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一模 2022-05-05 6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写作、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 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中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名校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       《且介亭杂文》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B.石钟山记       《苏轼文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C.屈原列传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大学之道       《学记•大学》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来,死亡率和出生率相继下降造就了人口转型,给世界带来人口爆炸、人口红利、老龄化和少子化。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从急剧膨胀到增长趋缓,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到长方形,而且我国的人口转型时间更短、老龄化更迅速、少子化更严重。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女性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摘编自陈浩等《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材料二:

2021年4月14日,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在该文的第五部分我国的应对内容中,认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番表述让有的网友认为是在歧视文科生。

对文科生的偏见被如此表述,自然令人甚感不满。因为文章经由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便不免使人猜测:这番表述是否带有官方色彩?下载论文可以看到,文章早在3月26日就已发表,且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文责自负。而工作论文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经济、金融和有关改革发展的议题,多为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从学术角度出发,作者想表达重视理工科教育的意思,只不过论据只有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并未详细展开。有人质疑作者没能征引文献、运用数据,下此判断无凭无据,有失学术严谨,也抹黑文科生。或许由于趋近论文结尾,作者已不便展开详谈,把过多笔墨用在展开论证这一论点,也会偏离文章中心。但问题在于:这样没有具体来由的论断,很容易使人产生歧视文科生的观感。因此,论文相关表述有失严谨。

而焦点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文科生过多造成的吗?对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中等收入并不一定是陷阱,作为经济现象,该理论可能是伪命题。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原因十分复杂,而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

在实现制造业升级、基础科研领域突破方面,理工科人才十分重要,但有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文化生活的丰富,岂不也需要文科生的努力和付出?或许该文作者认为应平衡好文理科人才的比例,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升培养质量,为重大基础领域发展提供理工科人才支撑,但相关表述的不当,则给大众造成了不少负面印象。

理工科、文科只是标签,从社会大分工来说,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不乏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理工科生,也有不少文科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两种教育、两种素质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社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彼此的配合互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有紧密联系,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本就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平衡着理性和激情,成为研究和思辨并行不悖的典范。经济学本就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论文追寻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并提出应重视理工科的发展,恰恰证明了人文社科存在的必要性,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能为现实指明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科生背锅?》)

材料三:

林毅夫称,按照现在国际上的一般标准,只要一国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超过12535美元,就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在11500美元,再增加1000多美元并不是难事,相信在2025年前后中国就能进入高收入门槛。这在人类经济史上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林毅夫指出,现在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6%~17%,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18%以上,当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的时候,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可以翻一番。

在林毅夫看来,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必须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就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道理很简单,但是怎样把道理从理论变成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各方的努力。这个努力很重要的是两个制度安排,一个是‘有效的市场’,一个是‘有为的政府’,市场跟政府‘两只手’都要同时用得好。中国能跨过去,也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信心。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林毅夫: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是难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状况凸显,发达国家即错判了这一形势。
B.“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布的一篇论文,对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归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引起部分网友不满。
C.社会分工上,理工科负责提供物质基础,文科则包揽了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并不冲突。
D.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有可能帮我们找寻到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为现实指明方向。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增加可以带来人口红利,放开和鼓励生育可以解决教育、科技等力所不及的问题,从而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B.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指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C.事实证明,东南亚等地区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
D.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人均GNI超过12535英元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按人均GDP,中国在2025年前后就可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属于人口红利现象的一项是(     
A.印度尼西亚大量出口耐克和阿迪达斯鞋。
B.义乌小商品大量供货全球零售业。
C.中国企业大量出口制氧机、口罩。
D.东京餐厅神户牛肉每磅一万日元。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

(唐)刘禹锡

凡今能言者,皆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而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亦犹不耕者不叹廪庾之无馀,非地不产百谷也。伏以贞观中,增筑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馀人。时外夷上疏,请遣子弟入附於三雍者五国。虽菁菁者莪,育材之道不足比也。今之胶庠,不闻弦歌,室庐圯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欲振学也,病无赀财给其用。鲰生今有一见,使大学立富。幸遇相公在位,可以索言之。

《礼》云:凡学官春释奠于其先师。斯礼止於辟宫,非及天下也。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於古,且非孔子意也。炎汉初定,群臣皆起屠贩为公卿,故孝惠、高后之间,置原庙于郡国。逮孝元时,韦元成以硕儒为丞相,遂建议罢之。夫以子孙尚不敢违礼以飨其祖,况后学师先圣之道,而首违之乎?与其烦于旧飨,孰若行其教道?今夫子之教日颓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窃观历代,无有是事。

皇家武德二年,诏于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贞观十一年,又诏修宣尼庙于兖州。至二十年,许敬宗等奏,乃遣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它如方社。敬宗非通儒,不能典礼。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后数年定令。时王孙林甫为宰相,不涉学,委御史中丞王敬从校刊之。敬从非文儒,遂以明衣牲牢编在学令。是首失于敬宗,而终失于林甫,习以为常,罕有敢之者。

谨桉本州四县,一岁释奠物之直,缗钱十六万有奇。举天下之郡县,千七百不啻,羁縻者不在数中。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尚学之道,无有补焉。今谨条奏:某乞下礼官博士,详议典制,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如有生徒,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而州府许如故仪。然后其资,半附益所隶州,使增学校,其半率归国庠,犹不下万计。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掌固,以备使令。凡儒官各加稍食,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学徒既备,明经日课缮书若干纸,进士命雠校亦如之。则贞观之风,粲不殊。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典礼。     稽 :考查
B.罕有敢之者       非:非议
C.千七百不啻       当:应当
D.然后其资       籍:登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室庐圮废       耻学于师
B.则贞观之风,粲不殊       凌万顷之茫
C.尚学之道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D.病无赀财给其用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
B.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
C.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
D.开元中/玄宗飨学/与儒臣议/由是发德音/其罢郡县释奠/牲牢唯酒脯以荐
10.以下六句话,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天下诸州县置三献官,其他如方社
②以明衣牲牢编在学
③罢天下县邑牲牢衣币
④春秋依开元敕旨,用酒醴等,示敬其事
⑤筑学室,具器用,丰篹食,增举固
⑥其纸笔铅黄视所出州,率令折入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设喻,把人才缺乏的道理讲得明白易懂。接着采用对比论证,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从而直指现象根源无赀财。
B.第二段开篇引经据典,借以指责当今四海郡县的做法,为后文建议罢免其事做好了铺垫。
C.文章说理环环相扣,在提出各种建议之后,又展望了美好的前景,所谓“贞观之风,学粲然不殊”,旨在表明对贞观年间风气的称赞。
D.作者站在纵观历史的角度,指出了是礼首先失误于不通儒的许敬宗,后经崇尚儒学的唐玄宗纠正,但终失于不涉学的李林甫之手。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而不扬,非不生材也。
(2)凡岁中所出,于经费过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而已,于尚学之道,无有补焉。
13.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刘禹锡反对在四海郡县兴建孔庙、行祭祀礼的原因。

五、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题岳阳楼

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追我飘飘意欲仙。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诗人从靖康元年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近三年。②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③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神的音乐。④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岳阳楼为立足点,从多角度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观,抒发了热爱自然、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
B.首联既点出登楼的时间,也描写了高空雁行书字的景象,与下联湖面水势相互映村。
C.颔联调动视觉和听觉,描绘洞庭湖的涛声和连绵的群山比喻新奇生动,为最物笼罩上一层奇幻、神秘的色彩。
D.颈联景物描写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性,整个画面丰富多彩、刚柔相济,作者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
(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5-05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