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二模 2022-05-29 7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轻一代虽然不如现在的成年人稳健干练、经验丰富,但年富力强,蒸蒸日上,其势无比,前途无量,孔子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人才交替规律深信不疑,所以他断言     。相反,人若到了四五十岁这个本该学有所成、业有所树的年龄,却仍名誉无闻,那就不值得惧怕了。

由于个人的资质、兴趣、才能千差万别,所成之名也就各不相同。换言之,在哪方面闻名,要因人而异,不可(     ),更不能邯郸学步,践人后尘。孔子在教育思想上是以德育为主,才艺为辅,并且主张寓教于乐。

不仅如此,孔子还善于因材施教,根据人的资质、禀赋、性格等的不同来循循善诱。他经常借弟子侍坐之机,询志并评志,随时对弟子进行(     )、引导和鼓励。___________。孔子的设课多门、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为弟子的成才广开门路。在孔子的精心培养下,门徒们多能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有些逐渐成为出色的人才,闻名全国的人物。孔子主张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踏实勤奋地进德修业,培养真才实学,忌沽名激进,要使实际的德才与名望相符合。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后生可畏       勉为其难       指点
B.后生可畏       急功近利       指教
C.后来居上       勉为其难       指教
D.后来居上       急功近利       指点
2.下列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利用这种询志评志的方法,促进了弟子之间的互相学习、砥砺,同时也加深了对弟子们的了解,便于相机教导。
B.孔子利用这种询志评志的方法,便于相机教导,加深了对弟子们的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弟子之间的互相学习、砥砺。
C.这种询志评志方法使孔子促进了弟子之间的互相学习、砥砺,同时也便于相机教导,加深了对弟子们的了解。
D.这种询志评志方法使孔子加深了对弟子们的了解,便于相机教导,同时也促进了弟子之间的互相学习、砥砺。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的“书”是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的奏章;《与妻书》的“书”足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答司马谏议书》是司马光给王安石的回信。
B.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玩偶之家》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开创了“社会问题剧”的戏剧样式。
C.《荷花淀》刻画了抗日军民的形象,充满诗情画意;《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的故事,极具乡土气息;《百合花》写了解放战争时期一位革命军人的牺牲。
D.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之前的时间;“初七及下九”指农历七月七日和每月十九日,旧时妇女于七夕乞巧,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
2022-05-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电影艺术诞生一百多年以来,作为不断发展的体系,它总在更新着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由艺术的思考而产生的课题,同时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相呼应,可以说,一代一代新电影伴随着新的时代、新的科技而产生,它的创作也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著名的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说过:决定人类历史社会形态的关键因素不是政治、经济、文化,而是媒介。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大众传播媒介样式越来越多,技术也更加发达、迅速,所承载的信息和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思想。电影就是其中的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影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对既经济又高雅的休闲方式的需求,它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高层次文化。电影的内容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的受众群体也更加庞大。所以电影在传播效果方面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入影响了受众和社会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佩恩基金会进行了13项关于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研究,研究显示青少年会模仿影片中的形象去装扮,并认同其中形象的观点和行为。电影以非常有吸引力的方式去向人们展现各种情境和不同的行为方式。因为这种魅力,电影中表现的社会关系、行为方式、态度和价值观为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提供了可模仿并融入自己生活的模型。

一部成功的电影能获得观众的认同,这种认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观众对影片中的审美观点认可。传播媒介发达的当今社会,一部优秀的电影同时拥有数百万计的观众,每一部电影的内涵传达给观赏电影的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并在潜移默化中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观众的认知,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定式,影响社会的文化构建。比如,《可可西里》直接促成了藏羚羊保护区的建立。

然而,有些电影虽然在艺术效果和摄影技术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其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层面的非正面信息的传播,也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比如一部分血腥、暴力的电影,给受众带来了一定的刺激,给受众的心理带来了不健康的、阴暗的影响。

(摘编自《浅析电影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电影经济学是把电影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研究其运动规律的电影学次级分科。电影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的特点比其他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更加突出(例如庞大数额的创作投入与生产投入)。当我们把它与诗歌经济学相比较时,我们就会理解这一点。主要是由于诗歌创作或小说创作的个人特点比较突出。诗歌创作和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而电影创作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群体行为和机构性运作。到目前为止,任何一门艺术(哪怕是戏剧、舞蹈和交响乐等对于经济依赖性较大的艺术形式)都不像电影这样有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必要。

