。

到了津德尔驻地的第二天,我便接替老郭开展工作。我的手术水平得到了同事们和病人的认可,说我不愧是老郭的学生。我总是想起尼可和尼可的祖母。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萨哈质疑“我”不认识老郭,向“我”投来不满的目光,心里对“我”充满了鄙视。
B.尼日尔遭遇了大饥荒,没有食物,所以尼可两天没吃没喝,最终导致他晕倒在路边。
C.“我”隐瞒认识老郭和萨哈让“我”隐瞒老郭去世的消息,都是出于对老郭的爱戴。
D.小说以救援为题材,以穿越荒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搭建了理解的桥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郭突然过世,“我”临危受命,接替他进驻医疗队,通过不同人物讲述同一个人的故事,风格虽然沉郁,但境界却高远。
B.小说通过描写萨赫勒荒原荒凉的景象,不仅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也为小说增添独特的异域风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C.祖母徒步走过大荒原,想给老郭驱魔,这个情节既体现了祖母对老郭的爱,也推动了后文老郭生病去世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句子较少,基本上由对话渲染情感,语言简洁明快,但作者注重锤炼词语,小说语言具有精炼之美。
8.小说涉及多个人物并形成复线结构,请结合全文简析这种结构的妙处。
9.作者曾说:“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小说有更深刻的思想,有更强烈的震撼力。”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小说的震撼力主要体现在哪里?
2022-04-15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灵帝五年,曹操为典军校尉

献帝初平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无昌邑亡国之衅,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建安元年秋八月,曹操在许,谋迎天子。荀彧曰:“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今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操乃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操问董昭曰:“今当施何计?”曰:“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而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曰:“善!”遂迁都许。诏书下袁绍,责以“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先是,绍患事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都鄄城,使说曹操,拒之。郭嘉往见袁绍,谓绍谋臣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遂去而就操。

三年秋九月征袁术,术弃军走。五年复出兵战袁绍,绍军大溃。六年春三月,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十七年冬十月,董昭以为丞相有今日之功,不可久处人臣之势,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臣光曰:孔子之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荀彧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注】①高:指汉高祖刘邦。②光:指汉光武帝刘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B.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C.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D.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军校尉,西园八校尉之一,军中最高级别的军官,掌管京师附近的兵权,多由皇帝的亲信担任。
B.蒙尘,本义是蒙受尘垢。现多比喻美好的人、物受玷污或埋没,文中比喻帝王失去政权,流亡出奔。
C.五伯,一作“五霸”,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的五诸侯之长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D.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为最高礼遇。后因朝臣篡位多先邀九锡而成复位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东诸将因献帝年幼且受董卓控制而想废帝另立;曹操以献帝无大过而改立,将令天下不安为由反对,针锋相对地表示支持献帝。
B.荀彧不仅能着眼于天下民望之大势向曹操建言,还能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上审时度势为曹操谋划,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谋臣。
C.曹操挟天子诏令而重责袁绍,然后又断其欲借天子以求自保的打算;大败袁绍后即乘胜追击,不给对方卷土重来的机会。
D.曹操打着兴义兵辅幼主的旗号,在谋臣助力下征战豪强连连得胜,董昭以为他当进爵国公邀九锡,可谓正合其篡汉的野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留匡弼而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
(2)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14.司马光、杜牧两人对荀彧的评价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
2022-04-10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中斋韵(过吉作)

文天祥

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

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注】①中斋:即邓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北上。②吉,指吉州,文天祥的故乡。③五丈原:地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诸葛亮辅佐蜀汉时,功业未成,死于五丈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被俘北上,路过家乡,感慨万千,自伤功业不成,而今局促舟中,无车可坐,反问中语意沉痛。
B.“俯眉”摹写面部黯然神态,传达内心难言悲情,和明妃相似;但灵魂南飞,和啼血长鸣的望帝相仿。
C.颈联上下句各自对比,“唯我在”说家破人亡之恨,“只声存”写心神备受煎熬之苦,读来惨痛之极。
D.“兰作行舟柳作樊”,意为心似兰而身在樊,柳枝在此时文天祥的眼里,却成了羁縻身心的樊笼牵绊。
16.有人评论此诗:“实事实情而用典虚拟,虚实相映相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2-04-10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