(摘编自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

材料三

材料四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发明自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电影成功,这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从电影放映开始的。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的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从1896年至20世纪20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在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给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鑫培祝寿,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摘编自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4.下列对材料中“电影”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诞生一百多年来,电影一直在不断发展,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相呼应,它的创作和时代、社会息息相关。
B.电影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既经济又高雅的休闲方式的需求,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高层次文化。
C.电影是一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它的创作是一种群体性和机构性运作,与诗歌创作相比,没有个人特点。
D.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发明于19世纪末,地点是欧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是深入影响了受众和社会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因而电影的内容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B.一部优秀的电影能够影响数以百万计的观众,而观众对影片中的审美观点是否认可,是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准。
C.电影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但电影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D.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在2010年至201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更是超过了600亿元,这说明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
6.阅读材料一,下面的做法中,不能使电影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一项是(     
A.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辩证看待,增强对电影中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层面负面信息的辨别与抵御能力。
B.电影会影响观众的认知,甚至影响社会的文化构建,应多拍摄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导向积极正面的电影。
C.要加大对电影的审核力度,对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导向不正面的电影予以限制。
D.促进科技进步,增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使电影承载的信息和文化更深入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思想。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依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蕙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至于人远也,学者有所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至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木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十有七试于州,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子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子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子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有删节)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读之             发:打开
B.学者有所焉尔             溺:沉溺
C.何其用功少而至于       至:最高的成就
D.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       蔽:蒙蔽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好学之谦言             其闻道固先乎吾
B.后之惑者,徒见前世文传       故民从之也轻
C.十有七试于州,有司所黜       大王为此计者
D.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千万世       而智勇多困所溺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B.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C.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D.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①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至也
⑥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A.①⑤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答吴充秀才书》认为道与文之间,道应为先,写文章要追求道,不能追求文采。
B.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C.《记旧本韩文后》一文,以圣人之道为例,指出道本身有一个被人逐步认识、理解的过程。
D.欧阳修具有进不喜、退不忧的豁达态度,这与他的志向和所学密切相关。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3)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1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欧阳修在写文章方面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2022-05-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14. 阅读下面两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菩萨蛮·丹阳道中

【元】宋

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

驿城那惮远?佳句初开卷。寒雁任相呼,羁愁一点无。

长相思·山驿

【宋】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注释】凉蟾:秋月。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写羁旅行役,都写旅途见闻,然而情感迥异,但都充满着“行路难”的慨叹。
B.“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两句,将练湖之明波认作丽人之“美目盼兮”,写活了自己对山水的爱赏。
C.“短长亭”,是古人送别之所,此句是山驿望中之景,“古今情”是由景产生的联想,即古今相同的离情;时空纵横,拓展了诗歌意境。
D.用“凉蟾”代指秋月,“蟾”比“月”与“兔”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则暗示行人触景所生之情。
(2)“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词中“雁”这一意象有何含义?这两首词中此意象对情感抒发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022-05-19更新 | 6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为之于未有,_____________。(《老子》)
(5)__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6)《蜀相》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_____________”的惋惜,也暗含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2022-05-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密运

王继峰

1930年夏天,汕头的太阳格外毒辣。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热的,仿佛大地山川的粗重呼吸。蝉有气无力,叫得快要虚脱了。

山路上出现一个青年男子。他穿着袄子,手提葫芦,行走艰难,气喘吁吁,汗水像山泉一样汩汩流淌。突然,他一阵摇晃。只见他闭起双眼,紧皱眉头,双手不住按压人中,揉搓太阳穴,似乎中暑了。他从破烂的袄子里抓出一撮金银花,扔到嘴里细细咀嚼,接着对着葫芦一阵猛喝。然后坐在树荫下,解开袄子大口大口喘气。

休息了许久,他在葫芦里灌满山泉,继续赶路。他走得很慢,频繁喝水,不时擦拭身上涌出的汗。走了两个时辰,前面出现一个渡口,几个荷枪实弹的白军正在逐个检查上船的百姓。他突然精神振奋,嘻笑着,蹦跳着挤过去,前面排队的人立即闻到一阵浓臭。白军很快注意到这个行为异常的男人。

什么人?去哪里?干嘛穿这么厚?一个刀疤脸的白军用枪指着男子。

行亲戚,去香港,梅县人我。男子一口浓重的客家口音,语无伦次。他嘴角流出口水,全身还不住打寒颤。

刀疤白军生气地看着这个疯癫男子:问你干嘛穿这么厚,你听到没有?

打摆子(疟疾),作孽(可怜)啊!男子全身抖得更厉害了。

过来!搜身!刀疤白军表情凶狠。

好好好,全身随你摸!男子表情猥琐,举止疯癫,双手舞动着迎过去,像笨鸟扇着翅膀跳跃一样可笑。一阵阵馊味越发强烈,空气中都是烈日烘烤下的浓重酸臭。周围的人全都捂住鼻子,刀疤白军大骂:癫佬(疯子),再乱动毙了你!

不要,不要!老婆都有讨到,不敢杀我!男子满脸恐惧,急忙高举双手,抖索着站直。

癫佬还想讨老婆!刀疤白军嘴上嘲讽着,双手从男子的胳肢窝往下搜。

男子咧嘴傻笑,很得意:我去香港就系讨老婆的!嘴一咧口水流得更多了,在场的人立即发出一阵哄笑。男子高举的双手不由自主往下垂,他急忙用双手捂住嘴巴,脸未遮住的部分露出尴尬的笑。这个疯子还有羞耻心,怕别人看到口水。大家看到他的丑态,笑声更大了。

男子全身脏臭,袄子摸起来很湿润,似乎随手一抬就会流出咸酸的臭水。刀疤白军和男子靠得很近,臭味很呛鼻。他皱着眉头,屏住呼吸为男子搜身,表情无比嫌恶,像摸狗屎一样恶心。旁边的白军很不耐烦:赶紧让癫佬走,太臭了!

癫佬快去讨你的老婆!刀疤白军没搜出异常,便往男子的屁股上一踢,然后吐了一口口水到掌心,双手用力擦了几下。

感谢!长官!有闲(有空)到梅县来,老鸡嬷(老母鸡)杀两只你食。男子摸着屁股,哈着腰,涎着脸,表情谄媚,边说边跳跃着向船上倒退。臭气随着他的行动四处扩散,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在推波助澜,行人纷纷避让。

滚远一点!刀疤白军骂了一句,头也不回,继续搜查行人。

男子买了票,屁颠屁颠上船。浓臭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走到哪就烧到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大家都不要他同坐,他只好一个人坐在船角。突然,他梧住袄子,全身哆嗦,额头流着大汗,嘴里却连连说:好冷!好冷!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神经病,没人理他。

船到香港,旅客纷涌而下,男子一个人慢吞吞地跟着。等大家都走远,他迅速往小路走,越走越偏僻。走了许久,他的身子开始晃动,表情痛苦,双手不住揉搓人中和太阳穴。烈日越发毒辣,似乎每一缕光芒都足够把他点燃。他往嘴里塞了一大把金银花,然后把葫芦里的水往头上浇,强撑着继续走。

荒野出现一座破烂的土房子,他痛苦扭曲的脸上露出喜色,摇摇晃晃地走上前。好不容易到了门口,他弓着腰,一只手抵住门,让自己不会倒下,另一只手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敲门。还没敲完,他就咕咚一声倒在地上。

主人闻声开门,只见一个男子昏迷在地,穿着棉袄,全身滚烫,脸颊赤红。主人判断他是中暑了,赶紧关起门,把他移到密室,先给他喂药,再解开衣服散热。主人脱下袄子,见里面还穿着一件内衣,双臂鼓鼓胀胀。把内衣脱下,双臂缠着一层层纱布。解开纱布,一颗颗大洋纷纷掉落。主人很惊奇,等他把全部纱布解开后,惊奇更甚了。双臂还有一层大洋没掉落,犹如巨型白鱼身上闪光的鳞片,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原来大洋缠得太久,最里面的一层已经深嵌肉里。

主人看得胆战心惊,愣了好久才找出镊子,把大洋一块块夹下。夹了几个,他不敢再夹了。因为有些银元已经和血肉结在一起,一夹会把疮痂撕烂,鲜血直涌。

主人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男子。过了一个时辰,男子悠悠醒来。男子看着双臂残留的大洋,笑着说:你想留给我做辛苦费吗?他双手交互着乱抠,银元纷纷落地,宛如珠玉敲击金盘,声音悦耳。双臂的鲜血混杂一块块撕裂的疮痂,恰似一朵朵红黑相间的玫瑰在怒放。

卢伟良,这是怎么回事?主人瞪大眼,指着满地闪亮的大洋。

男子叫卢伟良,广东梅县人,是大埔县青溪秘密交通站的站长。主人是香港秘密交通站的接头员。

原来,闽粤边界的红色政权在打倒土豪劣绅的过程中收缴大量财物,闽西特委决定拿出一批大洋支持上海的革命。经过慎重考虑,特委选定卢伟良,让他护送这笔巨款到香港,再由香港秘密交通站送到上海。闽西到香港的路途大都是白区,关卡重重。卢伟良用纱布把大洋紧缠在双臂上,外面再穿上内衣和袄子。天气酷热,他穿得严实,又不洗澡,没几天身上就酸臭难闻。经过关卡时,他装疯卖傻,先挥动袄子,让臭气更熏人,然后把手举得老高。白军忍着臭味,草草搜一遍腰腿就放他走,谁也想不到这个疯子竟然身携巨款。大洋很重,他举起双手时,很快就支撑不住,便假装流口水,顺势把双手放下捂住嘴巴。他穿着袄子在炎热中翻山越岭,负重前行,艰辛可想而知。在二十多天的艰苦跋涉中,他中暑好几次,差点要倒在路上。

接头员听完前因后果,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卢伟良。只见他虽然精神虚弱,每只手臂都有十几处在冒血,但说得神采飞扬。接头员竖起大拇指,说了句粤语:好犀利!

卢伟良跳下床,激动地说:终于可以好好洗澡了!

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笔下的青年男子,在夏天穿着袄子出现在了山路上,快要中暑了也没有把袄子脱掉,这一情节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描写男子在关卡遭遇白军检查的时候,不断发抖,举止疯癫,全身散发酸臭的气味,这些丑态丰富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男子带病完成密运任务的赞美。
C.刀疤白军和土房主人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作者对他们的描写不吝笔墨,其形象一反一正,对表现小说的主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D.文中的金银花、葫芦、大洋等物多次出现,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线索,串起了密运的整个过程,衬托出了主人公的顽强品质。
E.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引人入胜,叙述语言准确生动,人物语言真实而富有特色,展示了那个时代感人的英雄精神。
17.小说首段的环境描写,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18.为了完成“密运”的任务,卢伟良都做了哪些努力?
19.结合内容分析,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20.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有损卢伟良的形象,你的观点呢?是否要把最后一段删去?请说明理由。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楚墓一号的越王剑全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①。剑身装饰着菱形花纹,剑格(剑柄与剑刃相接处)两面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的精美花纹②。中间靠近剑格处镌刻着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越王鸠潜,自乍用剑。而剑主人就是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越王勾践③。因此,考古学家也称此剑为勾践剑。无论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这把剑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难得一见的罕见珍品④。

在①②③④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
________处(填序号),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处(填序号),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2. 从《红楼梦》塑造的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经历、个性等,仿照示例,用90~110个字,完成人物介绍和评价。
示例:林冲——他是施耐庵《水浒传》中的传奇人物,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是梁山好汉中的佼佼者,高衙内的迫害让这位英雄走投无路,来到梁山落草为寇,他清醒地认识到了皇帝的昏庸,在招安的时候悄然离开。
2022-05-2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明,像秋水长天,像收割后的土地,像阳光下的落尽了树叶的冬天的枝干。

首先是一颗清明的心,删去心里一切庸俗的、烦琐的、混乱的、粘连的杂念。

删去一切的多余。多余的计较,多余的嗟叹,多余的眼红,多余的纠纷,多余的闲言,多余的打扮。

删去了一切多余之后生活便活灵灵地凸现。晴川历历汉阳树。明月出天山。清水出芙蓉。

(王蒙《风格散记·清明》)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2-05-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名著阅读
6
作文主题
7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一般词语  文学常识综合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成分残缺或赘余  连贯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4-6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16-20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7-130.4欧阳修(1007-1072)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四、古代诗歌阅读
140.65羁旅思乡
五、名篇名句默写
150.85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六、名著阅读
220.6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
七、作文
230.4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